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丹丹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兒歌,歌曲贊美了秋天豐收的景象。這首歌總共有三段歌詞,難度較大,對大班幼兒來說,學唱具有困難。所以,我只選擇了第一段歌詞作為本節(jié)活動的學唱重點。另外,考慮到歌曲的趣味性以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我特意設計了與歌曲情境符合的游戲“落樹葉,翻數(shù)字”,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積極感知、理解、學唱歌曲。這首歌曲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在秋天學唱非常適宜。為了培養(yǎng)幼兒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我設計了本次歌唱活動,通過談話、觀察、欣賞、游戲,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索意識,讓幼兒對秋天農(nóng)作物“棉桃”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到秋天收獲的喜悅。
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通過學唱第二樂段的三個樂句體驗秋天農(nóng)作物成熟后的喜悅;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秋季的農(nóng)作物(棉花)的特點已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準備:副歌圖譜、與歌曲匹配的完整圖譜、橘色紗巾。
教師:秋風姐姐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你們仔細聽一聽,這首歌曲有沒有重復的地方呢?
反思:通過談話導入并具體提問,引導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傾聽歌曲,說出歌曲的副歌部分。
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副歌圖譜并引導理解圖譜內容;引導幼兒理解“手”的高矮和歌唱速度的關系;示范演唱副歌部分并引導幼兒學唱。
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將歌曲中的難點前置,解決副歌部分中演唱和節(jié)奏問題。圖譜是根據(jù)歌詞設計的,考慮到副歌部分“來”的演唱難點,選擇了小手表示“來”和演唱中的動作呼應。小手的數(shù)量表示唱幾下,小手的高低表示音的長短。副歌圖譜“手”的高矮設計能夠幫助幼兒辨別演唱的速度。
1.介紹游戲規(guī)則
秋風姐姐以紗巾代替樹葉邊唱邊飄落到幼兒頭上,歌曲唱完落到某個幼兒頭上,就請幼兒翻動數(shù)字,看看數(shù)字后的秘密。
2.教師示范玩法(玩1 次,每次翻1 個數(shù)字)。
3.教師帶著幼兒游戲(玩1 次,每次翻2 個數(shù)字)。
4.請個別幼兒模仿教師用紗巾游戲,師幼兒一同演唱參與游戲(玩2 次,每次翻2 個數(shù)字)。
反思:歌唱教學要具有趣味性。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落樹葉,翻數(shù)字”游戲,從第一遍的教師扮演秋風姐姐進行示范,到教師陪同幼兒一同游戲、幼兒獨立用紗巾完成游戲,這一過程既是調動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積極性,也是幫助幼兒學唱歌曲的過程。游戲中的“樹葉”道具的選擇是橘色的紗巾,顏色與秋天的落葉顏色相似,紗巾飄動可以表現(xiàn)出樹葉飄落的樣子,營造秋風吹落樹葉的感覺,增添秋天的氛圍感。
游戲中,紗巾跟隨旋律飄動的過程即是幼兒感知和熟悉歌曲旋律和節(jié)奏的過程。游戲中幼兒飄紗巾的方向性是以幼兒的想法為主的,尊重幼兒的想法。游戲中飄紗巾的位置飄到幼兒的頭頂難度高,對大班幼兒來說不易做到,當紗巾飄到幼兒頭頂,易激起幼兒興奮的情緒。因此,我將位置調整到幼兒的手、肩膀、腿等部位,讓幼兒更專注地進行游戲。
幼兒按順序排列圖譜,鞏固歌詞內容;教師引導幼兒驗證圖譜的擺放順序;幼兒完整演唱歌曲(看圖譜演唱、不看圖譜演唱)。
反思:圖譜是支持幼兒演唱的載體,也是驗證幼兒是否會唱歌曲的依據(jù)。圖譜的設計是正反兩用的,一面是正常的圖譜,一面是數(shù)字,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也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幼兒通過聽歌曲排列圖譜,再從看圖譜演唱到最后不看圖譜演唱,既可以作為幼兒的挑戰(zhàn),也是能驗證幼兒是否真正熟悉歌曲并會完整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