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桑知布 阿央章態(tài)
永樂皇帝①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即位,在位22年(1402—1424),年號“永樂”。在纂修史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其在位期間命解縉改修《元史》,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敕令雕印《永樂南藏》《永樂北藏》、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等②甘珠爾(bka'-'gyur)是藏語音譯,意為釋迦牟尼佛祖所說的一切顯密經典。典籍。《甘珠爾》是藏文大藏經的核心內容,永樂版《甘珠爾》是史上最早刊印的整套藏文《甘珠爾》,在西藏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永樂版《甘珠爾》的問世對當時以及后來西藏的雕印藝術、文化傳播、宗教發(fā)展、民族交流以及對密切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強化西藏地方的政治從屬屬性,都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隨著人們對永樂版《甘珠爾》的研究不斷深入,對其在文化交流、民族交往、政治影響等方面已有了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反戰(zhàn)角度探討印造永樂版《甘珠爾》的因由。
“修書撰史”是中國數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也成為中國史家的一種難以割舍的文化情結,不僅有君主的成就感,還蘊含著延續(xù)文化的情感?!耙状奘贰敝员粴v朝歷代統治者所重視,除了總結前代經驗教訓、尋找治亂興衰的方法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借修史來說明新王朝繼承的合法性,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
永樂朝大修史書、遣使四方各國,銳意通四夷,協和萬邦,對當朝和后世影響甚巨。永樂帝因其特殊的繼位方式,更需要修書以明志。他一生最大的兩個困擾應該是北元蒙古汗廷的存在和其繼位的合法性問題。為解決或消除這些困擾,他費巨資修書撰史,極力籠絡天下士子。在經營管理西藏的措施中,他效仿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大寶法王之例,迎請噶瑪巴①第四世噶瑪巴若白多杰成為富有名望的西藏高僧,曾經兩次進元朝廷受封。五世噶瑪巴得銀協巴(1384-1415)出生于今西藏林芝市。明朝成化年間,五世噶瑪巴被明成祖召請至南京為皇室祈福,封其為大寶法王,法名銀協巴,即如來之意。隨后,歷代噶瑪巴也都承襲了大寶法王的稱號。進京為太祖夫婦薦福做法,封以大寶法王;效法忽必烈汗刻印西夏大藏經之例,組織刻印藏文《甘珠爾》以示承繼元朝之大統,向世界明確其為中華之正統。
中央政府主持刻印少數民族文字經典并非明朝首創(chuàng),早在元朝就有刊刻西夏文大藏經的事跡。故而永樂帝把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納入修書范圍,也是表明承繼元朝正統的外在體現,更是中央王朝的必然選擇。
吐蕃時期由贊普主持從古印度和唐朝翻譯了大量佛經,經過諸多譯師和佛學大師們的校勘審定,逐漸形成了《丹格爾目錄》《旁塘目錄》《青樸目錄》三大目錄②8世紀赤松德贊執(zhí)政時期或前弘期,是藏文目錄學產生的時期,出現了《丹噶目錄》《青樸目錄》《旁塘目錄》三大目錄。(扎西達吉.藏文古籍目錄概要(藏文版)[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9.),這也成為藏文大藏經在吐蕃時期的雛形。吐蕃分裂割據時期藏地大師也陸續(xù)翻譯了很多顯密經典,由于當時藏地諸侯林立,佛經譯本也比較零散,據《東嘎詞典》記載直到1312年在元朝和西藏地方的支持下,由炯旦熱比若智大師(???????????????????????)③炯旦熱比若智的傳記信奉果樹,院號64,哲蚌寺收藏。主持將各地零散的《甘珠爾》《丹珠爾》進行搜集整理,并逐一點校、謄抄、分類,最終匯集成首部藏文大藏經書寫本,并供奉于納塘寺。元代蔡巴萬戶長貢嘎多杰在位時期邀請布頓大師至納塘寺專門對《甘珠爾》進行校對和審訂,完成校訂后用金銀汁謄抄《甘珠爾》共260部,這成為當時最標準的《甘珠爾》版本,史稱蔡巴《甘珠爾》?!啊恫坦媚夸洝o佑教誡》第19頁中明確指出,蔡巴《甘珠爾》后來又經過宗喀巴大師校訂,由皇帝派人取回京城制版印刷,廣為流通?!雹芗未?平措,噶瑪,等.拉薩現藏的兩部永樂版《甘珠爾》[J].文物,1985(09):88.由此可見,在明永樂時期的藏文《甘珠爾》內容已非常完整和成熟。但因其書寫本的復制成本高,很容易出現錯漏等原因,使之成為這一經典傳播的一大瓶頸障礙。于是印造刻本《甘珠爾》成為時代使命。
