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峰
摘 要:在防止耕地“非糧化”和擴種大豆政策下,推廣大豆在蠶桑、金銀花、花椒、柑橘經(jīng)作園區(qū)套作模式有著重要意義。針對川東北地區(qū),本文在良種選擇、適播期、栽植規(guī)格、適時采收和效益等方面做了總結,對套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做以淺析。
關鍵詞:大豆;金銀花;蠶桑;花椒;柑橘;間套種
農業(yè)間混套作生態(tài)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良好。大豆在幼齡經(jīng)作園區(qū)套作不爭地、不爭肥、不爭時,增加單位面積產出,提高種植效益。雖然存在共生期,但是只要適期播種、合理密植與選擇適宜間套種的耐蔭品種,就能獲得大豆高產。同時大豆還可以通過自身根瘤進行生物固氮達到氮素的種間促進和培肥地力的效果,減少了化學肥料的施用量,還促進了間套種作物產量的提高。
1? ?種植模式
1.1 幼齡桑園套大豆
1.1.1 品種及播期選擇
桑樹選株型緊湊、枝條直立的品種農桑14號品種,大豆應選擇南豆23、南豆24等春大豆品種,南夏豆30、南夏豆40等夏大豆品種。春大豆建議在3月上旬播種,收獲后,于9月上旬育苗榨菜10月移栽榨菜。夏大豆高產播期在6月中下旬。
1.1.2 栽植要求
桑數(shù)按照寬行2.3米、窄行0.7米、株距0.6米的寬窄行栽植,每畝平栽桑大約740株;套種大豆和花生時,應離開桑樹主干30厘米左右,寬行用小型播種機栽植2~3行大豆,行距40厘米,窩距25厘米,每窩播種3~4粒,每畝播種量控制在3~4千克,工作效率20~25公頃/天。
搶墑旋地,掌握好土壤墑情很關鍵,如果土壤濕度不夠,播下的豆子難于出苗,如果土壤濕度太大,機械整地和人工撒種困難,以雨后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時用旋耕機耕旋整地播種效果最好。套種大豆和花生前應整理桑園,施足底肥,整地時每畝均勻施入農家肥1000~2000千克、復合肥25千克。播種時做到淺播、勻播。
1.1.3 適時采收與效益
大豆進入完熟期(葉柄全部脫落,豆莢變褐或變黑,用手播動豆桿發(fā)出響聲)時要搶睛天及時收獲、脫粒和晾曬。每畝套種大豆均產80千克,按8元/千克計,除去生產成本,每畝均利潤340元。另外,大豆的秸稈作為綠肥,翻埋于桑園中,是一種優(yōu)質的有機肥源,對改良土壤、固定氮索、營養(yǎng)桑樹均具有重要作用。
1.2 金銀花套作大豆
1.2.1 品種及播期選擇
金銀花選擇采收期長、花蕾大、花針長、抗性強、產品回收率高、利于與矮桿糧油、蔬菜類作物套種的北花一號;大豆品種同1.1.1,鑒于金銀花采摘時間在4~5月,宜套種南夏豆30、南夏豆40等夏大豆品種。
1.2.2 栽植規(guī)格
金銀花根據(jù)土壤肥力、排灌條件等因素,行距1.5~2米、株距1~1.5米栽植,每畝栽植450株;大豆行距40厘米,窩距25厘米,每窩播種3~4粒。
1.2.3 適時采收與效益
適時采收同1.1.3內容。每畝套種大豆均產100千克,按8元/千克計,除去生產成本,每畝均利潤500元。
2 存在問題及對策
2.1 大豆生產機械化程度低
除了實力雄厚的種糧新型經(jīng)營主體探索適宜的播種機,大豆播種基本上是靠人工小鋤頭開溝播種,播種量、深淺度不一致,加大了生產成本,直接影響了大豆產量、產值。
2.2 管理粗放,影響產量
大豆作為次要或附帶作物種植,田間管理不精細,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往往落實不到位。大豆雖是養(yǎng)地作物,但仍須按照技術要求平衡施肥,要掌握好密度、因地制宜選擇品種、確定好適播期和收獲期,加強田間管理,不能放任不管。
2.3 兩種作物共生,合理植保,以免相互影響品質
大豆作為次要或附帶作物在防治病蟲害時要科學合理用藥,種桑養(yǎng)蠶和人工栽培金銀花,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對產品質量要求極為嚴格。
在對病害防治實踐中的藥劑防治應作慎重考慮,注意做到科學合理用藥,既要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危害,又不至于影響作物安全和降低藥用價值。
2.4 大豆種植比較效益低
經(jīng)作園區(qū)間套種大豆生產呈現(xiàn)小、散、亂的特征,各地普遍缺乏適宜間套作的小型種管收機具,勞動成本較高,加之管理要求高、難度大,成本隨之增高。近年來,農資成本攀升,大豆售價不高,產量很難提升,受氣候影響較大,種種原因導致大豆種植比較效益低。
例如,2022年西南地區(qū)受伏旱影響,大豆減產幅度加大,嚴重影響種植農戶積極性。建議:因地制宜發(fā)展大豆生產,加強優(yōu)質大豆選種和高產栽培技術集成應用。
南方地區(qū)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高產的粒用型大豆,北方發(fā)展綠肥大豆以保持水土。
對于光溫條件足的地區(qū)發(fā)展早播春大豆,以便大豆成熟時與雨季錯開,或者發(fā)展鮮食大豆;對于光溫條件不足地區(qū),可發(fā)展夏大豆或秋大豆;郊區(qū)發(fā)展鮮食大豆;對于畜牧業(yè)發(fā)展優(yōu)勢區(qū),可發(fā)展大豆青貯飼料。
參考文獻
[1] 吳海英,唐瓊英,梁建秋,等,四川大豆生產技術建議[J].四川農業(yè)科技,2021(6):5-6.
[2] 陳菊萍,黃瑞林.不同間作模式下花椒黑脛病發(fā)生狀況調查[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No.652(14):115+127.
[3] 劉彬彬,楊淑霞,黃瑞林.花椒不同間作模式產量與產值調查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No.739(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