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黨校 郭 鑫
2022 年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出臺《關于在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標志著新的領導體制將在中小學校運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從體制上為加強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破解中小學校黨建工作長期存在的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是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運轉的重要基礎,必須抓好。但是長久以來,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應該如何抓、怎么抓、抓什么,一直困擾著中小學校管理者。盡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guī)政策不斷完善,有一部分政策文件能夠為加強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提供依據(jù),但是政策文件相對宏觀和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文件更多地指出了黨建工作“為什么”和“要做什么”,卻沒有指出應該“如何為”,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迫切需要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彌補政策要求的高標準和執(zhí)行過程中的低落差。
研制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于時間緯度而言,它為學校黨組織明確指出長期發(fā)展方向,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于空間方位而言,有助于學校黨組織知道自身黨建工作所處層次,對標先進。對教育行政部門而言,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門提高所轄區(qū)域黨建工作效能,改變區(qū)域內學校黨建工作發(fā)展結構性不均衡狀態(tài),通過各個學?!包c”的提升,促進整個區(qū)域“面”上的增效,最終實現(xiàn)整個區(qū)域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建立指標體系應首先明確其構建的基本原則。具體有:
1.政策引領性和適用性相結合的原則。考評指標體系就是指揮棒,具有導向性和引領性,其內容依據(jù)應當是適用于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政策文件,這是評價體系的綱,是評價體系內容的主要來源。對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文件,既有《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黨員工作細則》《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等廣泛適用于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普適性的政策文件,又有《中小學校德育工作指南》《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中小學校領域所獨有的,涉及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面且具有黨建工作特點和內涵的文件。因此,指標體系應將具有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特點、內涵、特征的一些政策文件作為其內容依據(jù),不能單純地將所有涉及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政策文件都納入其中。
2.對象性和分層性相結合的原則。指標體系的考評對象應定位為各級各類中小學校黨組織,而非學校教職工和學生。因為指標體系的使用者為各級教育工委,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各級教育工委的考評對象是學校黨組織,而非每位師生,對于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價值觀的考評應作為反映學校黨建工作水平的一個視角。另外,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有其自身特點。從地域上看,中小學校有農(nóng)村學校和城市學校,農(nóng)村學校黨建工作普遍薄弱,城市學校黨建工作基礎相對較好。從支部類型上看,中小學校黨組織既有黨委、黨總支,又有黨支部、聯(lián)合黨支部??傮w上看,中小學校規(guī)模大小不一,且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構建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評價指標體系,需要兼顧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特點,能夠普遍適用于各級各類中小學校黨組織,且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能夠有效區(qū)分黨建工作開展得好、中等、較差的學校。
3.獨立性和融合性相結合的原則。指標體系既要體現(xiàn)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地位,又不能一味地就黨建而黨建,需要融合體現(xiàn)具有黨建工作內涵、特點、特征的教育教學工作。因為黨建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教學是中小學校的中心工作,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相互融合,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考評黨建工作,否則從考評的指導思想上就造成了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的“兩張皮”。獨立性是指指標體系要體現(xiàn)“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常態(tài)化的黨務工作。而融合性是指要將具有黨建工作內涵、特點、特征的教育教學工作納入指標體系,將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盤棋”進行考慮,避免指標體系片面地、割裂地只評價黨建工作,忽視對具有黨建工作屬性的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
4.系統(tǒng)性和關鍵性相結合的原則。系統(tǒng)性要考評黨建工作全過程、全方位,實現(xiàn)比較全面的評估,又不能面面俱到,過于煩瑣細碎,應將“關鍵性”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指標納入體系,對于一些“非關鍵性”“不起決定性作用”的指標需要刪繁就簡,去偽存真??傊?,系統(tǒng)性和關鍵性之間是辯證的,需要兼顧全面,但又不囿于細節(jié)。
