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曉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主旋律電視劇是指以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事件及取得的成就為題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時代精神的電視劇作品。影視劇中主旋律的說法,可以追溯到20 世紀。1987 年3 月,廣電部電影局提出“倡導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口號。彼時的廣電部部長孫家正的解釋是“借用主旋律的概念,鼓勵藝術家努力表現(xiàn)出反映社會進步主要潮流的時代精神”[1]。從這個解釋中可以看到,主旋律電視劇重點落在表現(xiàn)社會進步、弘揚時代精神上。但是,在以往觀眾的印象中,主旋律影視大多圍繞宏大主題展開,存在人物造型臉譜化等問題。
貝爾托·布萊希特指出:“現(xiàn)實是不斷變化的,為呈現(xiàn)這種變化,戲劇的表現(xiàn)形式也必須隨之改變。”[2]電視劇的變化也符合這一觀點??萍嫉倪M步讓觀劇方式多元化,過去觀眾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段在電視機前等待電視劇的更新,而現(xiàn)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出現(xiàn)豐富了觀眾觀看電視劇的方式并延長了觀看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這種情況給主旋律電視劇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當前一些主旋律電視劇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找到觀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和呈現(xiàn)方式,在遵循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基礎上,調整敘事策略,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在新時代繼續(xù)發(fā)揮體現(xiàn)時代進步、傳承時代精神的功能。
敘事視角就是敘事的角度,通俗來講,就是敘述者站在什么角度來觀察和講述這個故事。敘事視角分為內視角和外視角,所謂內視角就是從文藝作品中主人公的角度來看待事件的發(fā)展,這個視角相對來說就比較主觀;外視角就是跳出主人公的視角,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看待事件,是一種客觀角度。許多影視作品都不會只用一種敘事視角進行敘事,而是內外視角相結合,從而提升敘事的戲劇性和故事的表現(xiàn)空間。
相比于小說、廣播等訴諸視覺和聽覺的媒介,電視劇把故事借助視聽手段“講”給觀眾,觀眾通過觀看一部電視劇作品,了解一個完整的故事,獲得娛樂的快感。當前的主旋律電視劇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講述宏大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體現(xiàn)主人公的家國情懷。在敘事視角方面,其一般采用內外視角相結合的方式,使得敘事更加流暢,劇情講述更加真實,以此增強作品的感染力。
主旋律電視劇基本上是采用“外視角為主,內視角為輔”的敘事視角模式,這樣的敘事手法既真實又動人。電視劇《覺醒年代》講述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百態(tài),再現(xiàn)了百年前中國最先覺醒的革命先輩和熱血青年追求理想的澎湃歲月。整部電視劇主要以客觀的外視角來呈現(xiàn),不管是人物的出場還是故事的講述,都客觀呈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中,并不摻雜劇中人物的主觀情感,敘事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比如,電視劇開頭陳獨秀與李大釗的初次相識就是采用了外視角的敘事手法,在這場戲中,觀眾只知道李大釗是早稻田大學的學生,但并不知道陳獨秀為何會出現(xiàn)在早稻田大學中,在后面的講述中,觀眾才知道陳獨秀是專門來看望李大釗的。在這段劇情中,觀眾知道的信息不如劇中人物知道的信息多,導演運用這樣的手法營造懸念,激發(fā)了觀眾的好奇心,為后面兩人的惺惺相惜做好鋪墊。在電視劇后期,在李大釗冒著生命危險送被緝捕的陳獨秀出北京的路上,兩人看到了流離失所的災民。在表現(xiàn)災民時,鏡頭采用了陳獨秀和李大釗的主觀鏡頭,這時候敘事視角從外視角轉換成內視角,觀眾看到的場景就是兩位革命先輩看到的場景。生活困苦的老百姓在冰天雪地中艱難討生活的畫面不僅沖擊著兩位先輩,也沖擊著電視屏幕前的觀眾。陳獨秀和李大釗在此相約建黨,電視屏幕外的觀眾為當時的百姓心痛的同時,對兩位革命先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電視劇《山海情》中,黃軒飾演的馬得福作為吊莊移民(貧困地區(qū)群眾整體跨區(qū)域搬遷的方法被稱之為“吊莊移民”)的負責人,跑去縣里解決村里的用電問題,縣里領導雖然已經為移民村放寬了通電條件,但是依舊差一戶人家才能達到通電的標準。