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梅,余海瓊,梁克己,段建菲,郭建華,陳成*
1.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基礎教學部 云南 昆明 650101;2.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臨床二系 云南 昆明 650101;3.祥云縣人民醫(yī)院 云南 祥云 672100
蠕形螨是一種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內的永久性寄生螨,具體分成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 種[1]。蠕形螨侵襲至真皮層可導致蠕形螨病,蠕形螨感染水平升高可引起原發(fā)性蠕形螨病;也可由某些皮膚病引起繼發(fā)性蠕形螨病,包括毛囊糠疹、酒渣鼻,丘疹、瞼緣炎、外耳炎和耳膜炎[2]。蠕形螨具有高感染性、低致病性、機會致病性等特點[3]。由于個人體質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蠕形螨感染情況略有差異。為了解男大學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況,并討論影響蠕形螨感染的相關因素,作者對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男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報道如下。
選擇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2018 級臨床專業(yè)和檢驗專業(yè)的男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計459 名接受了本次調查,年齡18~21 歲。調查對象均為全日制本科,居住在集體宿舍。
1.2.1 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衛(wèi)生習慣、膚質、宿舍聚集情況等。
1.2.2 透明膠帶粘貼法
叮囑受檢者在調查期間不可使用殺螨藥物,臨睡前用溫水清潔面部后自然晾干,在不使用任何護膚品的情況下,取透明膠帶貼于鼻頭—鼻翼兩側—鼻唇溝,用手按壓使其緊貼皮膚。次日清晨取下透明膠帶貼于干凈的載玻片上,做好標記送至實驗室,采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在低倍鏡下“弓”字鏡檢,鏡檢發(fā)現蠕形螨的任何一階段(成蟲、蟲卵、幼蟲、若蟲)即可認定為陽性。陽性鏡檢發(fā)現1~10 條蠕形螨為輕度感染(+),11~20條為中度感染(++),20 條以上為重度感染(+++)。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蠕形螨感染情況以率(%)表示,行卡方(χ2)檢驗,P <0.05 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的男性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率無顯著性差異(P >0.05)。面部皮膚狀態(tài)光滑者的蠕形螨感染率為27.11%,低于面部皮膚狀態(tài)粗糙者的感染率(40.96%),兩者間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不同膚質的蠕形螨感染差異不顯著,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面部皮膚狀態(tài)、膚質研究對象的蠕形螨感染率比較
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者的感染率高于家庭經濟條件困難者的感染率,兩者之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生源地、家庭經濟條件研究對象的蠕形螨感染率比較
用清水洗臉者的感染率低于使用潔面產品洗臉者的感染率,兩者之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個人衛(wèi)生習慣研究對象的蠕形螨感染率比較
165 例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感染人數最多,占比為41.82%(69/165);其次是毛囊蠕形螨與皮脂蠕形螨混合感染的人數,感染率為35.15%(58/165);單純皮脂蠕形螨的感染人數最少,感染率23.03%(38/165);感染度為輕度的人數最多,占總感染人數的98.18%(162/165);重度感染占比為1.82%(3/165)。
蠕形螨也被稱為毛囊蟲,一般會選擇寄生在哺乳動物皮膚的毛囊和皮脂內部,在面部滋生的概率較大。寄生后并無較大癥狀和反應,但是會出現皮膚炎癥等相關感染問題。
研究顯示,459 名在校男大學生面部蠕形螨總感染率為35.95%,高于陶莉等[4]報道的棗莊某高校的男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率(22.58%),可能由于不同的檢查方法、生活環(huán)境會對蠕形螨感染率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次調查中單純毛囊蠕形螨感染率最高,單純皮脂蠕形螨感染率最低,這與蠕形螨的寄生部位和種群數量有關。由于毛囊蠕形螨常3~6 個共同寄生于1 個毛囊內,而皮脂蠕形螨一般多為單個寄生,且寄生部位較深,不易檢獲[5],因此結果與黃阿環(huán)等[6]的調查結果不符,這可能與面部清潔度、檢測方法不同等有關。
蠕形螨的感染率與各年齡段的分布差異不大,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被調查人群的年齡差較小有關。不同生源地的比較差異和不同膚質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與李秀君等[7]報道的結果相似。南北方、沿海及內陸之間的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調查樣本數量較少有關。是否共用生活用品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王爽等[8]報道的共用日常生活用品人群的感染率高于不共用者不符,可能由于醫(yī)學院學生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相對較好,共用生活用品的現象極少。潔面次數,宿舍環(huán)境好壞以及枕套、被套換洗頻率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此外,皮膚粗糙的學生感染率高于皮膚光滑的學生,可能由于皮膚粗糙的學生面部毛孔較大或存在破損,甚至面部脫落的角蛋白和皮屑更多,為蠕形螨的寄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經濟較好的同學感染率高于經濟較差的同學,可能經濟較好的同學更注重面部保養(yǎng),使用含激素成分化妝品或過度地去角質,從而破壞了皮膚表皮的結構,為蠕形螨提供了良好的寄生條件,導致感染機會增加。使用潔面產品洗臉的同學感染率高于使用清水洗臉的同學,可能由于潔面產品的過度清潔導致皮膚水分流失,皮膚水分含量低就會導致油脂分泌增多,為蠕形螨的生存提供環(huán)境。
目前,蠕形螨的防治多采用中藥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等方法,但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9]。在校大學生正值青春期,男大學生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易感染蠕形螨,因此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的衛(wèi)生意識。同時,在防治蠕形螨時,也要注意由此引發(fā)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積極引導其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提倡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區(qū)分專用的洗漱用品,定期用熱水燙洗毛巾和衣物,經常晾曬被褥等。已經感染此類問題的學生需要重視治療工作和復檢操作,盡可能控制蠕形螨的流行,降低大學生的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