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型糖尿病可能增加甲狀腺毒癥的風險:基于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

      2023-09-13 10:49:16占雯婕趙玲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3年8期
      關鍵詞:毒癥因果關系甲亢

      占雯婕,趙玲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510006

      甲狀腺毒癥是組織和循環(huán)中甲狀腺激素水平過高的總稱,分為與甲亢相關的甲狀腺毒癥和非甲亢相關的甲狀腺毒癥。在碘充足地區(qū),非醫(yī)源性甲狀腺毒癥最常見的原因是格雷夫斯?。℅D),約占80%。目前認為,GD發(fā)病風險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許多與GD風險增加的相關基因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ㄈ鏣1DM)相關基因重疊[1]。在中國,臨床甲亢患病率0.78%、亞臨床甲亢0.44%、GD患病率0.53%。未經(jīng)治療的甲亢甚至亞臨床甲亢可導致心房顫動、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以及骨質(zhì)疏松癥和骨折的發(fā)生風險增加[2]。T1DM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島素缺乏和高血糖為特征[3],T1DM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nèi)呈上升趨勢,全球患病率為每萬人9.5例[4]。許多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T1DM和甲狀腺毒癥密切相關,印度的一項橫斷面研究顯示,130名GD患者中,3.1%伴有T1DM[5];英國的一項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2791例GD患者種1.11%伴有T1DM[6];一項1993年到2010年的前瞻性研究表示,在3209名白種人GD患者中,觀察到T1DM明顯高于對照組[7]。但是上述研究未能說明二者因果關系,且觀察性研究易受到反向因果關系和混雜因素干擾,從而使因果關系推斷受限。

      孟德爾隨機化(MR)分析方法近年被廣泛用于流行病學的因果關系研究。MR研究的基本原理是配子形成中親代等位基因隨機分配給子代,相當于對人群進行隨機分組,與隨機對照試驗類似[8]。由于遺傳變異出生時即固定并且伴隨一生,因此MR研究能最大限度減少反向因果關系[9]。將遺傳變異作為工具變量(IVs)對暴露因素與結局的因果關系進行推斷,能減少混雜因素的干擾[10]。

      以往的T1DM和甲狀腺毒癥研究大多是基于觀察性的研究,容易受混雜因素或者反向因果關系的影響,而MR分析能最大限度避免二者干擾,但目前尚未有T1DM和甲狀腺毒癥的MR分析。本研究運用兩樣本MR方法,以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s)作為IVs,研究T1DM和甲狀腺毒癥之間的因果關系。由于甲狀腺激素過多會影響患者血糖控制、損傷胰島細胞功能以及降低胰島素敏感性[11],因此明確二者關系,不僅有助于盡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甲狀腺毒癥,減輕甲狀腺毒癥導致的危害,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時,本次研究為T1DM和甲狀腺毒癥之間的因果關系提供了統(tǒng)計學上的線索,為實驗研究和機制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設計

      本文利用T1DM作為暴露因素,與T1DM顯著相關的SNPs作為IVs,結局變量為甲狀腺毒癥。剔除離群值后,運用兩樣本MR分析的方法進行因果分析,并進異質(zhì)性檢驗和多效性檢驗,最后對結果的可靠性進行檢驗。

      MR研究中的IVs需滿足三個核心假設:(1)IVs與暴露因素高度相關;(2)IVs僅通過暴露因素影響結局,不與結局直接相關;(3)IVs與“暴露-結局”關聯(lián)的混雜因素無關(圖1)。

      圖1 兩樣本MR研究示意圖Fig. 1 Model of the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analysis.

      1.2 資料來源

      通過https://gwas.mrcieu.ac.uk/網(wǎng)站分別獲取T1DM和甲狀腺毒癥的GWAS。其中T1DM數(shù)據(jù)來源于EBI GWAS 數(shù)據(jù)庫,甲狀腺毒癥數(shù)據(jù)來源于芬蘭FinnGen數(shù)據(jù)庫,以上數(shù)據(jù)人源均來自歐洲(表1)。

      表1 兩樣本MR研究GWAS數(shù)據(jù)簡要信息Tab.1 Summary of the GWAS included in this two-sample MR study

