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潛山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山地,大別山東南麓。潛山本身就是詩意的化身,而煙雨中的潛山給人的詩意感覺更為濃郁。這樣一座山,雖說少有鬼斧神工造就的峻峭奇崛,卻似一個俊俏脫俗的江南女子,以她的千嬌百媚,以她的萬千柔情,妝扮、呵護著屬于她的那一方家園??梢哉f,詩意爛漫的潛山,是秀麗嫵媚,浪漫溫馨,儀態(tài)萬方的。潛山的魅力,不在于它多么高大、多么奇崛、多么挺拔,而在于它是一處能歷久彌新地讓人有清新、愉悅感覺的所在。
潛山煙云的情調,抑或空靈、婉約、如夢似幻;抑或滋潤、舒卷、推波涌浪。一如漫山遍野的雜花生樹,妙趣天成。更似得地氣而生,一片連著一片的桂竹松杉,在不同的時節(jié),展現(xiàn)著不同的自然風韻,不同的人文情懷。
沿山道行走,一路上,陽光明媚,山花爛漫,鳥語鶯啼,滿眼是迷人的景色,滿耳是天籟的聲浪。及至山腰,小憩在星星竹海一片蒼翠的竹林間,感覺涼爽了許多。不知什么時候,晴朗朗的天就陰了下來,空氣中濡著濕潤。站在空闊地帶,放眼望去,潛山的云,如飄渺的輕煙,以悠閑的方式,一縷一縷,靈動自在地,在錯落有致的山體間穿來繞去,編織著嬌媚曼妙的輕紗,營造著輕盈嫻靜的情愫。漫步竹林,薄薄的、清新的、爽潔的云嵐霧氣在周身上下纏繞,感覺如入人間仙境,恍然間,便有了諸多美妙的遐想,滋生出眾多理不清放不下的人生牽念。
及至山巔,煙云漸密,云嵐霧靄不再悠閑寧靜,凸現(xiàn)出來的云霧景象在奔突中凝聚,在恣肆中洶涌,在激蕩中澎湃,這樣的時候,云霧已不再是云霧,而是一種壯闊的自然景觀,讓人心弦張放,心境高揚。眼見云霧積聚著,稠密著,沉淀著,纏綿之間,就釋放出詩意的內涵來,喜劇一般的春雨,就這么淅淅瀝瀝下來了。
潛山雨水的韻律,幽雅、舒緩有致。幽奇的潛山春雨,時而在瀠蒙之中透視一抹幽幽的淺綠;時而在迷離之間展現(xiàn)一剪隱隱的鵝黃;時而在茫茫之外露出一片淡淡的水紅。那雨,將葉洗得更綠,將花澆得更艷,將山色拾掇得更加妖嬈。
在潛山之巔的雨亭之中,我品出,潛山原本是柔中有剛,不同凡響的。它是一篇耐人尋味的精致散文,更是一幅古雅含蓄的潑墨山水。既讓人如夢似幻,又教人蕩氣回腸。
再一次上潛山,是在一個秋日,桂花燦燦地開著,一切的一切,都籠罩在桂花的甜香之中。山上一坡一坡的桂花,漫溢著人世間的芳香,這樣的時節(jié)上山,更是置身于一份化不開的馥郁之中了。而這一次上山,我又有幸在潛山沐浴了一場秋雨,這場雨,在不經(jīng)意間將逝去夏日的炎熱沖洗得一干二凈。
在桂竹苑坐下,喝著桂花茶,吃著桂花糕,飲著桂花酒,聞著瀟瀟秋雨中桂花的甜香,聽著秋雨打在翠竹花樹上發(fā)出的聲響,心境寧靜而安詳。我想,著名詩人郭小川那“一身光潔,不教塵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許歪風留邪氣”的詩句,恐怕就是在煙雨潛山的亭子間看著翠竹,聞著桂香寫出來的吧。
潛山的竹,較之桂花是更有氣場的。風吹過,潛山竹浪翻涌,激情澎湃,蕩漾波瀾壯闊的人間色彩。對于溫泉潛山,無須多言其他的植被,單就竹子而言,潛山竹海就是一道永不遜色、永不凋謝的精神大餐。山巒疊翠、氣勢恢宏的潛山,與腳下九曲盤桓、煙波蒸騰的淦河同聲呼應,相映成趣。
置身潛山,面對潛山竹海,面對生機浩蕩、蓬勃生發(fā)的潛山秀竹,“風生水起”無疑是心底能掏出的最妥帖、最傳神的詞匯。潛山的竹子除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外,更重要的一點,它有著濃重的人間煙火氣息,只要往竹林中一走,就可以感受到生而為人那種快樂、自由、自在甚至愛著、戀著的幸福呼吸。這種凡俗的呼吸,因為一座城、一座山、一片逶迤壯闊竹林的存在而變得生機盎然,生生不息。
漫步竹林中,總有種種美好的塵世佳話在心頭涌動。比如,“二十四孝”故事之“孟宗哭竹”,總是不期而至:孟宗少年,失去了父親,同年事已高的母親相依為命。一天,病中的母親想要鮮筍煮羹吃,而這時已是隆冬,筍自然沒有長出來。孟宗無法找到鮮筍,心里又想著母親的病,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著毛竹,不由得淚眼蒙眬,而后就失聲痛哭起來。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一會兒,地面裂開,冒出幾根尖尖的竹筍來。孟宗高興地挖出竹筍,回家做了筍羹,喂給母親吃。母親吃了筍羹后,病情大有好轉。孟宗呢,除了感天動地的孝心,還擁有勤奮努力的良好秉性,后來作為飽學有識之士,成了朝中重臣,為老百姓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
信步走去,入眼處,有叢態(tài)秀美的青皮竹、粉單竹,有桿形別致的龜甲竹、大小佛肚竹,有綠葉婆娑的辣韭矢竹、方竹,有桿色奇特的黃桿烏哺雞竹、金明竹、紫竹,還有葉色美麗的菲黃竹、菲白竹等。真可謂茂林修竹,叫人目不暇接。
因為潛山之竹,潛山才有了桂竹園、百竹苑、桂竹亭、梅竹亭、松竹亭等與竹有關的人文景觀,也有了“百尺竿頭”“胸有成竹”“孟宗求筍”“湘妃望夫”等與竹有關的雕塑景點。所有這些,自是緣于搖曳多姿的潛山竹的延伸和演變,也正是這些潛在的變化,潛山才得已成為一顆“風景明珠”閃亮在幕阜山脈,閃亮在世人心中。
潛山如此美麗,怪不得當年北海在此研墨,馮京在此苦讀,自然造化與人生情結在這里不著痕跡地應運而生,當山的靈性與人的靈氣密切交匯時,潛山成了不朽的圖騰,壯觀而美麗,曼妙卻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