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麗 吳松
近年來,受暴利的驅(qū)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化學方法將廢油脂非法回收提煉,這些油脂含有嚴重超標的有毒有害物質(zhì),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害,甚至會導致癌變。為了保證油脂的安全,通常會對油脂中的過氧化值、酸價進行檢測,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聯(lián)用質(zhì)譜法、熒光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本文對油脂的理化性質(zhì)檢測方法與色譜法進行了對比實驗,并選擇其中較簡便的方法對大學生日常食用油脂進行了安全性調(diào)查。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試劑與儀器。新油脂(金龍魚,市售);0.05mol/L氫氧化鉀標準溶液;中性乙醇-乙醚混合溶劑(取無水乙醇和乙醚按2:1體積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劑數(shù)滴,用0.3%氫氧化鉀溶液中和至微紅色);1%酚酞指示劑(稱取1g酚酞溶于95%乙醇中);載玻片;羧甲基纖維素鈉;燒杯(100mL);藥匙;紗布;薄層層析硅膠;煎炸油;石油醚;乙酸乙酯;保鮮膜;量筒;固體碘;廣口瓶;鑷子;鉛筆;尺子;毛細管;ZF-8暗箱式紫外分析儀。
2.方法。(1)老油的制備。將新油脂在150℃下油浴加熱4h以上,冷卻后標記為老油。
(2)理化指標檢測——酸價的測定。參考國家標準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酸價的測定》第一法檢測方法,分別對新油與老油進行檢測。并取相同的試劑,做空白實驗。
(3)薄層層析法。①薄層層析的制備。稱取1g羧甲基纖維素鈉于1000mL蒸餾水中,回流4h。過濾水溶液或者吸取上清液100mL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薄層層析硅膠,攪拌至滴下成流線型,必要時可加一滴乙醇,趕走氣泡。準備干凈、干燥的載玻片板,將上述溶液平鋪在玻璃板上,于室溫下晾干,即得薄層層析板。②薄層色譜分析。選擇合適的薄層層析板進行分析,劃起始線(層析板下沿1cm處),劃出點樣位置,毛細管吸取高度為1cm的試液、點樣,干燥。放入比例為乙酸乙酯:石油醚(沸程為60℃-90℃)=1:4的展開劑(溶劑液面低于起始線)中,展開,待溶劑離層析板上沿0.5cm左右,取出薄層層析板。于通風櫥內(nèi)進行干燥,暗箱式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別選擇265nm、365nm進行觀察,如斑點不明顯可于碘缸中顯色5min,測定比移值Rf。
二、漯河醫(yī)專學生日常飲食中食用油的調(diào)查
1.具體樣品。針對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生的飲食習慣,分別收集不同類型的樣品,包括校內(nèi)餐廳、校外餐館、外賣、辣椒油和零食。
2.樣品處理。稱取1.0g樣品(精確至0.01g)于10mL離心管中,加入2mL蒸餾水(如為液體,則不必加蒸餾水),再準確加入5.0mL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1:1-V/V)。于旋渦混勻器上混合提取2min,再超聲提取15min,加入2mL飽和食鹽水,于4000r/min離心5min。靜置分層,吸取上清液于另一離心管中,加無水硫酸鈉干燥,置于4℃保存,待測。
三、結果與分析
1.酸價的檢測。酸價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同一種油脂的酸價越高,說明在150℃以上,油脂會發(fā)生氧化、分解、聚合、縮合等反應,由此產(chǎn)生的游離脂肪酸就多。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會與氫氧化鉀發(fā)生中和反應,因此可根據(jù)氫氧化鉀溶液的消耗量計算出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取市售金龍魚大豆油,在煎炸溫度>150℃下保持2h即可得到老油。分別選擇新油、老油各9個樣品,檢測它們的理化特性,結果見圖1。結果顯示,新油中除了個別實驗結果可能存在誤差,酸價稍微偏高,如6號酸價在1.6左右,其余酸價均在1左右。而老油雖然個別偏高,如6號酸價為4,9號為3.86,其余樣品酸價均在1.2左右,基本可以判定屬于合格產(chǎn)品。
2.極性物質(zhì)的檢測。參考國家標準GB 5009.20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油中極性組分(PC)的測定》,呈現(xiàn)拖尾長斑的小分子醛、酮、醇等有毒小分子化合物定義為極性物質(zhì),參考國標中極性組分和非極性組分的薄層色驗證方法,用薄層層析法檢測油脂中的極性成分。尹平河等人發(fā)現(xiàn),在以展開劑為石油醚(沸程為60℃-90℃):乙酸乙酯=4:1的條件下,合格的油脂在Rf=0.73處都有共同的斑點,即有相同的成分,但潲水油在Rf=0.4之后有非常明顯的拖尾長斑,煎炸老油在Rf=0.21之后也有較明顯的拖尾斑。
根據(jù)文獻和標準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新油只在0.73處存在油脂中非極性成分的斑點,未發(fā)現(xiàn)有拖尾斑點,而老油除在0.73處有非極性物質(zhì)斑點外,在0.4左右還有拖尾長斑,因此可以明顯判定油脂中含有極性物質(zhì)。
3.飲食調(diào)查結果。取來自校內(nèi)餐廳、校外餐館、外賣、辣椒油和零食中的油脂,利用薄層層析法檢測其中的極性物質(zhì),結果見表1。觀察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油脂的酸價未超過所規(guī)定的量,但薄層層析的結果表明其極性成分顯著增加。其中,校內(nèi)餐廳的樣品均不含極性物質(zhì);校外餐館樣品中除雞米飯汁、大蒜泥蘸料合格外,其余都含有極性物質(zhì),特別是火鍋湯料,極性物質(zhì)非常明顯;外賣樣品中,漁粉、麻辣燙、肉絲面油脂中存在明顯拖尾長斑,特別是麻辣燙中拖尾斑點較為明顯,說明極性物質(zhì)較多;辣椒油樣品中都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拖尾長斑,警示應該加強對辣椒油的監(jiān)管;零食樣品中,奶茶無明顯拖尾斑點,可以判定基本為非極性物質(zhì),在幾種辣條中,除衛(wèi)龍辣條外,其余辣條都含有明顯的拖尾長斑,說明極性物質(zhì)含量較高。
綜上,校內(nèi)餐廳食品中的油脂除了容易被忽略的辣椒油外,極性物質(zhì)含量基本合格;外賣近年來發(fā)展較快,深受廣大學生喜愛,但由于缺乏監(jiān)管,所有的油脂中皆含有極性物質(zhì);校外餐館食品中,油脂的極性物質(zhì)含量不定;學生日常食用的零食中,除衛(wèi)龍辣條和奶茶外,其余的樣品基本都含有極性物質(zhì)。由此看來,油脂依然是食品安全重災區(qū),未來需要加強監(jiān)管。
基金項目: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研究項目——豆渣復合菌固態(tài)發(fā)酵的資源化研究(2020-LYZKYYB023);基于全國檢驗技能競賽對微生物學檢驗實訓項目的融合改進與創(chuàng)新(2021-LYZJGYB011);微生物學檢驗活頁教材建設(2021-LYZJGYB016)。
作者簡介:劉高麗(1985-),女,講師,研究方向為化學、微生物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