      1.3 IVs的篩選

      依據(jù)MR的核心假設進行IVs篩選。以歐洲千人全基因組為參照,設置P<5×10-8篩選與T1DM有顯著意義的SNPs,以滿足關聯(lián)性假設。使用R4.2.2 軟件的TwoSampleMR包進行clump計算,設置參數(shù)r2=0.001,kb=10 000,以排除連鎖不平衡的影響,保證SNPs之間相互獨立[12]。從甲狀腺毒癥的GWAS數(shù)據(jù)中提取上述與T1DM密切相關的SNPs,對兩者進行整理合并。利用MR-PRESSO進行離群值檢驗以去除水平多效性[13],刪除離群值同時剔除與甲狀腺毒癥直接相關的SNPs(P<5×10-8)[1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1.4.1 T1DM與甲狀腺毒癥的因果效應估計 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權法(IVW)[15]進行MR分析,用MR-Egger回歸[17]、加權眾數(shù)法(WM)[17]和加權中位數(shù)法(WME)[18]進行補充。IVW主要用于因果關系估計,其估計值可視作結局中的IVs在暴露因素中加權線性回歸的斜率,且截距項視為0,當所選SNPs都是有效的IVs時,IVW可以提供準確的估計值[15]。MR-Egger法同樣以斜率作為因果效應估計值,但是該法考慮截距項的存在,且其截距可用于評估IVs之間的多效性[16]。WM方法根據(jù)因果效應的相似性將SNPs聚類為子集,進而估計具有最大數(shù)量SNPs的子集的因果效應[17]。WME法在無效IVs高達一半時,仍能提供一致性的因果效應估計值[18]。采用IVW和MR-Egger法對IVs進行Cochran Q和Rücker Q異質(zhì)性檢驗[19,20]。

      1.4.2 可靠性評價

      1.4.2.1 多效性檢測 多效性檢驗目前普遍采用MREgger回歸的截距項來表示,當該截距項接近于0時,表示不存在多效性,可認為排他性假設成立[21,22]。

      1.4.2.2 敏感性分析 采用逐個剔除檢驗進行敏感性分析[23]。該法逐一剔除SNPs后計算剩下SNPs的結果,若剔除某一SNPs后結果改變很大,說明該SNPs對結果影響很大。

      1.4.3 弱IVs檢驗 分別計算單個SNPs的F值,對所選IVs進行弱IVs偏倚檢驗。F=β2exposure/SE2exposure,β為暴露的等位基因效應值,SE為暴露的標準誤[24]。

      上述方法均通過R4.2.2軟件的TwoSampleMR包實現(xiàn),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篩選出的IVs

      經(jīng)過相關性和去除連鎖不平衡篩選后,得到44個SNPs,合并整理并刪除缺失項后,得到37個SNPs,經(jīng)MR-PRESSO檢驗得到5個離群值,刪除離群值最終得到32個SNPs(表2)。

      表2 MR分析SNPs信息表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2.2 兩樣本MR結果

      IVW法結果顯示,OR值及95%CI均>1,且P值<0.05,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OR=1.077,95%CI:1.046~1.109,P=7.201×10-7),即說明整體人群中T1DM與甲狀腺毒癥具有正向的因果關系。MR-Egger 回歸、WM和WME 計算的T1DM 與甲狀腺毒癥之間的OR 值、95%CI和P值分別為(OR=1.076,95%CI:1.031~1.124,P=0.002)、(OR=1.082,95%CI:1.048~1.118,P=4.375×10-5)、(OR=1.090,95%CI:1.052~1.129,P=2.003×10-6)(圖2)。MR-Egger回歸、WM和WME與IVW所得效應值及區(qū)間范圍趨于一致,P值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四種算法得到的因果效應方向一致(圖3),均顯示T1DM是甲狀腺毒癥的危險因素。

      圖2 兩樣本MR結果森林圖Fig. 2 Forest plot of the two-sample MR analysis.

      圖3 兩樣本MR結果散點圖Fig. 3 Scatter plot of the two-sample MR analysis.

      2.3 異質(zhì)性檢驗

      異質(zhì)性檢驗中,Cochran Q 檢驗和Rücker Q 檢驗結果分別為P=0.127和P=0.155,表明IVs間不存在異質(zhì)性。

      2.4 可靠性評價

      2.4.1 多效性檢測 MR-Egger 回歸的截距Eggerintercept=0.0004,P=0.965,表明因果效應分析結果并未受到多效性干擾,可認為排他性假設成立。

      2.4.2 敏感性分析 經(jīng)逐個剔除檢驗,依次剔除單個SNPs,余下的31個SNPs分析結果與納入全部SNPs的IVW分析結果相近,且都在無效線右側(圖4),說明本次MR分析結果是穩(wěn)健的。漏斗圖顯示使用單一SNPs作為IVs時,代表因果關系效應的點大致呈對稱分布,表示受潛在偏倚影響的可能性?。▓D5)。

      圖5 兩樣本MR結果漏斗圖Fig. 5 Funnel plot of the two-sample MR analysis.

