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趙武靈王緣何被《漢書》列為“下中”?

      2023-09-18 08:00:49華迪威
      月讀 2023年9期
      關(guān)鍵詞:趙武靈外戚太史公

      華迪威

      《漢書·敘傳》曰:“篇章博舉,通于上下,略差名號,九品之敘。述古今人表第八。”《古今人表》開創(chuàng)了以九品對人之等第進行評述的方式,將上等劃分為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三級,中人、下人二等之下皆以上、中、下進行進一步劃分,對孔子之上智、中人和下愚的簡單三分法有繼承,但更為精細,不加直接的議論式評價,卻已將褒貶寓于其中。

      《古今人表》曰:“傳曰:譬如堯舜,禹、稷、卨與之為善則行,鯀、讙兜欲與為惡則誅??膳c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紂,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于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為惡,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此“傳曰”的內(nèi)容基本襲自賈誼《新書·連語》,而《新書》中還有這樣的論述:“故材性乃上主也,賢人必合,而不肖人必離,國家必治,無可憂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賢正必遠,坐而須亡耳,又不可勝憂矣。故其可憂者,唯中主耳,又似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緇則黑,得善佐則存,無善佐則亡,此其不可不憂者耳?!鄙现?、下主皆不可改變,唯有中主得賢臣則能為治,得小人則會亂亡,《新書》強調(diào)君主之親賢臣遠小人,而《古今人表》大抵繼承其說。

      《古今人表》對人的等第劃分大體從德行、智能與事功等方面入手,但對一些人物的評價也受到班氏個人思維及立場的影響,能夠反映出班氏的歷史觀念,不可從今人后見之明的角度來評價其劃分允當與否,而當回到班固的時代,去理解他為何對人物進行如此劃分。

      在班氏的劃分中,趙武靈王的等第頗值得關(guān)注,作為以胡服騎射、拓地千里等事功為后人普遍稱道的君主,其在《古今人表》中僅僅被列為“下中”,僅高于下下愚人一等,在所有趙國君主中只與被秦先后所滅的趙王遷、代王嘉處于同一等級,而后二人皆為亡國之君;同一時期趙國與其同等的是李兌、田不禮和代君章,皆為沙丘之亂的發(fā)動者、參與者,晚于武靈王并與之同等的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四十余萬使得趙國元氣大傷,皆是有罪于趙之人。而趙武靈王并非亡國之君,反而在趙國歷史上做出過不容忽視的重大貢獻,為何在《古今人表》中卻被列入如此低下的等第之中呢?這樣的評價是出于班氏對胡服騎射的批判還是對趙武靈王與沙丘之變關(guān)系的理解呢?本文試析之,以拋磚引玉。

      《史記·匈奴列傳》載:“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雁門、代郡?!薄稘h書·匈奴傳》此處全同《史記》,可見班固亦并不否認胡服騎射于趙的正面影響,雖然趙武靈王下胡服令,但并非拋棄華夏傳統(tǒng),而是為提高戰(zhàn)斗力而進行的改革措施,可視為戰(zhàn)國時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班固并未因夷夏之防被打破而對趙武靈王產(chǎn)生歧視,因而胡服騎射事并非班固將其置于“下中”的主要原因。

      漢人提及趙武靈王時,經(jīng)常談及其于沙丘之變中餓死深宮一事,如《史記·趙世家》在敘述完武靈王事跡后曾如此感嘆:“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集解》引徐廣曰:“或無此十四字?!笔侵浮耙灾粮缸泳闼?,為天下笑,豈不痛乎”這一句,若無此十四字,前文內(nèi)容大體是客觀直述沙丘之變的原因,而此十四字恰是太史公對趙武靈王悲劇結(jié)局的評價,太史公通常在末尾“太史公曰”中表達個人觀點,于敘事中突發(fā)感慨實屬少見,這或許便是徐廣認為此十四字或許并非《史記》原文的原因,但他其實本無其他版本作為依據(jù),可見此句應當便是《史記》原文。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馬遷也將“主父生縛,餓死探爵”作為趙國中期的重要事件。太史公對趙武靈王的評價中有批判,但更見痛惜之情,所批判的點更著眼于趙武靈王在儲君上搖擺不定的問題上。

