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閱讀感悟需要經驗的支持,只有生活經驗和閱讀與課文展示的情境相融合,感悟才得以發(fā)生,才能豐富,才能帶著真實的情感,才會對課文思想感情、語言文字的理解更深刻。教師要善于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課文之間鋪路搭橋,實現(xiàn)經驗與課文情境的融合。
教學《草原》一課中,學生基本沒有領略過老舍筆下內蒙古草原的景色、風俗,對于感悟其中的語言、情感有一定的困難。我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草原的動態(tài)景象,讓學生對內蒙古草原的景色及風俗有了具體形象的感知。
然而,學生的參與畢竟是靜態(tài)的,被動接受的,緊接著,我進一步提出問題:“哪位同學的家長出差到過內蒙古?能說說那里的情景嗎?”一位學生根據父母出差內蒙古回家提供的信息,說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草原民俗。學生談的雖然也是間接經驗,但是這種可以表現(xiàn)其見多識廣的機會使他有了成就感,其他學生也感受到了他的這種成就感,于是閱讀動機得到了強化。
其實,我們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再運用相似聯(lián)想“移植”為直接經驗,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課文情境融合。如《草原》中“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一句,我提出的問題是:“誰有相似的體會?”一位學生說:“我的外婆家在青島海邊,那里的海灘好大?。≈灰樦0毒€走,怎么走都可以?!边@是多么寶貴的生活經驗!我當即予以積極的肯定:“她講的多好?。〔菰秃_叾加袕V闊的美,她體會到了。”
不僅如此,閱讀教學還必須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在《草原》一課的討論中,學生提出疑問:“‘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很優(yōu)美,是我喜歡反復誦讀的句子,但我不太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草原美麗的景色使我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而它本身是否也是一首奇麗的小詩呢?”對于這個問題,許多學生意見不一,討論空前熱烈。我適時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你們讀過《畫》這篇課文嗎?”學生紛紛發(fā)言:“讀過,這是一首詩,詩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山水花鳥畫。”“草原美景本身就是一首詩,那里的大地是柔美的,那里的人是熱情好客的,那里的一切是可愛的?!薄袄仙嵯氲鸵鞯男≡娨鞯木褪瞧纣惖牟菰吧!薄白髡邔懙枚嗪醚?!我真希望自己也有機會到草原去,吟誦大草原。”
我認為名人示范能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我們的學生對名人也會有欣賞、崇拜甚至模仿的心理。作為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并隨機地向學生講述古往今來名人讀書的小故事,如:匡衡“鑿壁偷光”、顧炎武“自督讀書”等。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櫥窗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一些名人的讀書格言,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等。這些名家名言,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之中認識到讀書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邀游書海的興趣。一個個名人讀書愛書的故事能給學生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并促使學生自覺地產生“我要讀書”的愿望。另外,有條件的學??梢栽诿總€班級里設立“圖書角”,為學生配置一些有閱讀價值的適合學生閱讀的名人系列叢書。總之,要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強化讀書理念,激勵他們向名人學習,多讀書,讀好書,從而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
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說:“凡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比绻麑W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愛上了閱讀,那么他將受益終身。讓我們共同攜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吧。讓閱讀深入學生的心靈,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習慣,讓每一個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精彩、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