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在不斷變化和演化,新興車企的涌現和領先車企的轉型升級都將對市場份額的分配和競爭格局的演變產生重要影響。
近年來,汽車行業(yè)加速變革,汽車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融合時代已經開啟。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語音控制等全新體驗,正日益成為消費者選購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出發(fā)點。特斯拉在國內外市場的表現備受關注,被看作為國內車企可供參考的重要榜樣。無獨有偶,作為國內市場的龍頭老大,比亞迪以“黑馬之姿”在國內市場的快速崛起,也引發(fā)了業(yè)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競爭梯隊可分為領先梯隊、進階梯隊、新興梯隊。領先梯隊包括特斯拉、比亞迪、上汽大眾、廣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這些車企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占據了大部分,特斯拉更是市場份額的領先者。進階梯隊包括吉利新能源、江淮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寶駿等。這些車企的市場份額雖然不及領先梯隊,但仍有不俗的銷量和市場影響力。新興梯隊主要包括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新生代車企。這些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正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在不斷變化和演化,新興車企的涌現和領先車企的轉型升級都將對市場份額的分配和競爭格局的演變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的為特斯拉,占比達16%以上;比亞迪緊隨其后,占比14%;其次是上汽大眾、廣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長安汽車。
去年12月22日發(fā)布的《2023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認為,中國車市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智能電動汽車的助推之下,市場格局及消費者的品牌認知與用車習慣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演變。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之中,中國本土車企及其身后的智能電動汽車生態(tài)鏈無疑已拔得頭籌;同時,在激烈廝殺的國內市場脫穎而出的領先本土車企也將給海外消費者帶來更多“聞所未聞”的高性價比車型,進而有望重塑全球汽車市場格局。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內將有超過1 00 款新能源新車型上市,車企對多元化、新興消費需求的響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電動、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的持續(xù)進步,大大提升了產品體驗感,新技術“上車”會成為新的市場亮點,帶動消費。
2023年,各大新能源車企陸續(xù)推出限時促銷活動并發(fā)布新車型,“銷量為王”成為新能源車企2023年努力的方向。具體分車型來看,純電動轎車方面,小鵬汽車悄然上線小鵬P7改款車型小鵬P7i,官方售價24.99萬元起,而比亞迪方面則即于3月中旬上市比亞迪漢改款車型;SUV車型方面,比亞迪宋Pro DM-i共推出5個版本,售價區(qū)間14.08萬元—16.58萬元。值得一提的是,該款車型還推出3月底前“88元可抵6888元”限時促銷活動,車型起步價下探至13.4萬元。
業(yè)內人士認為,競爭加劇會迎來新一輪洗牌。這不僅表現在銷量上,還會體現在細分市場的爭奪能力上。例如,如果特斯拉壓價到20萬元以下,將會對多個細分市場格局產生影響,產生連鎖反應。從市場策略上看,比亞迪、吉利等老牌車企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專注于20萬-30萬元細分市場的車企,壓力會更大。
不過,部分產業(yè)投資人認為,未來比亞迪與特斯拉將會成為第一梯隊,傳統的進口汽車廠商會逐步成為第二梯隊,上汽等優(yōu)秀本土廠商將成為第三梯隊,造車新勢力會逐步與本土廠商融合。特斯拉在技術路線、整車架構、技術積累等方面的優(yōu)勢仍然非常明顯,短時間沒有國產廠家可以取代其領袖地位。比亞迪的優(yōu)勢也非常牢固,一方面其在電池和汽車領域的積累時間長,核心器件都實現了自主化,這是非常深的護城河。造車新勢力在汽車的核心領域距離這兩家差距明顯,同時部分廠家戰(zhàn)略混亂,隨意押寶黑科技充滿了不確定性。
來自于利好政策的連續(xù)不斷。雖然實施13年的“國補”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終止,但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xù)實施至2 0 2 3 年底。不僅如此,上海、浙江、山西等地陸續(xù)出臺相關文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包括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建設配套充電設施等。
《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wěn)增長促發(fā)展行動方案》提出,延續(xù)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浙江省則提出,到2025年累計建成公共領域充電樁10萬個以上、加氫站50座。山西省商務廳網站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提出,促進農村地區(qū)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加快推進居住社區(qū)、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qū)等充電設施建設,支持鼓勵各市繼續(xù)出臺或延續(xù)新車購買補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市加大補貼力度,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報廢更新,挖掘汽車消費潛力。
吉林、廣東、上海、浙江、山西等地也在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集群。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fā)布的《關于實施汽車產業(yè)集群“上臺階”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汽車產業(yè)規(guī)模達到萬億級。一汽集團建成世界一流企業(yè),長春建成世界一流汽車城,引進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yè)和品牌,引育一批關鍵零部件企業(yè),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新生態(tài),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供應鏈服務全國,并具有一定國際輻射能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新能源汽車“出?!背蔀槠囆袠I(yè)關注的新焦點。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311萬輛,躍升為世界出口第二大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68萬輛。
在這個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參與全球競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chuàng)始人)張興海表示,依托強大的內需市場及完整供應鏈、產業(yè)鏈的支撐,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fā)展,形成了全球競爭新優(yōu)勢,但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仍面臨出口認證難、物流難等問題。
為此,他建議,給予車企政策技術性指導,幫助其解決“認證難”、熟悉海外汽車市場規(guī)范,以及出口運輸運費高、運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助力車企開拓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