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琪,孫艷秋,劉鑒毅,3,4,楊 俊,莊 平,3,4,趙 峰,3,4,黃曉榮,3,4,馮廣朋,3,4,秦 博
(1.上海海洋大學水產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上海 200090;3.農業(yè)農村部東海與長江口漁業(yè)資源環(huán)境科學觀測實驗站,上海 200090;4.上海長江口漁業(yè)資源增殖和生態(tài)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 200090)
近年來,由于人類生產活動增多的影響,海水富營養(yǎng)化現象嚴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1]。每年夏季,大型海藻肆虐,海洋環(huán)境受到嚴重污染,大量貝類養(yǎng)殖戶因此備受困擾。目前處理大型海藻主要依靠藥物或人工撈除的方法,然而,頻繁使用藥物會影響水質,加重環(huán)境負擔;人工撈除則要耗費大量人力,且殘留在水中的藻絲極易再次大量繁殖。點籃子魚(Siganus guttatus),屬鱸形目(Perciformes),籃子魚科(Siganidae),籃子魚屬,為雜食性魚類,喜食大型海藻[2-3],具有“清道夫”的美稱,是當前我國健康生態(tài)養(yǎng)殖的混養(yǎng)品種之一[4],近年來被大量用于網箱和池塘的混養(yǎng)[5]。提高養(yǎng)殖資源利用率和養(yǎng)殖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建立互利種類的混養(yǎng)[6],在貝類養(yǎng)殖池中混養(yǎng)一定數量的點籃子魚,不需要單獨投喂餌料,還可防止養(yǎng)殖池內藻類過度繁殖,達到養(yǎng)殖環(huán)境生態(tài)平衡。
目前,國內外在點籃子魚形態(tài)、生長、繁育、食性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已有較多研究,養(yǎng)殖方式也從原來的單養(yǎng)、少量混養(yǎng)發(fā)展為現在的海水池塘與蝦蟹混養(yǎng),如黃偉卿等[7]研究了海水池塘魚貝混養(yǎng)養(yǎng)殖模式;胡成碩等[8]探索了點籃子魚幼魚的行為習性及其對滸苔的攝食量,結果表明,利用點籃子魚生態(tài)防治滸苔等大型藻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宋超等[9]對分別攝食滸苔和人工餌料的點籃子魚的肌肉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滸苔可以滿足點籃子魚的生長需求,且滸苔可以通過點籃子魚的轉化對整個生態(tài)鏈起到積極作用;朱曉梅等[10]研究了不同營養(yǎng)素配比的飼料對點籃子魚生長及肌肉的影響,結果表明,飼料脂肪水平低有利于魚體生長,而蛋白水平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魚肌肉蛋白的沉積;王妤等[11]研究了不同養(yǎng)殖模式對點籃子魚生長和攝食的影響,結果顯示,與擬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混養(yǎng)的點籃子魚生長情況優(yōu)于單養(yǎng)模式的點籃子魚;黃曉榮等[12]在凡納濱對蝦(Penaeusvanmamei)中套養(yǎng)點籃子魚,既能改善水質,又提高了凡納濱對蝦的養(yǎng)殖產量和效益;柴雪良等[13]開展了在灘涂貝類池塘中養(yǎng)殖黃斑籃子魚(S.oramin)以生物防治滸苔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混養(yǎng)黃斑籃子魚可以對滸苔進行很好的防控;高宇等[14]在海參養(yǎng)殖區(qū)投放點籃子魚,結果表明,滸苔覆蓋率快速下降;周勝杰等[15]將白蝶貝(Inctadamaxima)與點籃子魚混養(yǎng),結果表明,絲狀藻的生長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且不影響大珠母貝的生長、存活,兩種養(yǎng)殖物種均能正常生存。上述研究均為本實驗奠定了基礎。
本實驗選取貝類文蛤(Meretrixmeretrix)為對象,與不同密度點籃子魚混養(yǎng),在室內初步探索貝類養(yǎng)殖池暴發(fā)滸苔的生物防治方法,以使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充分循環(huán)利用,提高養(yǎng)殖系統(tǒng)的生物容量[16-17],在單位面積上創(chuàng)造最大的生態(tài)效益,為構建貝類養(yǎng)殖池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參考。
實驗用點籃子魚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海南瓊海研究中心人工孵化,空運至贛榆暫養(yǎng)1個月后用于本實驗。文蛤購自贛榆當地人工養(yǎng)殖池塘,滸苔來自贛榆當地海參養(yǎng)殖池塘。