面對這一結果,得福很頭疼,他必須得為村民解決通電問題,不然村民的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說繼續(xù)安穩(wěn)地留在移民村生產生活了。就在這時,導演將畫面一轉,遼闊的戈壁灘上,熱依扎飾演的李水花用板車拖著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離開村子穿越戈壁灘往移民村這邊趕來,導演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這段劇情展現(xiàn)給觀眾。劇中的馬得福和李水花對于彼此的行動都不知情,馬得福依舊在為如何增加至關重要的一戶而著急,李水花用她瘦弱的身軀拖著整個家去移民村尋找生活的出路,但是觀眾在看這段劇情時是完全知道劇中兩位角色的處境的,導演用外視角讓觀眾知道的信息比劇中人物知道的信息多,以此引發(fā)觀眾對劇中兩位角色見面情景的好奇心。此外,正是因為采用外視角,觀眾才更加能夠體會到馬得福和李水花這對青年人之間超越愛情的情感,他們總是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xiàn)在彼此面前。導演采用這種藝術化的處理手法,讓馬德福和李水花之間的關系反而變得更加純粹。
提起主旋律電視劇,很多觀眾的印象是歌頌并回顧我國社會建設成就一類的電視劇,敘事風格嚴肅、沉穩(wěn)。觀眾觀看電視劇的第一需求是娛樂,更希望看到輕松、活潑的內容,所以以往主旋律電視劇的收視率并不高。具體來講,過去很多主旋律電視劇在講述故事時會遵循固定的敘事模式,劇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的起承轉合都有一系列的規(guī)范模式,導演會用相對規(guī)范、嚴肅、沉穩(wěn)的敘事風格來講述故事。隨著電視劇市場的發(fā)展,觀眾娛樂需求不斷提升,電視劇類型趨于多樣化,這種規(guī)范、嚴肅、沉穩(wěn)的主旋律電視劇不再受觀眾青睞,這也促使主旋律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們不斷創(chuàng)新,打破原有的敘事風格和模式,在合理范圍內在主旋律電視劇中加入一些輕喜劇的元素,讓主旋律電視劇“活起來”。電視劇《底線》在深入分析電視劇市場與觀眾接受心理的基礎上,積極向其他類型電視劇學習,最終選擇以帶有喜劇元素的呈現(xiàn)形式來進行敘事。在喜劇元素的加持下,劇中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劇情更富感染力,也帶給觀眾輕松感。劇中所有人物在情緒激動或者私底下的生活場景中,時不時脫口而出的“塑料普通話”讓觀眾爆笑。故事情節(jié)輕松幽默,潛移默化中傳遞了法律知識。在這部劇播出期間,很多觀眾質疑劇中的法律工作者為何不穿夏季制服,還沒等來電視劇官方的回應,劇中的方遠就直接開啟“吐槽模式”:“不透氣、還丑?!狈竭h在吐槽時的模樣一本正經,此劇情一出在網上引發(fā)了許多法院工作者的吐槽,他們紛紛曬出自己的夏季制服,讓網友忍俊不禁。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在敘事上不再一味嚴肅,而是在嚴肅的題材上用輕松活潑的喜劇風格給受眾帶來輕松感,緩解受眾生活中的壓力。受眾觀看電視劇的娛樂需求被滿足的同時,也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進行反思。
2021 年播出的《山海情》在敘事風格上與《底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該劇是一個扶貧題材的電視劇,講述了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易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以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為主要場景。電視劇《山海情》既然是一部扶貧題材電視劇,必然少不了對困苦生活的展現(xiàn),但是該劇在情節(jié)設計上并沒有一味刻意地渲染苦難,而是選用了一種偏喜劇式的方式展示百姓生活的艱難與扶貧工作的不易。劇中馬得福到崗之后第一個工作任務就是動員逃回村的移民回到新搬遷的村子,當馬得福和父親馬喊水張樹成主任到李大有家時,李大有不但對于馬得福一行人的勸告不為所動,甚至要給主任燉扶貧珍珠雞吃,這一荒唐之舉雖然讓馬得福很頭疼,卻讓觀眾看得很歡樂,方言的加持讓這段劇情的喜劇效果拉滿,讓劇情風格一轉成為一段讓人哭笑不得的“喜劇”。在這部劇中很多地方都是嚴肅與輕松活潑并存,嚴肅的地方發(fā)人深省,而輕松活潑的地方讓觀眾看到劇中人物生活的另一種艱辛,“喜劇”的內里是深深的無奈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能引發(fā)思考。
電視劇《覺醒年代》同樣采用了這種敘事風格。劇中陳延年、陳喬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聚在一起討論互助社的一些事宜,陳延年提出既然要成立互助社就要完全獨立,脫離一切社會關系,他們要完全實現(xiàn)自食其力。陳喬年這時候正端著碗吃飯,聽到哥哥這么說,匆忙把碗放下,但是陳延年跟他說可以把這一碗飯吃完,這時候其他的人都笑開了。陳喬年嚴謹認真又可愛的性格,讓觀眾看到這群青年對于新思想的渴望與敢于付諸實踐的魄力,導演使用這些輕松活潑的情節(jié)使得這部劇更具吸引力。
