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考生
【寫作示范】
大水從天上傾瀉而下,帶著湮滅一切生靈的氣勢。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是諾亞登上方舟,還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有一場大雨,在洗刷了世間所有的罪惡之后,衍生出一串故事。大自然拋出了故事的開頭,由人類把它寫完,寫盡血與淚。于是在數(shù)千年以后,在又一次的災(zāi)難面前,這些早已扎根在民族精魂里的故事開始竊竊私語,而那些先人寫在故事里的叮嚀也開始在后人的血液里激蕩。
這就是文明。而故事,就是它標記的密碼,只有擁有相同血脈的人才讀得懂,才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
或許外國人很難理解大禹的故事,不明白他為什么不登上諾亞方舟,而是去治水。但我們知道,這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故事,這是寫在中國故事里的擔當。從屈原投進汨羅江,到災(zāi)難面前白衣戰(zhàn)士毅然前行的身影,這是以責任為筆、以行動為墨寫出的故事。如同大禹選擇站在大水面前,用腳步丈量國土的輪廓,擔起拯救萬民的責任。更如易卜生所說,社會是一艘船,每個人都應(yīng)有掌舵的擔當。在火災(zāi)地震、洪水風暴來臨之時,是一個個“紅黃藍”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山川河流,傳遞溫暖與希望。在這一場場“大水”中,每個人都是“大禹”,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作者。
或許外國人很難理解愚公的故事,不明白他為什么選擇一點一點搬走門前的大山。但我們知道,這是“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的故事,這是寫在中國故事里的奮斗。從鐵人王進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慶油田,到中國女足在逆境中奪得亞洲杯冠軍,這是以信念為筆、以汗水為墨寫出的故事。如同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站在大山面前,用手搬走每一塊擋路的石頭。在民族復(fù)興之路上,一批批志愿者走進山區(qū)支教,為科教興國和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力量;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熬出白發(fā),攻破了一個個“卡脖子”的技術(shù)難關(guān)……幾十年濃縮了幾百年的成就,從追趕到超越,我們以“中國”的名字為這個故事署名。
歷經(jīng)數(shù)千年之久,中華文明故事的開始,是一場大水;而故事,還在繼續(xù)……
◆點評
這篇作文以“中國故事”為線索,通過“大水”“大山”把神話傳說和民族復(fù)興的動人故事糅合在一起,寫出了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的傳承,扣合了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全文材料豐富,剖析合理,使論點更加具有說服的力量;結(jié)構(gòu)安排上則頗具“曲徑通幽”之美,給人以漸入佳境、豁然開朗的閱讀體驗。另外,作文視角獨特,以外國人的理解為參照系,凸顯出中國故事的獨特意蘊和非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