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蔚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元素,占成年人體重的1.5%~2%。其中,大約99%的鈣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其余的鈣則分布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被稱為混溶鈣池。骨骼中的鈣與混溶鈣池中的鈣保持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維持人體的骨骼不斷更新。
鈣攝入不足,鈣丟失嚴重不僅可能引起齲齒,影響牙齒質量,更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癥。很多人步入中年之后,認為自己肯定會缺鈣,這是真的嗎?如果僅以“鈣片”補鈣,真的管用嗎?
-中老年人為何會缺鈣-
中老年人的確是缺鈣的高發(fā)人群,這是年齡增長、生理結構的特殊性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1.鈣吸收利用能力降低:35歲之前,人體攝入的鈣可以很快被吸收進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強壯。這一時期,人體的骨形成量大于骨丟失量。但35歲之后,人體的胃腸道功能會逐漸衰弱。即便攝入充足的鈣,身體能夠吸收利用的水平也會降低,不足以沖抵自然的鈣流失量。45歲以后,每10年人體骨骼的脫鈣率大約為3%。
2.女性絕經(jīng):雌激素有助于抑制鈣質流失,女性絕經(jīng)會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加快鈣流失的速度。因此,很多女性在絕經(jīng)后的5~10年會罹患骨質疏松癥。
3.生活習慣不良:長期保持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結構不合理、經(jīng)常飲酒、缺乏戶外運動等,也是導致鈣攝入不足、流失嚴重的重要原因。
-怎樣補鈣才有效?-
補鈣其實并不難,中老年人可以通過及時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合理服用鈣補充劑等方式及時補鈣。
1.保證合理飲食:為追求減脂,有些人會大量食用生蔬菜,以全谷物當主食。這些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均可與鈣形成難溶的鹽類,使鈣難以轉化進骨骼中。一些健身愛好者會因為攝入過多蛋白質導致尿鈣排出量增加。而大量飲用咖啡或酒精,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鈣的吸收,增加鈣的排泄。
要想保證身體不缺鈣,就需要在胃腸道功能健全的情況下,保證每天能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比如,每天可以飲用300毫升牛奶或食用相同鈣含量的奶制品,每餐食用適量豆制品或者水產(chǎn)品,200克深綠色蔬菜。這些食物都是鈣質的上佳來源。將白米、白面與雜糧混合作為主食食用,不會給鈣吸收制造過多障礙。
2.經(jīng)常參加戶外活動: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足30分鐘的話,人體無法靠光照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因此,如果天氣晴好,建議大家最好在清晨或下午去戶外走走。
相關研究表明,運動與攝入含鈣食物一樣,能顯著提升骨密度,防止鈣流失。因此,如果能經(jīng)常性地參與體育活動,尤其是進行無氧運動,也有助于避免罹患骨質疏松癥。
3.適當服用鈣補充劑:如果部分特殊疾病患者、老年人等群體,無法通過食補、運動等方式補充鈣質,可以遵醫(yī)囑適當服用鈣補充劑。常見的鈣補充劑中,碳酸鈣的補鈣效果較好,但可能引起便秘,不適合老年人服用;活性鈣的價格低,但人體吸收效果較差;枸椽酸鈣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小,吸收效率也相對更高。一些鈣補充劑為了追求口味會添加糖分,需謹慎選擇。
當然,鈣的攝入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包括食物中的鈣含量在內(nèi),成人每天的鈣攝入量不能超過2000毫克。因此,大家在購買鈣制品時要查看含量,建議選擇每片鈣含量低于500毫克的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