      2.5 弱IVs檢驗

      當F>10時,出現(xiàn)弱IVs的可能性比較小[25]。本次32個SNPs的F值范圍在30.540~1465.470,無弱IVs偏倚,進一步驗證了MR研究的關聯(lián)性假設(表2)。

      3 討論

      本次兩樣本MR分析驗證了T1DM與甲狀腺毒癥之間的關聯(lián),IVW法、MR-Egger回歸、WM和WME四種方法分析顯示,T1DM與甲狀腺毒癥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且因果效應保持穩(wěn)定。

      一項12年全國范圍、基于人群(中國臺灣青少年和兒童)的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T1DM中甲狀腺毒癥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發(fā)病率比為6.95[26]。一項納入了761例東亞T1DM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4.1%的患者出現(xiàn)了GD[27]。美國一篇甲亢文章指出,甲狀腺毒癥的高危人群包括T1DM患者,并建議進行甲狀腺毒癥篩查[28]。

      T1DM引起甲狀腺毒癥的機制很復雜,目前研究顯示與自身免疫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GD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AITD)的兩種主要臨床表現(xiàn)[29]。T1DM和AITD是兩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內(nèi)分泌疾病,AITD常和其他自身免疫病相關,其中最常見的是T1DM[7,25]。雖然兩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存在差異,但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T1D和AITD在同一個體和家庭中存在聚集性,這表明這兩種疾病具有共同的遺傳基礎[4]。高達25%的青少年T1DM患者有甲狀腺相關抗體,長期隨訪顯示,30%的T1DM患者會發(fā)展為AITD[4]。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也描述了T1DM患者中17%~30%的AITD患病率[29]。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HLAII類自身等位基因的攜帶,與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概率的增加存在關聯(lián),經(jīng)遺傳學研究已經(jīng)證實,少數(shù)基因同時具有患AITD 和T1DM 的風險。HLA-dr3 是導致AITD 和T1DM 聯(lián)合易感性的主要HLA II類等位基因,HLA-dr有獨特的氨基酸特性,胰島肽和甲狀腺肽都能與之結合,并誘導甲狀腺和胰島特異性T 細胞反應,從而在同一個體中觸發(fā)T1DM 和AITD[4]。除了HLA類基因外、CTLA-4、PTPN22、IL2Ra、VDR、TNF也被認為是潛在的遺傳易感性位點[26]。然而不同人群對于基因易感性具有差異,如在阿拉伯和亞洲人群中,HLA易感等位基因與在歐洲和美國白種人人群中發(fā)現(xiàn)的不同,部分基因對T1DM和AITD的影響機制亦尚未闡明,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由于甲狀腺毒癥會增強肝糖原異生,增加胰島素抵抗,使T1DM患者的血糖難以控制穩(wěn)定,甚至可能導致酮癥酸中毒,積極治療甲狀腺毒癥,抑制甲狀腺激素過多對T1DM患者糖代謝調(diào)節(jié)有重要意義。由于早期甲狀腺毒癥癥狀缺乏特異性,T1DM患者要及時進行相關檢查,以免漏診、誤診。甲狀腺毒癥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也有助于降低其帶來的心血管事件及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風險。

      本研究具有如下創(chuàng)新性:(1)以大樣本GWAS數(shù)據(jù)為基礎,從遺傳學角度探討了T1DM與甲狀腺毒癥的因果關系,和以往的觀察性研究相比不易受混雜因素和反向因果關系干擾;(2)SNPs的篩選比較嚴格,對結局影響較大的SNPs進行了剔除,并運用了MR-PRESSO刪除了離群值;(3)采用了4種MR分析方法,運用2種方法進行異質(zhì)性檢驗、3種方法進行了可靠性評價,結果比較穩(wěn)健。

      本次MR研究存在的局限性:(1)納入對象為歐洲人群,結論外推到其他人群中受限;(2)難以根據(jù)GWAS匯總數(shù)據(jù)按照性別、年齡、既往史進行分層分析;(3)本研究為統(tǒng)計學結果,無法進一步探討其中機制。后續(xù)研究還需在不同人種之間展開,并對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群開展進一步分層研究,以進一步探索T1DM對甲狀腺毒癥的影響。

      綜上,本研究采用兩樣本MR方法,對T1DM和甲狀腺毒癥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探究,結果表明T1DM可能會增加甲狀腺毒癥的風險。

      猜你喜歡
      毒癥因果關系甲亢
      甲亢那點事
      藥物與人(2023年5期)2024-01-09 02:44:29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療甲亢的效果觀察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南大法學(2021年6期)2021-04-19 12:28:02
      Graves 病與亞急性甲狀腺炎FT4/FT3 比值差異性研究
      做完形填空題,需考慮的邏輯關系
      妊娠期甲狀腺毒癥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
      酸棗仁湯治療甲亢失眠的效果觀察
      抗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與甲狀腺毒癥性心臟病的關系
      甲狀腺毒癥患者血清甲狀腺自身免疫抗體水平結果分析
      石棉县| 禹州市| 永丰县| 左权县| 沈丘县| 鄂尔多斯市| 保康县| 巴林左旗| 福贡县| 锡林郭勒盟| 海原县| 习水县| 台中县| 河曲县| 汕头市| 盐山县| 富源县| 杂多县| 和田县| 仁化县| 宁强县| 岐山县| 马关县| 武胜县| 沙洋县| 南部县| 米易县| 双桥区| 双峰县| 民乐县| 华蓥市| 于都县| 朝阳区| 林西县| 鞍山市| 桐庐县| 澜沧| 临城县| 平山县| 达尔|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