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鈴木方翅網蝽的成蟲(供圖/李連芳)
懸鈴木是街道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景觀樹。你可能有所不知,這種高大的樹木竟幫助一種樣貌十分漂亮的昆蟲完成“偷渡”,且因此飽受困擾——這種昆蟲就是懸鈴木方翅網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這個外來入侵物種吧。
懸鈴木方翅網蝽是半翅目網蝽科昆蟲類動物。它體形微小,體長為3.2~3.7毫米,呈乳白色,蟲如其名——它的頭兜、前胸背板和前翅都呈網格狀,且主要寄生在懸鈴木屬植物的身上。
它們的生存能力極強,不僅對高溫具有較強的耐受力,也比較耐寒——在北美洲的部分地區(qū)甚至可以承受零下23.3攝氏度的低溫。成蟲常群集于寄主樹的皮下、地下枯枝落葉、碎石瓦塊下等隱蔽處越冬。
懸鈴木方翅網蝽的雌蟲常在葉片背面的葉脈交叉處或葉脈的兩側產卵,這里絨毛較密,能夠有效隱藏蟲卵。卵通常經過7~12天會孵化成若蟲(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的幼蟲),若蟲共5齡(指昆蟲幼蟲在連續(xù)兩次蛻皮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在4齡后,若蟲會逐漸分散、遷移到新的葉上,并在8~14天后羽化(即若蟲經過蛻皮變?yōu)槌上x的過程)成為成蟲,成蟲的壽命一般在30~65天。1年之中,懸鈴木方翅網蝽可以發(fā)生多代,且世代重疊——就像人類家族里會有數(shù)世同堂的情況,同一時期里,懸鈴木方翅網蝽也會有不同世代的蟲體同時存在。
懸鈴木方翅網蝽為寡食性昆蟲,即專以懸鈴木屬植物為食料,而且飛翔能力弱。它的“偷渡”完全依靠的是苗木引種,這也得益于世界各國對懸鈴木屬樹木的鐘愛。
?懸鈴木方翅網蝽的若蟲(供圖/李連芳)
該蟲以刺吸寄主葉片的汁液為生——會使寄主葉片褪色,嚴重時葉片會枯黃甚至提前脫落,直接影響寄主的光合作用。而且,隨著葉片受害程度的加劇,葉片的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蒸騰速率等均會呈現(xiàn)下降趨勢,葉片中的可溶性糖、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等的含量也會降低。
除了刺吸寄主葉片汁液造成的危害外,懸鈴木方翅網蝽對寄主也有間接危害——該蟲不僅是懸鈴木葉枯病菌和甘薯長喙殼菌的傳播介體,而且刺吸傷口還使得法國梧桐炭疽病菌、甘薯長喙殼菌、懸鈴木潰瘍病菌等更易于侵染寄主,使其患病。
懸鈴木方翅網蝽已被列為“林業(yè)危險性有害生物”,被人們認為是1998~2008年中國新入侵的19種外來危險性有害生物之一。
懸鈴木屬的樹木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都有種植,十分有利于懸鈴木方翅網蝽的生長與擴散,因此有效的防治手段就顯得格外重要。
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需要加強引種檢疫工作,阻斷其“偷渡”的途徑。當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入侵者,便會根據(jù)懸鈴木方翅網蝽的生物學特性,采取綜合防治技術——除了最常見的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還有更環(huán)保且安全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利用懸鈴木方翅網蝽自然界中的天敵生物來對其進行防治,可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又能降低病蟲害的抗藥性。有研究表明,螳螂、草蛉、蝽類及蜘蛛都對懸鈴木方翅網蝽有強烈的捕食能力。此外,球孢白僵菌、蠟蚧輪枝菌和粉擬青霉菌等,對方翅網蝽的成蟲、若蟲具有一定感染能力,能夠降低其產卵繁殖能力。
你還知道哪些外來入侵物種,以及我們該如何對其進行防治呢?歡迎掃描二維碼告訴知力君!
懸鈴木
懸鈴木是懸鈴木科懸鈴木屬植物,為高大喬木,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中。該屬常見園林植物為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因其葉子酷似梧桐又被分別叫作美國梧桐、英國梧桐和法國梧桐,但并非植物學意義上的梧桐。
作為城市著名的行道樹種,懸鈴木能起到降溫、滯塵、降噪音、吸收有害氣體、提高空氣相對濕度等作用,但也不宜大面積種植——它不僅在春季會生成大量飛絮,還是植物源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BVOCs)的排放“大戶”。BVOCs會在大氣層中快速氧化,產生臭氧(O3)以及二次有機氣溶膠,進而有可能影響局部空氣質量。
?懸鈴木方翅網蝽世界各地入侵時間軸。懸鈴木方翅網蝽原產北美中東部,先后入侵歐洲中南部、東亞、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已成為世界性入侵物種(供圖/李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