西藏受經濟基礎薄弱、自然環(huán)境惡劣等條件的限制,少有具備刊印大藏經的條件,直到15世紀初才有《甘珠爾》刻印。當時明朝已具備雄厚的經濟基礎、精湛的雕刻技藝及完備的雕版、刊印等工藝和完善的管理體制。加之,在大一統集權王朝皇帝的支持下刊刻《甘珠爾》,已非難事。明朝初年已經有刊刻藏文佛教經典《洪武南藏》的例子,南京的名寺古剎較多,這些古寺廟又是歷代王朝刻印經藏的重要場所。
藏文是拼音字母,字母筆畫的識別和文字的認讀方面都簡單易學,有雕刻的天然優(yōu)勢。據記載,早在1394年“班丹扎釋⑤班丹扎釋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祖居岷州,活躍于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各時期的漢藏佛教界,曾往烏思藏拜謁宗喀巴、賈曹杰、得銀協巴等高僧大德,成為一名顯密兼通學修并重的高僧。曾參與翻譯及刻經等活動。明朝先封為西天佛子大國師,明景泰三年(1452)進封為大智法王。十七歲時,隨法尊本師⑥班丹堅錯為班丹扎釋之師,明初岷洮地區(qū)著名僧人,曾往烏斯藏等地學法,在太原與晉王開創(chuàng)藏文雕版印刷事業(yè)。(班丹堅錯)往山西游五臺山。晉王對班丹堅錯‘待以師禮,廣說法要,印施西番字《妙法蓮花經》《圣妙吉樣真實經》《白傘蓋》等經’。在明朝的藏文雕版印刷史上,晉王與班丹堅錯印施的這批‘西番字’經典應當是開創(chuàng)之舉,為后來雕印永樂版藏文大藏經積累了經驗,準備了條件?!雹邚垵櫰?羅炤.《西天佛子源流錄》與班丹扎釋的貢獻[J].民族研究,2011,190(02):249.所以在如此充分的主客觀條件下,首個《甘珠爾》刻本在南京問世也是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必然結果。
《甘珠爾》中有不少翻譯了來自中原佛教的經典,中原佛教中也有許多藏傳佛教內容,如明初“《初刻南藏》‘何’字函(585)錄入元沙羅巴譯《彰所知論》二卷,正好可補《磧砂藏》同函缺本待訪之典籍。”①何梅.明朝第一部官版大藏經的雕印[J].法音,2001(04):32.《彰所知論》并非源自天竺,而是薩迦派喇嘛八思巴所著,以小見大,說明藏傳佛教內容在當時的南京等地已有了一定的認同和信仰基礎,雕印《甘珠爾》已然是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所趨。
永樂皇帝在修書,刊印經藏等方面有不菲的成績,他深諳修書和刊印佛經的對治理邊疆和民族地區(qū)的重要意義。他還為燕王時,山西晉王府已有雕印藏文佛經的事跡,如若藏文《甘珠爾》等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典籍由藩王操作或者由地方私刻,大明王朝的政治利益會大打折扣,所以永樂元年便“敕晉府長史龍壇等曰:……今王府擅與西番往來,……今后慎毋復爾勉之戒之?!雹诖竺魈谖幕实蹖嶄洠壕矶腫M].“永樂元年冬十月甲子”條。這充分表明永樂帝非常重視西番等邊疆事務,他主張邊疆民族事務應由中央對接處理。
永樂帝深知刻印《甘珠爾》的巨大影響,因此他需要一個在宗教、政治、修為等方面具有很高地位的人物作對接才算合乎禮制,才能使這皇皇巨制發(fā)揮其應有作用。永樂皇帝最終選擇了噶瑪巴,因為噶瑪巴當時在西藏的宗教地位很高,政治影響也非常大,永樂帝為燕王時已得知噶瑪巴活佛系統在西藏的影響,據明史記載“有僧哈立麻(噶瑪巴)者,國人以其有道術,稱之為尚師。成祖為燕王時,知其名?!雹勖魇妨袀鞯诙偈撸ㄒ唬4接罉返劾^位時第五世噶瑪巴已成年,學法已有所成。永樂元年(1403)二月“遣司禮監(jiān)少監(jiān)侯顯,赍書幣往烏思藏征尚師哈立麻?!雹芤姟睹魇肪砹炯o第六成祖二》和《大明太宗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七永樂元年二月乙丑》。同時得銀協巴作為當時有名的佛學大師,深知藏文《甘珠爾》內容已完整和成熟,亟需刊刻推廣。因此他進京覲見永樂皇帝成為促成刊印藏文《甘珠爾》的關鍵因素。