實驗前點籃子魚暫養(yǎng)于室內水泥池中,每日投喂2次人工飼料。實驗于2020年8月開始,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贛榆研究中心進行了為期56 d的養(yǎng)殖。實驗在大棚內開展,養(yǎng)殖桶(圓柱形,直徑1 m、高1.2 m,注水高1 m)內鋪10 cm厚泥沙,流水一周使泥沙完全沉降,投放文蛤密度40粒·m-2[18],設置5個點籃子魚密度:T0(0 尾· m-3,對照組)、T1(10尾·m-3)、T2(30 尾· m-3)、T3(50尾·m-3)、T4(70尾·m-3)。每個密度設置3個重復。初始點籃子魚體質量(2.61±1.00)g,全長(54.37±5.83)mm,體長(46.27±5.13)mm,體高(21.05±2.47)mm;初始文蛤體質量(8.67±2.01)g,殼長(31.36±2.10)mm,殼高(25.52±1.09)mm,殼厚(14.30±1.09)mm。
關注實驗桶內魚、貝的生長情況,記錄死亡個體并及時清理。間隔3 d換一次水,每次換水0.1 m3。每天投放2次新鮮滸苔(09∶00、15∶00各一次表觀飽食投喂),實驗期間溶解氧≥5 mg·L-1,養(yǎng)殖水溫20~30℃,鹽度19~23,光照強度100~4 663 lx。
實驗結束后,點籃子魚饑餓處理24 h,經MS222(100 mg·L-1)麻醉,分別隨機測定每個養(yǎng)殖桶內10尾點籃子魚體質量、全長、體長、體高以及文蛤體質量、殼長、殼厚、殼高。隨后在冰盤上迅速解剖,取出魚內臟,用電子分析天平稱取內臟重、肝重、腸重,測量腸長;取魚體背部兩側肌肉,去鱗、去皮,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
1.5.1 生長性能、攝食指標、形體指標測定
魚、貝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R)、特定生長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攝食率(feed rate,FR)、飼料系數(feed conversion ratio,FCR)、存活率(survival rate,SR),以及點籃子魚肥滿度(condition factor,CF)、臟體比(viseraosomatic index,VSI)、肝體比(hepatosomatic index,HSI)、腸體比(ratio of intestine weight to body weight,ISI)和腸長比(ratio of intestine length to body length,IBR)計算公式如下:
式(1)~式(10)中,Wt為魚、貝終末體質量(g);W0為魚、貝初始體質量(g);t為飼喂天數(d);FI為實驗期間總攝食量(g);Nt為終末個體數;N0為初個體數;L為魚終末體長(cm);Wv為魚內臟重(g);Wh為魚肝臟重(g);Wi為魚腸重(g);Li為魚腸道長度(cm)。
1.5.2 肌肉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測定
水分測定采用105℃干燥法(GB 5009.3—2016);粗蛋白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GB 5009.5—2016);粗脂肪含量測定采用索氏抽提法(GB 5009.168—2016);粗灰分含量測定采用馬弗爐550℃灼燒法(GB 5009.3—2016)。
1.5.3 肌肉氨基酸測定
組織烘干后,精確稱取樣品置于水解管中,加入6mol·L-1鹽酸5mL混勻,放入冷凍劑中冷凍,凝固后取出,在真空泵抽氣管上抽真空封管。在110℃恒溫干燥箱內水解24 h,冷卻后定容至10 mL,0.45 μm 水系濾膜過濾除雜。吸取0.5 mL濾液置于EP管中,在真空濃縮儀內真空干燥。殘留物用1 mL去離子水溶解,再干燥,進行2次溶解干燥的重復操作。最后加入1 mL pH 2.2的樣品緩沖液,0.22μm水系濾膜過濾,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德國塞卡姆,S-433D型)進行分析。
根據197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FAO/WHO)[19]以及1991年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研究所提出的評價標準[20],計算氨基酸評分(AAS)、化學評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21],公式如下:
式(11)~式(14)中,aa為檢測樣品中某種氨基酸含量(mg·g-1),AA(FAO/WHO)為氨基酸評價標準含量(mg·g-1),AA(egg)為全雞蛋蛋白中同種氨基酸含量(mg·g-1),n為比較的必需氨基酸個數,A、B、C、……、H分別為魚肌肉蛋白中某種必需氨基酸含量(mg·g-1),AE、BE、CE、……、HE分別為全雞蛋蛋白中各類必需氨基酸含量(mg·g-1)。