1.指標體系框架的構建。指標體系框架主要采用AHP 層次分析法,該方法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且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有助于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相互聯(lián)系的、具有條理性的有序層次。AHP 層次分析法已經(jīng)成為構建考評體系常用的工具,學者季冬曉、覃吉春和楊欣等運用AHP 分析法,將黨建工作評價體系建構為“目標層”“準則層”“基礎層”,楊君岐、侯曉康等將基層黨組織績效評價體系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鑒于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特點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筆者認為可以將考評體系設為三個層級,構建為“評價維度”“關鍵指標”“考查要點”,其中“評價維度”相當于一級觀測點,即從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內涵出發(fā),從具有其內涵要義的角度進行評價;“關鍵指標”相當于二級觀測點,即對“評價維度”進行進一步闡釋,解釋從哪些關鍵內容出發(fā)可以觀測到上一層級內容;“考查要點”相當于三級指標,即選擇關鍵要點對上一層級的內容繼續(xù)進行觀測考評。三個層級在橫向上看是上一級包含下一級,但是又非窮盡內容要素的關系,從縱向上看,是錯開測評維度,以不同站位和視角全面考評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格局。
2.指標體系內容要素構成。指標體系由若干內容構成,這些內容是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內涵的重要體現(xiàn),遵循框架構成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排列,其中“評價維度”主要由基礎性工作、主體性工作、發(fā)展性工作和創(chuàng)新性工作四個方面構成?;A性工作主要是指黨內政策法規(guī)規(guī)定的常態(tài)化黨務工作,如“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收繳黨費等,這類工作的評價重點是組織運行規(guī)范,黨員教育管理規(guī)范。主要從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是否有力、基層組織設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組織制度是否健全、組織生活開展是否規(guī)范、黨員活動室等基礎保障是否合規(guī)、黨員身份意識是否清晰和先鋒模范作用是否明顯等維度進行觀測。主體性工作是指具有黨建工作特點和內涵的教育教學工作,如學校德育工作、師德師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帶團建隊建等工作,這些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如果學校黨組織能夠從黨建工作高度出發(fā)統(tǒng)領推進這些工作,重視將師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貫徹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各項活動中,說明學校的黨建工作能夠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從德育工作是否凸顯黨組織主導地位、是否能夠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評價是否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學校黨組織是否能夠高位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師德第一標準的教師評價制度、黨支部和黨員教師引領作用是否突出;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是否得到全面提高、思政工作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是否突出;團建隊建工作是否納入黨建工作,形成了一體化育人體系等維度進行觀測。發(fā)展性工作是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隱性的黨建元素,需要通過外顯的活動載體表現(xiàn)出來的工作內容,如黨建文化和家校共育聯(lián)合體等。主要從學校場所布置和校園文化建設等軟硬件建設方面、是否能夠發(fā)揮育人功能促進學校健康發(fā)展,統(tǒng)籌好家長、公安、共青團、婦聯(lián)等社會各方構建社會共育機制等方面進行觀測。創(chuàng)新性工作主要是指學校黨建工作具有外滲功能,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產(chǎn)生良好社會效應的工作,如教育扶貧等黨建品牌。主要從是否能夠推進品牌化特色化建設,獲得榮譽和口碑等方面進行測評。
3.指標體系的權重。關于指標權重,主要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和1—9 標度法。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是基于專家的權威、知識、經(jīng)驗和分析判斷等綜合能力,對指標體系內容打分,根據(jù)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賦值。1—9 標度法主要是AHP層次分析法中,采用矩陣計算指標的標準,根據(jù)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量化。采用兩兩內容相比,分為5 種情況,即前者比后者“具有相同重要性”“稍微重要”“明顯重要”“強烈重要”“極端重要”進行判斷賦值。綜合專家意見,指標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假定權重分配值為基礎性工作0.4,黨建主體工作0.4,發(fā)展性工作0.1,創(chuàng)新性工作0.1,即在一級指標層面,A=(0.4,0.4,0.1,0.1),其和為1。同理,在下一個層面,基礎性工作組織規(guī)范運行有序占比為0.5,黨員教育管理規(guī)范有序占比為0.5;黨建主體工作中,“抓好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首位”“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黨建帶團建隊建”均占比為0.25;其他依次類推,每個層級的對應部分權重之和均為1。
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是各級教育工委考評學校黨組織的工具,也是學校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自查自糾的指南針。因此指標體系的運用,一方面學校自主對標對表,查找不足,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爭取達標。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在運用時,綜合聽取上級黨組織、教職工、學生、社區(qū)、家長等多元主體意見,遴選出好、中、差三個層次,將被考評等次列為“好”的學校黨組織選樹為黨建示范校,鼓勵其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對考評等次為“中”的學校黨組織,指導其向示范校對標學習,對于考評等次為“差”的黨組織,指導并督促其補齊短板漏項。對于發(fā)生重大違規(guī)違紀違法事件的學校,不得評為良好及以上。
指標體系尚為框架性內容,相對寬泛,需要各地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進一步細化并轉化為考核評價政策,以更實的抓手,更接地氣的舉措,促進當?shù)刂行W校黨組織補短板、查漏項,以指標體系的引領促進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發(fā)展,打造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