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池
上學時,學校西邊的條田種著棉花。學校會組織小學和初中生參加一年一度為期半個月的支農(nóng)勞動——采摘棉花。小小的面粉袋一天可以摘兩袋,沒幾天千畝條田白花花的棉花就被我們采完了。當你看到一群群牛馬羊進地,就說明此條田已采摘完畢。
一放學,我和幾個同院住的發(fā)小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拿上繩子鐮刀趕回棉花地割棉花稈,儲備明年一家燒飯所用的柴火。
那時只有冬天才舍得燒煤做飯取暖,天氣熱的時候,都是燒柴火。每年暑假我們除了完成暑假作業(yè)之外,幾乎每天扛一捆蒿子稈和樹枝回家,其意是告訴媽媽,我們撿柴火去了。
玩也玩了,氣也淘了,經(jīng)常惹是生非,被人告到家里,免不了挨罵。
有一次,我們跑到二庫拔沙棗,發(fā)現(xiàn)渠幫子上都是比人高的蒿子稈,我們每人都備有一把小鐮刀,都很鋒利,不一會兒每人割好一捆,解下腰上的繩子,互相幫忙捆緊柴火,以防在路上松散了會掉隊。
沒想到那天的柴火割多了,幸好有小伙伴幫忙,才把柴火放到肩上,試著走了幾步,還行。鼓足勁走了半個條田,實在是扛不動了,我身子一斜,柴火滾下來,小伙伴早已沒影了。我坐在柴火捆子上休息片刻,心想,我還能不能把它放到肩上?試試。我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十分自信地使出最大力氣,后面重了,來了一個仰面朝天,不灰心,再來一次,調(diào)整前后平衡,腿有點軟,終是沒能扛起來。
我解開繩子,想扔掉一些,可已扛了這么一截路了,又心有不甘。我重新捆好,坐在上面猶豫,發(fā)愣。
這時我的對頭、見面就掐的鄰居劉猛,脖子上架著兩捆和我的一樣大的柴火行走如飛,這家伙還真有蠻勁,他見我沒理他,鼻子一抽,眼睛一歪,不屑一顧地走了。
我看他走遠的背影,還有點佩服,這家伙心眼不壞,就是愛滋事,身邊也沒有朋友,習慣獨來獨往。雖然我倆見面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但畢竟在同一個大院里住著,礙著兩家父母的關(guān)系,也不想與他死掰。
于是,我打開繩子,把柴火均勻地分成兩捆,學著他的樣子重新捆好,把柴立成個“人”字,再彎腰把頭伸進去,站起來抬頭挺胸。哎,不錯,不用手扶,忒穩(wěn)當,顯得十分輕巧,我一鼓作氣用脖子把兩捆柴火架回了家。第二天我的伙伴們都學我用了這個方法,一趟背回了兩捆柴火。
棉花地好熱鬧,牛羊成群,撿棉桃的老太太,一雙小腳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壟溝里行走著。她們撿回家后剝開棉桃,把凝在一起的月牙形的桃棉曬成半干,再用柔韌的樹條抽打,棉絮慢慢舒展開來后,再耐心地撕去棉籽,給孩子們做新棉襖、新棉鞋。
鐮刀割棉花稈確實費勁,不一會兒全身冒汗,手上起了幾處血泡,有的地方甚至被磨破,鐮刀木把逐漸染上了紅色。
那時的孩子有韌勁、很堅強,手破腳爛是常事,還不敢跟大人說,哪里流血了,捏一小抔土敷上,用手按一會兒就完事。聽大人說,土里有天然的土霉素。
棉稈和蒿子稈不一樣,不大的一小捆,雙臂抱著實沉沉的,而且很短,不好捆扎,我之前捆了兩次都從中間分家了,繩子擺成兩行的間距不能太小,也不能過大。這次成了,我背靠著柴火捆坐下,把雙臂塞進左右繩索里,咬牙站起,剛出條田上路,伙伴就提醒說:“再別走了,這邊大,那邊小,再走就要散架了?!?/p>
我有點喪氣,十歲瓜娃的思維,眼淚止不住地在眼眶里煽情,模糊的眼睛似乎看見了熟悉的身影——啊,爸爸!
爸爸接下柴火說:“你沒有捆緊,來回一晃都往松的一邊跑?!?/p>
爸爸解開繩索,在地下重新擺好繩子,把棉稈相互咬茬交錯地鋪在繩子上,然后把繩頭套進繩子的另一頭,雙手拽著繩子,單腳踩著柴火捆,上下用力一扽,緊得不能再緊了,然后打了一個結(jié):“等著,馬上回來!”
說罷,爸爸便拿著坎土曼(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鐵制農(nóng)具)走進棉田,只見坎土曼在他手里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大片棉稈倒在地里,看來比我們的鐮刀好使。爸爸十分麻利地把坎土曼插進柴堆里捆好,雙臂伸進繩索里調(diào)勻氣息猛吸一口氣,站了起來。媽呀,好大的柴垛,仿佛背起了天。
爸爸高大消瘦的體型,幾乎被柴垛隱沒,我在后面委頓地跟著。爸爸像一頭大象在前開路,我像一只小羊緊跟其后,一大一小走在殘陽西下、炊煙繚繞、牛羊暮歸的田園大道。
父親在我的心里就是天,總是那么有勁、干練。他雖沒有文化,但很明事理,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團場建設(shè)付出了一生,直到六十七歲實在是干不動了才退休。
幾十年過去了,多少熟悉的面孔都離我們而去。他們是團場的天,兵團的脊梁。
那一年,四歲的我親歷父親面對黨旗莊嚴宣誓的那一刻。
那一年,我騎在父親的脖子上,一雙小手提著他那雙像小船一樣的布鞋,赤腳趟過冰冷的雪水,給受災群眾裝運物資。
那一年,搶收被冰雪掩埋的水稻,父親那凍腫的手腳,依然歷歷在目。
忘不了父親的班組年年被團里評為先進班組登臺領(lǐng)獎的那一刻,他那滿是皺紋的笑臉,仿佛看到了團場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滄桑。
那一年,父親干不動了才想起了退休,他仿佛渾然不知還有退休之說。
那一年父親像大樹倒下,卻沒有給兒女們留下任何遺言閉目而去。但父親和其他老一輩一樣,給我們留下了兵團精神和優(yōu)良品格,還有美麗富足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