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鍵/文
文化作為我國的強國之魂,能夠起到強國強民的作用,而紅色音樂文化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注重其“紅色”在文化中的重要性。紅色是共和國的顏色,也是革命先輩們不畏犧牲的體現(xiàn),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紅色音樂資源,充分挖掘其中的價值和內涵,將紅色文化發(fā)揚光大,使紅色基因永遠傳承在中華民族的基因之中,實現(xiàn)對其的有效弘揚和發(fā)展。
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初心和使命??梢哉f,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是伴隨著我黨的誕生而產生的,上海獨特的政治氛圍以及多樣的文化氛圍成了滋養(yǎng)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土壤。
近代上海是一個政治碰撞、文化交融的獨特地帶。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上海地界租界頻繁建立,在令上海人民感到屈辱的同時,也客觀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的名流商賈入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上海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文化的進步。上海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干預下一躍而起,確立了第一大都市的地位。很多紅色知識分子,選擇在上海進行宣傳活動,紅色運動風起云涌。與此同時,租界當局為了實現(xiàn)對上海的統(tǒng)治,實行野蠻的殖民制度,對于觸及殖民者利益的言論進行了嚴重打擊和干涉??梢哉f,紅色文化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的[1]。正因當時上海的政治混亂,上海紅色音樂文化從誕生起,就十分頑強,顯示出別樣的生命力。
新文化運動的展開,先進知識分子的聚集,為紅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助力。上海有其地域優(yōu)勢,聚集的先進知識分子格外多,有陶行知、陳獨秀、蕭友梅等愛國知識分子以及音樂名家,這使得紅色音樂文化得到了滋養(yǎng)。另外,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一些國外的音樂大家流亡海外,上海成了這些音樂大家的首選之地,也為紅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也是上海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催生了優(yōu)秀的紅色音樂文化。其中代表性的音樂名家有蕭友梅。他在馬克思著作的影響下,出版了個人音樂作品專輯。而曹火星基于對革命的深刻認識譜寫了經典曲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伴隨著五卅慘案的發(fā)生,為了表現(xiàn)心中對民族安危的擔憂,創(chuàng)作了《國難歌》等優(yōu)秀的紅色音樂作品[2]??梢哉f,每一件近代事件的背后都有紅色音樂文化的影子,這些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紅色革命歌曲都成了后期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上海紅色音樂文化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為了紀念中國的解放,上海電影樂團創(chuàng)作了以五星紅旗為主題的管弦樂;為宣揚雷鋒精神,上海交響樂團創(chuàng)作了《接過雷鋒的槍》,這些經久不衰的紅色音樂典范,對每個中國人都起到了激勵作用[3]。待至改革開放時期,音樂教育家有了更加良好的創(chuàng)作條件,許多音樂家筆耕不輟,大力創(chuàng)作,使得中國紅色音樂的發(fā)展更上一個臺階。
上海紅色音樂文化作為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順應著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方向,顯現(xiàn)出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皹犯枵n”在上海的出現(xiàn),揭開了樂壇運動的序幕,開創(chuàng)了中國音樂文化教育的先河?!皹犯枵n”的出現(xiàn)使得中國紅色革命歌曲迎來了新的發(fā)展,為群眾歌詠運動的興起注入了重要力量,成為歌詠運動開展的基礎。我國第一座高等音樂學府——上海音樂學院的建立,為中國樂壇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如冼星海、呂驥等音樂大家,為我國音樂事業(yè)的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愛國力量的重要凝聚者,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偉大的紅色樂章。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上海各界人士為抵御外國的侵略,保衛(wèi)國家奮起反抗。基督教革新運動的先驅劉良模站在上海南市公共體育場的高臺上指揮民眾合唱《義勇軍進行曲》,不斷激勵著民眾英勇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新中國成立以后,1965年上海電影樂團的音樂家呂其明“洋為中用”,巧妙地將《國歌》《國際歌》和《東方紅》的音調進行結合,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具有英雄性和史詩般的交響樂作品《紅旗頌》。音樂的傳遞性讓民眾似乎能想象出新中國成立的畫面,重溫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偉大進程。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是上海人民愛國精神的高度凝聚,彰顯了上海人民的愛國熱情。
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fā)展的,體現(xiàn)民族特質并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是一種對社會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的集體意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上海音樂工作者為了表達對祖國的慶賀,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具有時代特征、民族特征的優(yōu)異作品,為中國紅色音樂注入了新的力量。改革開放后,上海音樂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也彰顯了時代精神,音樂工作者懷揣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為時代奇跡喝彩。他們用音樂記錄時代的發(fā)展,書寫時代的脈絡,謳歌中華民族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上海音樂工作者為了能夠使音樂作品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創(chuàng)作出大量紅色題材的歌舞劇,引領了時代潮流。
