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堯(安徽省五河縣人民醫(yī)院,安徽 蚌埠 233699)
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是指髂靜脈受壓且腔內存在著異常粘連結構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靜脈回流的障礙性疾病。1965年Cockett等通過靜脈造影和手術對具有髂股靜脈血栓病史和嚴重血栓后遺癥的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右髂總動脈跨越左髂總靜脈的部位,靜脈腔內容易形成血栓,并且已形成的血栓難以再通,從而引起下肢和盆腔靜脈回流障礙,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因此有人將此類患者稱為Cockett綜合征,其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既往臨床工作中所采取的保守治療效果欠佳,且水腫、下肢靜脈血栓以及下肢靜脈曲張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2],因此,針對該病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治療。本次研究就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治療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球囊擴張組(n=48)以及聯(lián)合組(n=42),球囊擴張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2-71歲,平均(45.21±4.02)歲,左側25例,右側23例;聯(lián)合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4-72歲,平均(45.12±4.12)歲,左側22例,右側20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均經(jīng)過了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后確診;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存在肝腎功能障礙性疾?。谎芑渭膊≌?;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認知功能障礙或者精神障礙者;對本次試驗依從性較差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平臥位并配合全身麻醉處理,經(jīng)過股靜脈穿刺處理,隨后將6F血管鞘置入其中,經(jīng)過血管造影明確判斷病變的位置,向其中引入導絲將閉塞或者狹窄的部位開通。
球囊擴張組采用球囊擴張術治療,方法:按照髂靜脈的病變位置狹窄程度選擇13-16mm球囊反復對閉塞或者狹窄段進行擴張操作,直至病變部位的狹窄程度<30%、狹窄兩端的壓力差<2mmHg,且周圍側支循環(huán)顯著減少[3]。聯(lián)合組給予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治療,方法:采用直徑大小恰當?shù)那蚰曳磸蛿U張病變位置2-3次,繼而植入髂靜脈內支架。要求支架直徑寬于髂靜脈直徑1mm,要求長度能夠將病變段完全覆蓋,同時要求近端以及遠端超出病變區(qū)域15mm、5mm。操作時要求支架放置在髂-下腔靜脈交界位置的病變位置,在下腔靜脈處置入10mm的支架且避免觸碰到側壁[4]。在釋放支架之后,在正側位進行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以判斷支架放置狀態(tài)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要求。在植入支架后再次進行靜脈壓力方面的測試,確保其在2mmHg以下,隨后對手術效果進行評估,若無異常情況后結束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5])、血管通暢率、腫脹率、疼痛緩解率、潰瘍愈合率以及治療前后靜脈臨床嚴重程度評分表(VCSS[6])評分(評價項目包括了疼痛、靜脈曲張、靜脈水腫、色素沉著、炎癥、硬結、活動潰瘍數(shù)、大小、時間、壓迫治療,每個項目得分在0-3分之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聯(lián)合組與球囊擴張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血管通暢率、腫脹率、疼痛緩解率及潰瘍愈合率對比兩組血管通暢率、腫脹率、疼痛緩解率及潰瘍愈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管通暢率、腫脹率、疼痛緩解率及潰瘍愈合率對比[n(%)]
2.3 兩組治療前后VCSS量表評分對比 兩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的VCSS評分與術前相比較低,聯(lián)合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的VCSS評分與球囊擴張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CSS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CSS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手術前手術后3個月手術后6個月球囊擴張組(n=48)15.02±2.6612.32±2.6910.66±2.53聯(lián)合組(n=42)14.79±2.7310.21±2.747.85±2.31 t 0.4043.6805.473 P 0.6870.0000.000
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多發(fā)生在左側,右側發(fā)生相對較少,或者可能雙側發(fā)病,它也是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慢性下肢靜脈高壓的一類重要因素,絕大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多伴隨不同程度的疼痛、水腫、下肢淺靜脈曲張等癥狀及表現(xiàn)[7]。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患者還會出現(xiàn)潰瘍、下肢皮膚色素沉著以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下肢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影響[8]。
目前,臨床上針對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尚無金標準,多依靠深靜脈超聲完成對下肢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等情況的診斷,不過對于髂靜脈而言,由于其解剖位置較深,且非常容易受到腸道氣體、肥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從而對臨床診斷準確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需要結合血流動力學征象進行綜合診斷及治療,以獲得更加準確的診斷結果[9]。當前針對該病的治療仍然以手術為主,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包括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以及激光治療等。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治療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與球囊擴張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兩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的VCSS評分與術前相比較低,聯(lián)合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的VCSS評分與球囊擴張組手術治療后3個月、手術治療后6個月相比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綜合說明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綜合效果突出,與既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術治療非血栓性髂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促進疾病改善,預后表現(xiàn)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