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物拍攝360°無死角的全身照,再使用掃描儀獲得三維空間數據,然后嫻熟地操縱鼠標,把照片和數據進行融合處理,精準地制作出文物的三維展示模型,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在虛擬的空間中觀看到文物的原貌。這就是第三屆“北京大工匠”、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楊曉雪的工作——文物數字化。
作為一名文物數字化工程師,楊曉雪長期致力于用數字化手段還原文物,讓冰冷的文物變得“鮮活”起來,讓人通過“云端”就能欣賞這些“沉睡”的寶貝,不受空間、時間的約束,保護和傳承老祖宗傳下來的實物記憶。
多年以來,她在文物保護領域,完成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多個文物三維數字化相關項目。作為核心成員,她參與起草并發(fā)布我國第一個文物數字化團體標準。同時,她以賽促教,帶領學生在北京市、國家級職業(yè)技能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的佳績,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和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
“作為一名職業(yè)教育領域的專業(yè)教師,能夠獲得‘北京大工匠’這項殊榮,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也倍加珍惜這個榮譽?!睏顣匝┲毖?,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她要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把文物保護好,講好文物的故事,為推動文保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