實驗數據先用Excel 2019處理,然后用SPSS 24.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利用Duncan多重比較法分析不同處理組之間的差異,以0.05作為差異顯著水平。所有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
由表1可知,T1組點籃子魚終末體質量、增重率均顯著高于T4組(P<0.05),而與T2、T3組差異不顯著(P>0.05)。T4組存活率顯著低于其他3組(P<0.05)。T1組特定生長率、攝食率最高,飼料系數顯著低于其他3組(P<0.05)。
表1 點籃子魚生長和攝食指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row th and feeding indices of Siganus guttatus
由表2可知,各試驗組間點籃子魚肥滿度、肝體比、腸體比及腸長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T1組臟體比顯著高于T3、T4組(P<0.05),但與T2組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點籃子魚形體指標比較Tab.2 Com parison ofmorphometrical param eters of Siganus guttatus(%)
不同養(yǎng)殖密度下點籃子魚幼魚肌肉中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如表3所示。水分含量隨點籃子魚密度升高而增加,T4試驗組肌肉水分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粗脂肪含量隨密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T3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顯著低于其他試驗組(P<0.05),T4組粗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試驗組(P<0.05);粗灰分隨密度升高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并在T3組達到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表3 點籃子魚肌肉營養(yǎng)成分(干物質基礎)比較Tab.3 Com parison of nutritional com ponents of Siganus guttatus(DM basis)(%)
2.3.1 點籃子魚肌肉氨基酸組成
不同養(yǎng)殖密度下點籃子魚肌肉中的氨基酸組成及含量見表4。所有肌肉樣品中均檢測到17種氨基酸(色氨酸除外),包括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天冬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7種非必需氨基酸和胱氨酸、組氨酸、精氨酸3種半必需氨基酸。
T3、T4組肌肉中總氨基酸含量顯著高于T1、T2組(P<0.05)。在各組所有呈鮮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均是最高的;T4組谷氨酸、甘氨酸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3組(P<0.05);T3、T4組天冬氨酸含量顯著高于T1、T2組(P<0.05),并在T4組最高,為(8.86±0.09)%。在半必需氨基酸組成中,精氨酸的含量在各組均是最高的;其中,T4組精氨酸含量最高,為(4.97±0.11)%,顯著高于T1、T2組(P<0.05),但與T3組差異不顯著(P>0.05);T4組組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但4組間組氨酸、胱氨酸含量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非必需氨基酸組成中,T3、T4組絲氨酸含量顯著高于T1、T2組(P<0.05),且T4組最高。在必需氨基酸組成中,賴氨酸的含量在各組中均最高;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以及賴氨酸含量均在T4組中最高,但均與T3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蛋氨酸含量在T3組最高,為(2.61±0.08)%,但與T2、T4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2.3.2 點籃子魚肌肉營養(yǎng)品質評價
由表5可知,4個試驗組點籃子魚肌肉的纈氨酸含量均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其他各類氨基酸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T3組氨基酸總量最高。