      《后漢書·崔琦傳》載崔琦所作《外戚箴》有“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禮,而競獎以權(quán)。先笑后號,卒以辱殘。家國泯絕,宗廟燒燔。末嬉喪夏,褒姒斃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戚姬人豕,呂宗以敗。陳后作巫,卒死于外?;粲c子,身乃罹廢”一句,其中“趙靈沙丘”正是指趙武靈王死于沙丘之變一事,矛頭直指趙武靈王因?qū)櫺覅峭藜捌渌巫?,而萌生廢長立幼之心,甚至計劃分趙為二王以平衡長幼,最終導致動亂而餓死深宮一事。在崔琦眼里,趙武靈王正是因為過分寵愛吳娃,愛屋及烏,偏愛外戚,因而敗亡,產(chǎn)生這樣的認知因其正處于外戚梁冀所行多不軌的時代,崔琦有鑒于此,而舉趙武靈王之例以誡之。而班固自身便是外戚身份,后期也參與了外戚竇憲遠征匈奴事,其本人自然不可能因趙武靈王寵信外戚而對其進行強烈的批判,在《漢書·外戚傳》中,他也承襲《史記·外戚列傳》而寫道:“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nèi)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蓖瑯訌娬{(diào)外戚的輔助之力,未嘗沒有夫子自道之意,因而班固對趙武靈王進行批判的原因當在外戚、胡服騎射之外的地方尋找。

      趙武靈王在傳位趙何之后自稱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希望將治國的政治權(quán)力交給趙何,而自己專注于軍事。但戰(zhàn)爭是國力的綜合考量,也是政治的延續(xù),需要舉國之力,進行全方位動員和資源補給,政治與軍事只能融合,而不可截然二分,此舉對趙國權(quán)力的集中化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也使得趙武靈王本人專事軍事擴張而威勢卻有所削弱。韓非便如此評價:“邦者,人君之輜重也。主父生傳其邦,此離其輜重者也。故雖有代、云中之樂,超然已無趙矣。主父萬乘之主,而以身輕于天下。無勢之謂輕,離位之謂躁,是以生幽而死?!鄙w得其實也。

      隨后,“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傫然也,反北面為臣,詘于其弟,心憐之,于是乃欲分趙而王章于代,計未決而輟”。趙武靈王已經(jīng)傳國于何,卻依然常常出席重大典禮,且直接任命“忍殺而驕”的田不禮為“強壯而志驕”的公子章之相,發(fā)現(xiàn)趙章因原為儲君如今卻為臣而不樂,便萌生了分趙而使其王代的想法??梢钥闯鲒w武靈王雖內(nèi)禪,但依然深刻介入核心政治權(quán)力,且欠缺識人之明,以上種種使得趙何左右掣肘,無法放開手腳治國,而將趙一分為二,立為趙、代兩王的計劃更是險些將趙國分裂。此時之趙國,主父趙武靈王名義上不與治國,而趙何又無從發(fā)揮真正國君之功用,又有另在他處立王之計劃,實則并無穩(wěn)定威權(quán)之所出,范雎曾說:“夫擅國之謂王,能專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比绱擞^之,此時的趙國并無真正“王”的存在?!稘h書·荊燕吳傳》有“兩主分爭,患乃益生”句,雖不涉及趙武靈王事,但其理也暗合。