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在南京雕印除得到永樂皇帝的支持外,還有漢藏精英們的努力。其中僧人智光、內官侯顯、番僧班丹堅錯、大智法王班丹扎釋等官員和大師為刊印創(chuàng)造了條件。智光大師在明初招諭吐蕃各部的過程中功勞卓著⑤按《明外史·方技傳》:釋子智光,武定人。洪武時,奉命兩使烏斯藏、榜葛剌、泥八剌、地涌塔諸國。永樂時,又使烏斯藏,迎尚師哈立麻,遂通番國諸經,多所翻譯。歷事六朝,寵錫冠群僧。。他通曉佛法,漢藏皆通,戒行嚴潔,獲得了漢藏民族的認同和敬仰,為朝代更替后的中央和西藏地方搭建起了有效的溝通橋梁。智光大師數次往返于西藏和京師之間,深入了解到大藏經《甘珠爾》的情況及刊印的必要性,故而推薦有刊刻番文經驗的班丹堅錯大師進京。
班丹堅錯和班丹扎釋師徒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已“至山西、與晉王印施西番字經典”⑥張潤平,蘇航,羅炤 編著.西天佛子源流錄:文獻與初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243.?!坝罉芬矣希?405),因智光上師推薦法尊班丹堅錯于朝,太宗文皇帝遣使馳驛召至殿延,賜坐,與語大悅,賞赍恩寵特加。于是奉命按經依法,教令各工制造壇場諸法儀像、鈴杵供器,乃奏遣使西域,請取西番大字藏經,刊版印施,散于西土,功德無邊,文繁不錄?!雹邚垵櫰?,蘇航、羅炤 編著.西天佛子源流錄:文獻與初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63.于是班丹堅錯向永樂皇帝奏請刊印藏文大藏經《甘珠爾》,成為永樂皇帝“念皇考皇妣生育之恩垂緒之德劬勞莫報乃遣使往西土取藏經之文刊梓印施以資為薦揚之典”⑧布達拉宮館藏永樂版《甘珠爾》御制藏經贊.的關鍵因素。根據藏文大藏經的在藏情況及相關漢藏史料,當時“遣使往西土取藏經之文”就是蔡巴《甘珠爾》,永樂版《甘珠爾》是直接依據蔡巴《甘珠爾》為母版制造的。
目前漢藏史料中還未發(fā)現蔡巴《甘珠爾》是誰帶到南京的明確記載,但是從當時的史料看,這跟侯顯、智光一行人是分不開的。智光通曉番經,數次進藏招諭西番各部,“(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雹倜魇罚壕砣偎腫M].迎請噶瑪巴侯顯算首功,1403年永樂帝“遣司禮監(jiān)少監(jiān)侯顯赍書幣往烏思藏征尚師哈立麻。”根據永樂帝的旨意,從三月初五(1407年3月14日)至三月十九日(1407年3月28日)噶瑪巴得銀協巴率領僧眾在靈谷寺設普度大齋十四晝夜,修十二壇城,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薦福。侯顯擔任整個“普度大齋”活動執(zhí)行官。噶瑪巴在南京靈谷寺做法期間肯定接觸到了很多漢藏佛教高僧,了解到不少江南的佛教文化和南京雕印佛教經典的盛況,在靈谷寺必定目睹了鄭和在“大明永樂五年(1407),歲次丁亥,三月十一日,發(fā)心印造《大藏尊經》一藏,奉施喜舍靈谷禪寺流通供養(yǎng)”②陳楠.三寶太監(jiān)鄭和奉佛事跡考[J].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30(06):40.的經藏。據考證,鄭和一生印造了不少經藏,他本人又是虔誠的藏傳佛教徒,法名速南吒釋。噶瑪巴到南京時,鄭和也從第一次下西洋回來,他們共同在江南的期間必然談了很多關于印造《甘珠爾》的事宜,這無疑是推動印造永樂版《甘珠爾》的積極因素。
噶瑪巴到南京之前具有刊刻番字經文經驗的班丹堅錯大師已圓寂,于是永樂皇帝對其徒弟班丹扎釋委以重任,“永樂丁亥(1407),聞太宗文皇帝以佛子(班丹扎釋)盛年,才行老成,命侍大寶法王,嗣佛宗旨,傳佛心印及諸觀門?!雹蹚垵櫰?,蘇航,羅炤.編著.西天佛子源流錄:文獻與初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227.班丹扎釋跟隨大寶法王期間曾到西藏各地修行悟道,研習佛法,成為后來赫赫有名的駐京大智法王。待永樂版《甘珠爾》刊印完成后也是班丹扎釋親自前往烏斯藏,奉旨將新刊印的永樂版《甘珠爾》呈送至大寶法王噶瑪巴面前。
元代,藏傳佛教密宗和藏傳佛教石窟造像藝術隨藏傳佛教傳播至江南地區(qū),而江南地區(qū)的雕版印刷質量數當時最佳。宋朝是我國活字印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位于江南的杭州路更是中國當時雕版印刷的中心?!霸裼〉摹镀諏幉亍贰洞兩安亍贰⒑游鳌洞蟛亟洝罚ㄎ飨奈拇蟛亟洠┒际窃诤贾萋返裼?。藏傳佛教僧人和漢地僧侶、居士共同???,是漢藏文化交流值得記載的大事情。藏傳佛教僧人絕大部分學貫三藏,通曉五明,精通漢、藏、蒙多種文字?!雹軓堦懙?元代藏傳佛教高僧在杭州路的弘法活動[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3:72.江南的刻經印刷等相關行業(yè)已成體系,非常成熟。