表5 點籃子魚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與FAO/WHO和全雞蛋蛋白模式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essential am ino acid contents in muscle of Siganus guttatus w ith FAO/WHO pattern and whole egg protein pattern(mg·g-1)
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4組點籃子魚肌肉的AAS、CS和EAAI,結果見表6。根據表6可以看出,4組氨基酸評分均是賴氨酸最高,纈氨酸最低,因而各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為纈氨酸。T1、T2、T3、T4組EAAI分別為94.90、86.92、96.11、90.16,從EAAI來看,T3組點籃子魚肌肉必需氨基酸組成優(yōu)于其他各組。
表6 點籃子魚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評分(AAS)、化學評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比較Tab.6 Comparison of AAS,CS and EAAI of essential am ino acid in muscle of Siganus guttatus
由表7可知,各組文蛤存活率、終末體質量及增重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7 文蛤生長指標比較Tab.7 Comparison of grow th indices of Meretrix meretrix
實驗結束時,不同點籃子魚養(yǎng)殖密度下文蛤肌肉中的常規(guī)營養(yǎng)成分測定結果見表8。粗脂肪含量隨點籃子魚密度的升高而升高;T2組粗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粗灰分含量顯著低于其他組(P<0.05);T4組文蛤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
表8 文蛤肌肉營養(yǎng)成分比較Tab.8 Comparison of common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Meretrix meretrix(%)
2.6.1 文蛤肌肉氨基酸組成
不同組文蛤肌肉中的氨基酸組成及含量見表9,所有文蛤肌肉樣品中均檢測到同點籃子魚一樣的17種氨基酸(色氨酸除外)。
表9 文蛤肌肉氨基酸組成比較Tab.9 Com parison of am ino acid composition in muscle of Meretrix meretrix(%)
T1組肌肉中總氨基酸含量顯著低于T0、T2、T3、T4組(P<0.05);T2組總氨基酸含量顯著高于T1、T3、T4組(P<0.05),但與T0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點籃子魚相同,呈鮮味氨基酸組成中,谷氨酸含量在各組中均高于其他呈鮮味氨基酸;4個試驗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隨點籃子魚密度升高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T2組顯著高于其他3組(P<0.05);甘氨酸在T4組中含量最高;T1組各類呈鮮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對照組,T2、T3、T4組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低于對照組。半必需氨基酸組成中,各組精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半必需氨基酸;對照組精氨酸含量為(4.65±0.11)%,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T2組胱氨酸和組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組。非必需氨基酸組成中,T2組絲氨酸含量高于其他組;對照組酪氨酸、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組。必需氨基酸組成中,4個試驗組各類氨基酸含量均隨點籃子魚養(yǎng)殖密度的升高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各組中亮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必需氨基酸;T2組蘇氨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含量均在對照組最高。
2.6.2 文蛤肌肉營養(yǎng)品質評價