      趙武靈王于儲君上始終猶豫不決,不斷反復,雖名義上退居二線卻依然想要行使權(quán)力,這自然會讓朝政難以穩(wěn)定。且趙章發(fā)動政變失敗后,趙武靈王依然將其接納入宮中,愛子之心固然不應否認,但想對傳統(tǒng)的嫡庶之分進行強行平衡,對造反之臣依然選擇寬宥,卻未免有失一國君主該有之理性與決斷。此時的趙武靈王失去了早年一力推行胡服騎射時的果敢,對如何保證一國之穩(wěn)定缺乏認知,其在軍事上有貢獻,但于政治上卻一錯再錯,導致了趙國分化和國力上的削弱。且諸史料所見趙武靈王之事跡基本皆在軍事層面,于治國上少有著墨,他的四處攻伐固然實現(xiàn)了拓土開疆之目的,對于百姓卻不免生靈涂炭,加以沙丘之亂導致政局不穩(wěn),趙國國力在其任上未必有增強,或可謂之曰勞民而無功。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于君臣關(guān)系的處理上屢屢犯錯可能也是班固對其評價較低的原因之一。《戰(zhàn)國策·秦策三·范雎曰臣居山東章》載范雎語秦昭王曰:

      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齒管齊之權(quán),縮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用趙,減食主父,百日而餓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已。臣今見王獨立于廟朝矣。且臣將恐后世之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

      范雎在此講述了兩個典故:淖齒掌握齊國大權(quán),抽掉閔王的筋,把他吊在宗廟的大梁上,閔王一晚上就死去;李兌在趙國當權(quán),減掉趙武靈王的飲食,百日后趙武靈王餓死。又引“尊其臣者卑其主”等句,進一步凸顯秦國由太后、穰侯掌權(quán),高陵君和涇陽君為輔的政治形勢,秦王在他們眼里沒有地位,這和淖齒、李兌的行為正相類似。范雎以此勸誡秦昭王削弱宣太后及魏冉等人的實權(quán),免得君臣關(guān)系、地位因此顛倒,可見在其眼中趙武靈王并未始終保證君高于臣,并因此招致禍患。而太史公在《趙世家》趙武靈王十年處,對燕王禪讓子之一事有所提及:“燕相子之為君,君反為臣?!弊屑毱分?,“君反為臣”一句也未嘗不是日后趙武靈王行禪讓卻自稱主父,廢長立幼卻又反悔以思兩立,最終導致君臣關(guān)系不清,以致身死沙丘的草蛇灰線。

      由此觀之,班固將趙武靈王列入“下中”未必出于偏見,而更是從趙武靈王本人功過出發(fā)的綜合考量。也或許班氏給予趙武靈王的批判態(tài)度,與太史公“豈不痛乎”的感嘆是相通的,都是可惜明明一代雄主卻屢屢犯錯,未能處理好君臣關(guān)系和嫡庶關(guān)系,導致國家變亂,趙國由鼎盛而走向衰落,為日后被秦所攻滅埋下伏筆。班固將趙武靈王與趙王遷、代王嘉、趙括列于同一等第,其旨或即在此。

      猜你喜歡
      趙武靈外戚太史公
      太上忘情
      領導文萃(2023年2期)2023-05-30 13:15:32
      “太史公牛馬走”
      讀書(2022年7期)2022-07-15 02:49:54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一代雄主竟被餓死深宮
      華聲(2018年11期)2018-12-04 18:07:06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結(jié)局竟是餓死深宮
      “巫蠱之禍”性質(zhì)再論
      學理論·下(2017年10期)2018-03-28 17:56:30
      曹魏政權(quán)立后的解讀
      巫蠱之禍對漢武帝一朝政局的影響
      重蹈覆轍
      抚宁县| 绥棱县| 龙海市| 九江县| 卫辉市| 普格县| 海晏县| 普陀区| 牡丹江市| 长寿区| 登封市| 彝良县| 湄潭县| 七台河市| 永宁县| 新竹县| 彩票| 鄱阳县| 彭阳县| 慈利县| 奎屯市| 连州市| 哈尔滨市| 崇州市| 开江县| 土默特右旗| 新河县| 永修县| 申扎县| 揭东县| 始兴县| 塔城市| 东山县| 蕲春县| 荔波县| 宁南县| 海门市| 和顺县| 农安县| 西青区|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