邱俊霖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天色將晚,大雪將至,能否一起來喝一杯呢?大雪將至,可我們卻從白居易的詩句里感受到了他溫暖如春的詩情。
雪花是從哪兒來的?實際上,雪也是一種形式的降水,但和下雨不一樣。雪是由大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由于云層中的溫度過低使得水蒸氣凝結成了冰晶,當氣溫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冰晶落到地面上就成了我們常見的雪了。
中國自古就有“瑞雪兆豐年”的俗語,意思是下雪對于農(nóng)業(yè)有利,預示著來年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豐收之年。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積雪可以形成隔熱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的熱量,使農(nóng)作物不至于被低于冰點的天氣傷害。當積雪融化時,雪水流入土壤里,對春耕播種以及莊稼的生長都很有利。此外,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在融化時被帶到土壤中,成為最好的肥料。雪還能消滅害蟲,減少蟲害的發(fā)生。
然而,在文學作品中,雪花的代表意義卻不一樣。在《水滸傳》中有很著名的雪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教頭雪夜上梁山。這里的雪花,烘托了“說時殺氣侵人冷,講處悲風透骨寒”的悲涼氛圍。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個“映雪讀書”的故事。說的是晉代一個叫孫康的人,由于沒錢買燈油,所以每天晚上都沒法看書,只能被迫早睡。有一天半夜,他從夢中醒來,不經(jīng)意地將頭側向窗戶時,發(fā)現(xiàn)屋外特別明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雪是白色的,反光性很好。在雪夜里,許多白色雪花堆積在一起,形成漫反射,所以雪夜里的天空也就顯得比平時更加明亮。有雪的晚上,孫康都不會放過讀書的好機會。后來,孫康也成了人們刻苦讀書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