上海紅色音樂文化作為重要的文化分支,展現(xiàn)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保衛(wèi)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中站穩(wěn)腳跟的重要支撐。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發(fā)展,上海紅色音樂文化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交融,體現(xiàn)了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方向。處于世界變局中的中華民族,多種社會文化思想產生了激烈的碰撞。通過對上海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上海,展現(xiàn)上海紅色文化的價值。上海紅色文化加深了對于上海的理解,明確上海在近代史中的歷史地位。要利用紅色音樂文化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彰顯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內涵。
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吸收和借鑒了外來優(yōu)秀文化,呈現(xiàn)出的全新的文化形態(tài)。上海紅色音樂文化不僅限于紅色特點的歌曲,歌劇以及舞劇也被包含在其中,要通過不同的音樂體裁,了解其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歷史遺跡,以便實現(xiàn)對上海紅色音樂資源的充分挖掘[3]。但是,現(xiàn)今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只局限于紅色音樂歌曲的發(fā)掘,對于其他體裁的音樂作品卻少有開發(fā),或者開發(fā)了,但開發(fā)程度不夠。因此,為了實現(xiàn)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應當充分利用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建設上海文化品牌,以便促進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如音樂教師可以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對紅色音樂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挖掘、提煉,使之成為音樂課程的素材,以便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光芒和色彩。
對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再創(chuàng)作,是基于音樂的領域,立足于上海紅色史實,創(chuàng)作出獨具特色的紅色音樂作品,使得紅色音樂作品煥發(fā)新的生機,給予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更大活力的時刻。因此,要注意:對上海紅色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應當將人民作為導向,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絡,基于音樂藝術的規(guī)律,找到歷史真相與音樂之間的平衡,以便能夠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紅色音樂進行再創(chuàng)作,豐富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體裁和內容,再現(xiàn)上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場面,彰顯上海紅色音樂文化與中華時代精神。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對紅色音樂的歌舞劇進行重新演繹,在保證學生充分了解人物的同時,能夠對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產生深刻的理解,從而能更好地掌握紅色音樂文化的內涵和精神。
作為主流媒體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加大對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宣傳:公眾號以及微博等渠道可以對上海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宣傳,增強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影響力。新媒體和主流媒體可以進行合作,將有關于紅色音樂文化相關的文章發(fā)布在平臺上,利用視頻以及音頻等多媒體形式將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根植于人們心中。打造上海紅色音樂文化交流地,招募志愿者參與到紅色音樂文化的宣傳當中,利用理論和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促使紅色音樂文化得到切實的宣傳,以便將紅色音樂文化帶入大街小巷,促使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活起來。另外,開發(fā)利用上海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基于紅色音樂文化發(fā)展的脈絡,將紅色音樂文化事業(yè)與旅游事業(yè)相結合,實現(xiàn)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在校園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熏陶是弘揚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重中之重,能夠促使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fā)展。因此,學校一定要重視紅色音樂文化與校園活動的結合,將紅色音樂文化資源融入到校園活動當中。首先,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尋紅色音樂文化的蹤跡,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其次,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增加學生對于紅色音樂文化背后故事的了解,只有這樣,在接觸到歷史事件時,他們才會有更深刻的共鳴。再有,基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利用上海的獨特地理優(yōu)勢,為學生設計獨特的紅色音樂教育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觀革命老區(qū)、紀念館等。最后,音樂教師可以在紀念日帶領學生排練紅色歌曲,走進社區(qū)、敬老院等地進行演出,切實地做到紅色歌曲與實踐相結合。
總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是中國紅色音樂文化的典型代表。傳承與發(fā)揚光大上海紅色音樂文化,深刻闡釋其價值和意義,壯大上海紅色音樂文化之力量,需通過教育、傳媒及社會共同努力,要在繼承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特點,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紅色音樂文化,使中國紅色文化代代相傳,永不變色?!?/p>
引用
[1] 任琳.紅色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20.
[2] 朱亞楠.紅色音樂文化的教育與傳承[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2.
[3] 王新學.上海紅色音樂文化的時代價值[J].上海黨史與黨建,2020(1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