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春
一堂精彩的有智慧的數學課,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師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這一根“神奇杠桿”,使教與學真正互動起來,使學生的課堂時光異彩紛呈。下面結合自己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案例,談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評價,以供同行參考指正。
【案例描述】
在教學應用題中有這樣一道題:“甲、乙兩車行駛一段路程,甲車需要20分鐘,乙車需要15分鐘,如果甲車先走5分鐘,乙車才開始走,幾分鐘后能追上甲車?”
平時較為性急的學生A脫口而出:“只要用20分減去15分得到5分鐘?!?/p>
我不急于評價,而是用征求意見的口吻對學生們說:“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這時學生B站起來說:“我是用工程問題的知識來解答的。先把這段路程看作單位1,根據題目的條件得到甲車追上乙車的時間為([120]×5)÷([115] -[120])=15分?!?/p>
我也不立即給予評價。
學生C馬上接著說:“我是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的,根據題目的條件,可得出甲車和乙車的時間比為20:15=4:3,行同樣的路程,甲車要比乙車多用1份,正好多用5分鐘,因此甲車先行5分鐘后,乙車只要用5×3=15分鐘就可追上甲車?!?/p>
這時,我請全班同學針對以上解法進行討論,讓學生交流、匯報得出正確答案。學生A不好意思地站起來,說出了他做錯題目的原因并表示以后要改掉粗心的壞習慣。我分別對他們給予表揚和評價,既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又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
“延緩評價”激起創(chuàng)新的火花。一堂課中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時評價,有時過早地評價,反而會影響學生的自尊心,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在以上案例中,我運用“延緩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和諧自由的氣氛中馳騁聯(lián)想,暢所欲言地抒發(fā)見解,無拘無束地開展積極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
【案例描述】
教學應用題:“一個化肥廠計劃全年生產化肥9000噸,上半年平均每月生產化肥820.4噸,如果其余的要在4個月內完成,平均每月應生產化肥多少噸?”
生1:我是這樣解答的(9000-820.4)÷4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2:這樣的解法不正確,820.4并不是上半年生產的,所以9000-820.4不能求出余下的噸數。
這時生1又舉起了手,并且滿眼都是期待,老師又一次讓生1說自己的解法。
生1:我的第一種解法確實不對,應是(9000-820.4×6)÷4
師: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生1闡述了自己的解題思路。
師:生1的第二種解法是正確的,他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值得大家學習。同時,老師還要提醒大家,解題時一定要細心,認真審題。
【案例分析】
在第二個案例中,我選擇“二次評價”的形式來評價學生。這樣的“二次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狀況,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
【反思】
從以上案例中看出,教師的課堂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評價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必須根據學生的“數學現(xiàn)實”和認識水平來教學和評價,也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盡量揣摩學生的認識過程,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基礎等。評價時要體諒學生的學習困難,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另外,教師在評價時要贊賞學生的努力或者其他美好的品質,如“非常棒,你一定在這方面下了功夫”“你完成任務的時候非常認真”等,使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收獲成果來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勇敢克服困難。
二、評價要面向個體,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評價應成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應重視面向個體,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這樣才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總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因此,數學老師一定要靈活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