由表10可知,各組必需氨基酸總量均低于FAO/WHO氨基酸模式。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各組文蛤肌肉中的AAS、CS和EAAI,結果見表11。氨基酸評分,T0、T1、T2、T3組均是賴氨酸評分最高,T4組蛋氨酸+胱氨酸評分最高;各組中評分最低的均為纈氨酸,這與點籃子魚情況相同,因而各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為纈氨酸。T0、T1、T2、T3、T4組EAAI分別為68.20、61.01、66.03、64.89、64.21,從EAAI來看,T2組的必需氨基酸組成優(yōu)于其他3個試驗組。
表10 文蛤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與FAO/WHO和全雞蛋蛋白模式比較Tab.10 Comparison of essential am ino acid contents in muscle of Meretrix meretrix w ith FAO/WHO pattern and whole egg p rotein pattern(mg·g-1)
表11 文蛤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評分(AAS)、化學評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比較Tab.11 Comparison of AAS,CS and EAAI of essential am ino acid in muscle of Meretrix meretrix
飼料、環(huán)境條件及群體密度等均是影響魚、貝生長的重要因素[22]。養(yǎng)殖密度增加,養(yǎng)殖對象對飼料和空間的競爭加劇,引發(fā)攝食、代謝及免疫等多種變化。本實驗顯示,點籃子魚放養(yǎng)密度可顯著地影響魚的生長,與鄒雄等[23]的研究結果相似。在高密度養(yǎng)殖條件下,其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及攝食率較低,原因在于混養(yǎng)過多點籃子魚加劇了空間競爭,攝食滸苔時點籃子魚要隨著滸苔在水中上下游動,消耗大量能量,進而影響魚類的生長[24]。T1組點籃子魚飼料系數最低,說明該組飼料轉化率高,實現了飼料利用最大化。研究表明,動物體質量的變化取決于能量得失[25-26]。高密度組中點籃子魚獲得的能量主要用于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沒有過多用于自身生長。消化吸收能力會顯著影響動物的能量收支[27],其重要衡量指標為形體指數。本實驗中,T1組的肝體比、臟體比最高,是因為大量營養(yǎng)物質在魚肝臟及內臟內聚集,從而呈現出較高的指標。個體通過調節(jié)消化道形態(tài)進而提升自身消化能力,獲取更多能量以適應環(huán)境,是個體遭受環(huán)境脅迫時維持自身能量平衡的一種方式。小腸作為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其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能夠反映魚類對能量需求的程度。T4組點籃子魚通過降低體質量和改變消化道形態(tài)結構,以減少基礎能耗和提升攝入能量的能力,來緩解生存壓力。關于魚、貝與藻類混養(yǎng)過程中的能量代謝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實驗得出,點籃子魚放養(yǎng)密度對文蛤的生長指標沒有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未使文蛤濾食的藻類大量繁殖,因而不同組文蛤生長差異不明顯。但是從文蛤軟體組織肌肉營養(yǎng)成分可以看出,點籃子魚密度對其生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肌肉營養(yǎng)成分組成可以體現其營養(yǎng)價值[28-29]。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參與蛋白質、酶類及激素的合成,魚、貝對蛋白質的需求實際上是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30-31],氨基酸質量決定著蛋白質質量及肌肉營養(yǎng)品質[21,32]。高密度養(yǎng)殖條件下,魚體為適應環(huán)境分泌大量激素,因此本實驗T4組點籃子魚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由于該組點籃子魚密度高,魚排泄物較其他組多,有利于文蛤濾食的微型藻類繁殖,貝類也易獲得更多營養(yǎng),因此T4組文蛤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較其他組高。