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走進房間卻忘了要干什么?這種瞬間失憶的現象非常常見,被稱為“門口效應”。為何要強調“門口”呢?因為這個“門口”似乎是個關鍵??茖W家做過實驗,讓人從一間屋子進入另一間屋子,在第一間屋子里,甚至在走去第二間屋子的路上都還記得好好的東西,等他跨過第二間屋子的門就突然記不起來了,好像這個“門口”真有攔截記憶的魔力似的。
科學家對這類事件是這么解釋的,當我們在世界上活動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是通過構建一個個暫時的“事件模型”來與環(huán)境互動的。不同的環(huán)境我們大腦中對應的“事件模型”不同,每次我們只能身處一地,大腦知道讓多個事件模型一起工作是沒必要、也沒有效率的,它讓我們的記憶力專注于當下的環(huán)境和眼前的事情上。另一間屋子的門口,恰好是兩個不同環(huán)境的切換點。當你跨進去時,觸發(fā)大腦用一個“事件模型”替換另一個“事件模型”。這種更替讓我們更容易忘記在前一種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事情。
引發(fā)這種體驗的不只有門口,從農村進入城鎮(zhèn),從高速路駛入偏僻的街巷,或者從樓下爬到樓上,都可能觸發(fā)此類體驗。因此瞬間失憶不是說年紀大記不住事情,而有可能是“門口效應”觸發(fā)導致的結果。
(據“大科技”微信公眾號 大科技/文)
北宋嘉慶祐年間,在鳳翔任簽判的蘇軾前往附近的玉女洞游玩。洞中有一眼清泉,傳說喝了后能延年益壽。蘇軾一到玉女洞便命人去取水,飲后覺得甘美異常,名不虛傳。如何才能長享此美?他決定定期派衛(wèi)卒前去取水。
為了防止衛(wèi)卒用其他地方的泉水冒充,蘇軾特意做了調水符,由取水衛(wèi)卒和負責看管玉女洞甘泉的僧人各持其一,作為往來憑證。哪料取水衛(wèi)卒取水后,常抵擋不住玉女洞甘泉的誘惑,將其喝光,再臨時找泉水帶回去。蘇軾發(fā)覺受騙又無人可說時只好給弟弟蘇轍寫信,慨嘆人心不古,無過于此。
蘇轍的回信來得很快,但讓蘇軾大感意外的是,弟弟不僅沒有安慰他,反而寫了一首《和子瞻調水符》批判他:“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簡。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誰謾??曙嬑峋囀酬抵酗?。何用費卒徒,取水負瓢罐。置符未免欺,反覆慮多變。授君無憂符,階下泉可咽?!彼会樢娧刂赋?,錯誤并不在取水的人,而在于蘇軾欲望太多。只要約束欲望,渴了就喝、餓了就吃,無牽無掛,才是真正的“無憂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欲求過多,反受其累,要對“多欲”的危害有清醒的認識。
(據《環(huán)球人物》 馬 軍/文)
目前的網絡募捐者大體可分為三種:一是確實陷入經濟困境的人,二是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人,三是好吃懶做的“寄生蟲”?!熬W絡乞丐”專指第三類人,帶有貶義。他們好逸惡勞,坐享其成,靠“四處乞討”獲得不菲的收入。
“網絡乞丐”乞討的方式包括在網上謊稱自己遇到經濟困難,急需用錢,然后放上收款二維碼讓別人打賞;或者在群里向別人索取紅包,如果要求被拒絕,他們便口出惡言?!熬W絡乞丐”消費著人們的善良,危害網絡秩序,希望未來能有相關法律,對這種行為予以懲罰。
(據《今晚報》 曹 珊/文)
甘蔗潤燥湯是一道當季養(yǎng)生湯。取甘蔗350 克,玉米2 個,紅蘿卜1 個,排骨250 克,生姜適量。將所有食材洗凈,排骨斬件焯水,甘蔗切條,玉米、紅蘿卜切塊。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加入所有食材,小火煮約1 小時,調味即可。
廣東省中醫(yī)院副院長楊志敏介紹,甘蔗有和胃潤腸、化痰充液、清熱利咽的功效。配合甘甜爽口的玉米、顏色鮮紅的紅蘿卜,熬成一鍋色彩豐富、口感清甜、滋陰祛火的靚湯,能緩解皮膚干燥、咽干咳嗽、口干多飲、食欲不佳、大便干結等不適。此湯尤其適宜于陰虛人群(表現為手足心熱、午后潮熱、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等)、長期熬夜人群、吸煙人群食用,普通大眾也可經常食用以抵御秋冬燥邪。
(據《廣州日報》)
消費者認為的“零添加”,就是食品中沒有一點添加劑。然而,無論從事實還是科學概念上看,“零添加”都不嚴謹,經不起推敲,并非事實。因為,現代社會的食品都要經過生產、收獲、轉運、儲存和加工等復雜流程,能上到人們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劑。
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劑已經有2.5 萬種,中國只批準了2000 多種,不到十分之一。2020 年7 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的《食品標識監(jiān)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了食品標識不得標注的內容,包括“對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2020 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對《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進行第二輪征求意見時,規(guī)范“零添加”標注同樣被提及。但是,目前食品企業(yè)標注“零添加”并不算違規(guī),因而很多企業(yè)為迎合消費者心理而標注“零添加”。
在某些情況下,有些廠家已經是在糊弄消費者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添加劑的食品說成是“零添加”,如腌漬食品(高鹽)、蜂蜜(高糖)、方便面餅(干燥)等。這些食品微生物本來就很難進入,所謂“不含防腐劑”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消費者需要真正關心的是,食品添加劑是否為食品和衛(wèi)生主管部門認可。判定一種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劑量,不要被“零添加”輕易忽悠。
(據《中國青年報》 張?zhí)锟?文)
是魚吃螞蟻還是螞蟻吃魚呢?柬埔寨的一句諺語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河水高漲時,魚吃螞蟻;河水退潮時,螞蟻吃魚。
河水高漲,河岸上的螞蟻淹入水中,螞蟻不會游泳,浮在水面,成為魚口中的美味,所以說魚吃螞蟻。當河水退潮,一些魚來不及回到水里,擱淺在岸上,魚失去了水中的優(yōu)勢,成為岸上螞蟻口中的一道大餐。
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適合區(qū)域,而強弱是相對的,莫去羨慕他人的天堂。只有找到自己適合的區(qū)域,才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不要羨慕他人的天堂,他人的天堂可能就是你的地獄。
(據《意林》 黃小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