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權 何雅仙 陳婭娜
(湖南省株洲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湖南株洲 412007)
鎘(Cd)作為毒性最強的重金屬元素之一,具有長期積累性和遷移性。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大量含鎘污染物,可通過沉降作用累積在土壤和沉積物中,被農作物吸收后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中[1-3]。因此,土壤中過量的鎘不僅會污染農作物,同時會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2014 年發(fā)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的調查數(shù)據顯示,我國土壤中鎘的超標率為所有無機污染物中最高[4]。因此,建立一種有效的土壤鎘污染監(jiān)測方法,對及時評價土壤狀況及其后續(xù)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土壤中鎘的檢測方法已經成熟、完整。其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酸體系將土壤樣品中鎘元素完全溶出,再利用原子吸收儀[5-8]、原子熒光儀[9-12]、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AES)[13-17]或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18-21]等儀器上機檢測,但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價格高昂,故普及率不高。根據GB/T 15618—20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和《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樣品分析測試方法技術規(guī)定》等相關要求,利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儀檢測土壤中鉛、鎘,具有檢出限低、靈敏度高、準確度高等優(yōu)點[22-23]。土壤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中常用的有電熱板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經驗證,這兩種方法結果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均有較好的保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環(huán)境研究中。本文參照GB/T 17141—1997《土壤質量 鉛、鎘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全消解的方法將土壤樣品消解,以使樣品中鎘元素全部溶出進入試液,再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儀對消解完成的樣品進行測定。
采樣前經現(xiàn)場踏勘后制定方案。土壤采集混合土樣,在采樣區(qū)域內“S”形路線等距離隨機取5 個采樣點,分別采集0~20 cm 深度的表層土壤樣品1 kg左右,裝入布袋中,附上標簽,標簽一式兩份,一份放于袋內,一份扣在袋上。沉積物樣品選取在河流水速緩慢地段,用抓斗式采樣器采集沉積物樣品1 kg 左右,裝入封口袋中,再外套布袋,附上標簽。
去離子水;高氯酸(優(yōu)級純);鹽酸(優(yōu)級純);硝酸(優(yōu)級純);氫氟酸(分析純);磷酸氫二銨(優(yōu)級純);多標準混合溶液GNM-M267378-2013(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濃度100 mg/L);土壤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SS-5(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鎘標示值為0.45±0.06 mg/kg);水系沉積物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SD-10(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鎘標示值為1.12±0.08 mg/kg)。
石墨電熱板(湖南金蓉園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立ZA3000 系列);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梅特勒M2202-02)。