到了明代,江南的這一優(yōu)勢并未因改朝換代受影響,而且江南還成為明初《洪武南藏》《永樂南藏》的刻印基地?!啊督鹆觇髣x志·欽錄集》卷二記載:‘洪武五年(1372)壬子春即蔣山寺建廣薦法會,命四方名德沙門先點校藏經?!雹莺蚊?明朝第一部官版大藏經的雕印[J].法音,2001(04):35.蔣山寺便是后來噶瑪巴為太祖薦福的南京靈谷禪寺。永樂五年(1407)是永樂帝最值得慶賀的一年,該年有3件大事可載入史冊:首先是迎請噶瑪巴到南京,舉行了太祖和馬皇后薦福做法活動,出現了很多祥瑞,在僧俗各界影響非常大;第二件是鄭和首下西洋后成功返回南京;第三件是歷時近5年修纂的《永樂大典》在南京成書。這些好事都匯聚在南京,成為促進刊印《甘珠爾》的積極因素,使得南京成為刊刻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的最佳之選。
目前在西藏發(fā)現的永樂版整套《甘珠爾》只有布達拉宮館藏106部和色拉寺館藏的103部。據《明實錄》載:“尚思昆澤思巴入見,賜藏經、銀鈔、彩幣、鞍馬、茶米等物”①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七永樂十一年二月。。永樂十二年(1414)正月“正覺大乘法王昆澤思巴陛辭,賜圖書及佛像、佛經、法器、衣服、文綺、儀仗、鞍馬、金銀器皿等物,命中官護送”②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七永樂十二年春正月。其中所賜藏經和佛經便是現珍藏于布達拉宮的這套《甘珠爾》,永樂帝當時頒賜藏文《甘珠爾》刻本后還安排專人護送,該套經典應是永樂十二年入藏?!坝罉肥哪辏?416)五月妙覺圓通慧慈輔應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釋迦地失辭歸,御制贊賜之,并賜佛像,佛經,法器,衣服,文綺,金銀器皿?!雹鄞竺魈谛⑽幕实蹖嶄浘硪话倨呤F渲兴n佛經便是現珍藏于色拉寺的那套永樂版《甘珠爾》,色拉寺所收藏經書應是永樂十四年入藏,相對較晚。
而最先到達藏地的永樂版《甘珠爾》應屬于第五世噶瑪巴的那套經藏,但在漢藏史料中很少有相關記載,《明史》和《明實錄》中都不見相關痕跡,歷代噶瑪巴的駐錫地(楚布寺)中也未發(fā)現相關文物實物。不過在2007年張潤平先生在甘肅岷縣發(fā)現的《西天佛子源流錄》中提到了永樂帝遣使往噶瑪巴處賜《甘珠爾》的相關信息。該套應是最早入藏的經書。其中記載“永樂辛卯(1411)……是年三月,復召佛子(班丹扎釋)至奉天殿,……仍奉命入烏斯國,傳宣圣化,赍持大寶法王西番字大藏經?!雹軓垵櫰?,蘇航,羅炤.編著.西天佛子源流錄:文獻與初步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309.布達拉宮館藏永樂版《甘珠爾》中大明皇帝御制經贊的落款都是永樂八年(1410)三月初九,可見永樂版《甘珠爾》刊印完成后不久,永樂帝便立即遣使送往第五世噶瑪巴處。
綜上所述,藏文《甘珠爾》經過歷代大家的整理和校對,到了15世紀初已經非常完整和成熟,亟需刊??;我國造紙技術不斷提升使得印刷成本大大降低;宋元時期南京的佛教氛圍愈加濃厚,江南地區(qū)的雕刻技藝更加成熟,佛經印刻事業(yè)已非常發(fā)達。加之,明初江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達,政局穩(wěn)定,漢藏佛教界頻繁交流,中央與西藏地方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等因素為刻印《甘珠爾》創(chuàng)造了優(yōu)良的客觀條件。又有智光大師、班丹扎釋師徒及侯顯等漢藏精英的努力協調,使得印造《甘珠爾》這項事業(yè)得到了皇帝和漢藏精英及僧俗百姓的支持。
總之,印造永樂版《甘珠爾》滿足了當時明朝當政者的政治需求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為永樂版《甘珠爾》的誕生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成為推動《甘珠爾》刻本形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