各組點籃子魚肌肉中總必需氨基酸與總氨基酸的比值(TEAA/TAA)和總必需氨基酸與總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TEAA/TNEAA)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即TEAA/TAA 為40%左右、TEAA/TNEAA 在60%以上[21],表明各組點籃子魚肌肉中優(yōu)質蛋白質含量豐富。然而,T4組文蛤由于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總必需氨基酸含量略低,TEAA/TNEAA未達到60%。本研究中,各組魚、貝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為谷氨酸,這與宋超等[9]得出的結果相同。谷氨酸是重要的呈鮮味氨基酸[33],是多種生化代謝反應的原料[34]。呈鮮味氨基酸除谷氨酸外,具代表性的還有天冬氨酸,動物肌肉的鮮味取決于呈鮮味氨基酸在總氨基酸中的占比[35-36],它們的合成是通過調節(jié)相關酶的合成進而改變三羧酸循環(huán)以及糖酵解等途徑來實現的[36]。魚肌肉中酪氨酸含量反映了肌肉總蛋白的代謝水平,T4組點籃子魚肌肉中酪氨酸含量較其他組高,蛋白質降解較快,導致魚的生長速率較低。趙志軍[37]指出,食物的易獲程度、質量差異、分布范圍等是影響動物能量獲取的重要因素,T1組點籃子魚密度低,食物易獲得,能獲取足夠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長,因此呈現出較好的生長狀態(tài)。T4組魚、貝肌肉中呈鮮味氨基酸含量較高,可能是因為環(huán)境有利于相關酶的合成,促進了呈鮮味氨基酸的合成。半必需氨基酸組成中,精氨酸的含量均比其他半必需氨基酸高,這與李鑫等[38]比較不同光周期下歐洲舌齒鱸(Dicentrarchuslabrax)肌肉營養(yǎng)成分得到的結果相同。本實驗得出,纈氨酸的氨基酸評分最低,各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為纈氨酸,這與李鑫等[38]研究結果相似,而宋超等[9]在比較攝食滸苔和人工餌料的點籃子魚肌肉營養(yǎng)成分中發(fā)現,蛋氨酸+胱氨酸評分最低,這可能是由于所攝食的滸苔種類不同造成的差異。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是評價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的指標之一[29],點籃子魚肌肉氨基酸EAAI評分由高到低依次為T3、T1、T4、T2,文蛤肌肉氨基酸EAAI評分由高到低依次為T0、T2、T3、T4、T1,反映了各組魚、貝必需氨基酸組成的優(yōu)劣及蛋白質質量的高低。
本實驗發(fā)現,是否混養(yǎng)點籃子魚對文蛤生長沒有顯著影響,而點籃子魚的生長則受到了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一方面,水體中藻類沒有足夠的時間大量繁殖,對文蛤生長的影響不明顯;另一方面,文蛤達到一定階段后生長會變緩慢,本實驗所用文蛤規(guī)格偏大,處于生長緩慢階段。周勝杰等[15]將白蝶貝與點籃子魚混養(yǎng),貝類生長沒有顯著差異,而魚類生長存在顯著差異。常杰等[39]將凡納濱對蝦、青蛤(Cyclinasinesis)和菊花心江蘺(Gracilarialichevoides)以不同比例混養(yǎng),提高了對初級生產力和凡納濱對蝦殘餌的利用率,而各處理組青蛤產量沒有顯著差異,本實驗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張鵬等[40]對條石鯛(Oplegnathusfasciatus)、文蛤和龍須菜(Asparagusschoberioides)3種養(yǎng)殖生物進行了不同養(yǎng)殖模式的實驗,發(fā)現混養(yǎng)可使文蛤和條石鯛都得到更好的生長。以上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是由于混養(yǎng)的魚的種類、混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鹽度等)不同而造成的。
通過在貝類養(yǎng)殖池套養(yǎng)點籃子魚,不僅可以抑制養(yǎng)殖水體內滸苔暴發(fā),增加水體利用率,改善養(yǎng)殖環(huán)境,提高尾水排放標準,還比采用人工打撈滸苔的方法降低了成本,相比使用除草劑則降低了藥殘風險,是一種綠色生態(tài)型水產養(yǎng)殖模式。
不同密度點籃子魚與文蛤混養(yǎng)對魚、貝生長、攝食和肌肉營養(yǎng)成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點籃子魚來說,放養(yǎng)密度在10 ~30尾·m-3時最利于其生長,50尾·m-3時肌肉營養(yǎng)品質最佳;對文蛤來說,點籃子魚放養(yǎng)密度對其生長沒有明顯影響,放養(yǎng)點籃子魚密度30尾·m-3時,既能控制貝類養(yǎng)殖池中滸苔的生長,又能使文蛤肌肉營養(yǎng)品質最佳。養(yǎng)殖戶可根據自身需要投放適宜密度的點籃子魚,以便既能防治滸苔暴發(fā)又可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