主旋律電視劇取材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事件及取得的偉大成就,屬于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因此這類題材電視劇在敘事內容上強調真實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排斥虛構性。近幾年的主旋律電視劇在敘事內容上兼顧真實性和虛構性,創(chuàng)作者在表達重大題材內容時,合理統(tǒng)籌電視劇中真實性與虛構性的內容,最終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確保主旋律電視劇既有真實性又不失藝術性。
電視劇不可避免帶有虛構的成分,即使是基于真實人物、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者為增強電視劇的可看性,在尊重真實的基礎上,同樣會進行必要的藝術性虛構。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就是如此。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藝術真實作為創(chuàng)作過程的重要價值標準,形成真實感的基礎”[3],電視劇與電影一樣是視聽綜合的藝術,而且電視劇與電影相比,更加注重表現(xiàn)日常生活,所以更注重形象敘事的能力和對生活逼真的再現(xiàn)力。正因為如此,電視劇經常取材于日常生活,而且對日常生活場景的真實和細節(jié)的真實都格外重視。
在主旋律電視劇作品中這一點同樣適用。觀眾在近幾年的主旋律電視劇中可以明顯地看到,劇中主要人物不再局限在一個簡單的工作場景中,人物日常的生活化場景不斷增加,這樣的改變使得劇中主要人物與觀眾的距離縮短,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些人物在生活中的狀態(tài),人物的真實感大幅度提升。這種生活流敘事即生活化的敘事方式,用真實的場景還原和塑造具有真實感的人物,以此打動受眾,消除宏大敘事的空洞性[4]。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與自己的兩個兒子雖然彼此之間相互關心,但是只要在一個空間中就無法好好交流,就得拌幾句嘴,這種場景給觀眾帶來熟悉感和真實感。在生活流的敘事技巧幫助下,《覺醒年代》再現(xiàn)了那個不平凡的年代,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內心。電視劇《功勛》在刻畫幾位功勛人物時,他們的家人朋友亦是刻畫的重點,生活場景與工作場景同樣重要,這樣刻畫出的人物接地氣,更真實,更動人。在《功勛》中,《無名英雄于敏》這一單元改編自我國“氫彈之父”于敏的真實事跡。于敏在氫彈研究方面是專家,這是不容置疑的,劇中的工作、同事、家人也都是真實的,但是在一些小的細節(jié)事件上為了突出戲劇效果,電視劇進行了合理的虛構。例如,于敏“借”家里的雞蛋給同事吃,與兒子“陌生”又可愛的相處日常,和同事的打打鬧鬧等小細節(jié)等都有虛構的成分,但是這些虛構的部分并沒有讓劇情變得不可信,反倒讓于敏這個人物更加真實立體,觀眾在看劇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新中國氫彈事業(yè)的不易。為了保證電視劇《山海情》劇情的真實性,劇組扎根寧夏,劇中人物住的土坯房都是劇組根據劇情需要真實搭建的,劇中的雙孢菇亦是劇組親自培育……正是劇組的精益求精,讓故事極具感染力。同樣,電視劇《底線》中的多個案件也是根據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司法案件改編而來。劇中的雷星宇案件,起因是雷星宇母親因欠高利貸被當眾侮辱,雷星宇為保護母親拿刀對施暴者做出捅刺行為,導致一死一重傷兩輕傷。劇中此案件二審判決認定雷星宇的行為屬于防衛(wèi)過當,修改了一審的無期徒刑判決,改為有期徒刑五年。此案件原型案件是“4·14 聊城于歡案”,案件經過及對當事人的判決與劇中的雷星宇案基本一致,但考慮到影視化呈現(xiàn)的需要,電視劇主創(chuàng)人員還是對案件進行了合理化的虛構,將審理此案件的法官宋羽霏在處理案件的經過呈現(xiàn)給觀眾,向觀眾展示一名法官是如何還原整個案件事實,并通盤考慮法律、人情的基礎上最終作出判決的。除此之外,還有以“江歌案”為原型的“閨蜜遇害案”,以“吳謝宇弒母案”為原型的“唐嘯云弒母案”等,都是在真實案件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因為影視改編的緣故,劇中呈現(xiàn)出來的案件經過比現(xiàn)實弱化許多,但劇情帶給觀眾的沖擊仍舊不亞于真實案件。
主旋律電視劇立足于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奮斗歷程的社會現(xiàn)實,成為展現(xiàn)中國特定歷史時期時代精神和時代特征的獨特的藝術樣式[5]。主旋律電視劇的獨特性決定了它不能僅僅像其他類型電視劇一樣只向觀眾提供娛樂,更重要的是要承擔起宣傳主流意識形態(tài)、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責任。近幾年主旋律電視劇的出品質量逐步提高,受眾也不再局限于中老年群眾,更多的年輕觀眾樂于觀看這類作品。主旋律電視劇在敘事策略上比之前有了較大的進步,在敘事視角、敘事風格、敘事內容上不斷吸取其他類型電視劇的長處,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再次迸發(fā)新的活力,成為中國電視劇市場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