將采集的土壤樣品或沉積物(1 kg 左右)除去石子和動植物殘體等異物,倒在墊有牛皮紙的風干盤中,攤成2~3 cm 的薄層,于陰涼干燥處自然風干,風干過程中要經常翻拌土壤,混勻后用四分法縮分至100 g,采用逐級研磨、邊磨邊篩的研磨方式,用木槌敲打壓碎樣品,全部過孔徑20 mm 尼龍篩,混勻后,繼續(xù)采用同樣的方式研磨,過0.15 mm 尼龍篩,混勻,待用。
臨用前,將鎘標準溶液(100 mg/L)逐級稀釋至100 μg/L,以配制鎘標準使用液。配制鎘曲線的質量濃度分別為0.00,0.20,0.50,1.00,2.00,3.00 μg/L,準確移取0.00,0.10,0.25,0.50,1.00,1.50 mL 鎘標準溶液至50 mL 容量瓶中,加入3 mL 磷酸氫二銨,用0.2%硝酸定容至標記線,搖勻,然后進行測試。
50 mL 聚四氟乙烯坩堝中稱取0.2 g 土壤或沉積物樣品,用少量去離子水濕潤,移取5 mL 鹽酸,將坩堝放在通風櫥中的電熱板上,低溫加熱,使樣品初步分解。電熱板加熱的不均勻性可能會導致樣品消解速度的差異,因此需要確保每個坩堝中的樣品蒸發(fā)到2~3 mL,稍微冷卻,然后添加5 mL 硝酸、2 mL氫氟酸,10 min 后添加2 mL 高氯酸,氫氟酸和高氯酸可根據硅酸鹽與有機物的含量增減,加蓋,在電熱板上中溫加熱約1 h,打開蓋子,繼續(xù)加熱并除去硅。當加熱到濃高氯酸白煙時,加蓋,使黑色有機碳化物充分分解。待坩堝上的黑色有機物消失后,開蓋趕走白煙和蒸汽,直到內容物變黏稠,消化液不應被燒干。當白煙再次基本排盡且內容物黏稠時,取下稍涼,用去離子水沖洗坩堝蓋和內壁,并加入1 mL 硝酸溶液加熱殘留物。然后,將消解液轉移至50 mL 容量瓶中,加入3 mL 磷酸氫二銨溶液,冷卻,定容,搖勻,準備測量。根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使用說明書,調節(jié)儀器至最佳工作狀態(tài),測試條件見表1。
空白樣品的制備:用去離子水代替樣品,用相同的步驟和試劑制備樣品,制備全過程空白溶液,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測定。
質控試樣的制備:稱取質控樣品,按樣品制備步驟進行制備。
將配制好的鎘標準系列濃度溶液,按照儀器測量條件參數(shù),按照由低到高濃度順序測定標準溶液的吸光度。以鎘標準系列質量濃度為橫坐標,以減去空白的吸光度為縱坐標,建立標準曲線。標準曲線的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標準曲線測定結果
繪制標準曲線如圖1 所示。
圖1 鎘標準曲線
從測定結果可以計算出,鎘的標準曲線方程為y=6.265 405×10-2x+9.139 643×10-3,其線性相關系數(shù)為0.996 7。
方法檢出限依據HJ 168—2010《環(huán)境監(jiān)測 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技術導則》中附錄A 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驗證。因空白樣品未檢出,取50.0 mL 空白樣品,加入濃度為100 μg/L 的標準溶液200 μL,對空白加標試樣平行測定7 次,方法檢出限見表3。由測定結果可知,鎘的檢出限為0.006 mg/kg,測定下限為0.024 mg/kg,均滿足標準要求。
表3 檢出限測定結果
對土壤和沉積物實際樣品進行測定,采用電熱板消解方式消解,每個樣品平行測定6 次。土壤中鎘的精密度見表4。
表4 土壤中鎘的精密度測定結果
沉積物中鎘的精密度見表5。
表5 沉積物中鎘的精密度測定結果
從表4—5 可知,分別測定土壤和沉積物實際樣品,得到方法的相對標準偏差皆為4.7%,均滿足標準要求。
土壤和沉積物認證標準樣品(GSS-5,GSD-10)的準確度通過電熱板消化法測定。土壤中鎘的準確度測定結果見表6。
表6 土壤中鎘的準確度測定結果
沉積物中鎘的準確度測定結果見表7。
表7 沉積物中鎘的準確度測定結果
從表6—7 可以看出,6 次GSS-5 測定的相對誤差為4.4%,6 次GSD-10 測定的相對誤差為0.89%,符合標準要求。
土壤GSS-5 和沉積物GSD-10 樣品加標回收分析結果見表8。
表8 樣品加標測試結果
從表8 可見,對土壤樣品GSS-5 進行加標分析測定,加標量為0.05 μg 時,加標回收率為102.0%;加標量為0.15 μg 時,加標回收率為82.4%。對沉積物樣品GSD-10 進行加標分析測定,加標量為0.25 μg時,加標回收率為98.4%;加標量為0.50 μg 時,加標回收率為99.3%,方法準確度滿足標準要求。
本文依照GB/T 17141—1997 建立并驗證了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土壤中鎘含量的方法,該方法校準曲線的線性相關系數(shù)為0.996 7,檢出限為0.006 mg/kg,土壤和沉積物實際樣品的精密度均為4.7%,土壤和沉積物有證標準物質測定值均在標示值范圍內,土壤和沉積物樣品的加標回收率范圍在82.4%~102.0%,所有質量控制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使用本方法可滿足土壤和沉積物中鎘的有效測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