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艷菊
淅瀝的雨擋不住去老街的熱切。
搬家之后,離老街遠了,天天忙忙碌碌的,差不多有兩個月沒去老街。
現(xiàn)在住的地方,空曠偏僻,還在建設中,生活上不是很方便。蔬菜水果的采購任務交給了愛人,我每天下班徑直回家,手里空落落的,起初很不習慣。
原來每天路過老街,紅紅綠綠的瓜果蔬菜,順便拎一點回家,很新鮮,尤其沉浸在熱騰騰的煙火氣味里,覺得自己離生活很近。整個老街散發(fā)的都是誘人的食物的味道,更不用為每天的吃食發(fā)愁。
風在這里,冷天也是可愛的。還沒進老街,風就把烤紅薯的甜香帶到了跟前,溫暖地給人一個熱情的擁抱。不用看也知道,孫大爺一定站在他的烤紅薯爐子前笑瞇瞇地和來老街的街坊鄰居招呼著。他在街口賣烤紅薯有五年了,常來老街的人都認識他。他厚道熱情,總是一副笑臉,即便初次見面,也讓人覺得像認識了很久一樣親切。
孫大爺是旁邊炒貨店里負責炒栗子的大叔的遠房親戚,他見孫大爺一個人在家鄉(xiāng)孤苦伶仃,生活困窘,就想了這個辦法來幫他。孫大爺在家鄉(xiāng)種了一輩子紅薯,烤紅薯對他來說,雖不是本行,倒也得心應手。紅薯都是他精心挑選的,又甜又糯。農人的樸實和熱誠讓他很快融入了老街的節(jié)奏和生活,時間長了,反而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了,生活得自在而適宜。
老街就是這樣溫暖包容。這里很多都是外來客,不管是來老街買東西的人,還是在老街上經(jīng)營著小生意的人。然而,一年又一年的風霜雨雪,隨著時間的滲透和積累,這些外來客像一棵樹苗一樣被生存和機緣的大手種在這片土壤里,慢慢地扎了下根,枝繁葉茂,為自己撐起一片天地,也為立足的土地帶來一片蔭涼。
從北往南,老街東邊的鋪子依次是炒貨店,豆腐店,燒餅店,百貨小店,熟食店,面條店,牛羊肉店,早餐店;靠西邊的鋪子依次是奶茶店,水果店,蔬菜店,鮮花店,糧油店,五金店,炸雞店,冷鮮肉店,水產(chǎn)店。南邊還有一個小廣場,那里聚集著南來北往的攤販,水果,蔬菜,糖葫蘆,驢打滾,豌豆糕。
不過百十來米的老街,每天在這個郊外小鎮(zhèn)總是最先醒來,也最后歸于安靜。仿佛這里匯聚著全世界的熱鬧,也有著山一樣的寬厚,海一樣的耐心。
即便現(xiàn)在,足不出戶,也能吃喝不愁,輕輕一劃拉,吃的用的都能送到家。商場超市門可羅雀,但喧嚷熱鬧的老街一直擁擠喧鬧,人們喜歡到老街來,買幾個熱乎乎的燒餅,喝一杯剛磨出的豆?jié){,買一兜鮮靈靈的蔬菜……這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樸素而又神奇的氛圍。
雖然下著雨,老街的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一腳泥一腳水,卻沒人在意,大家熱情高漲地在街上走著,說笑著,店鋪里流連著,買菜買面買魚買肉。
豆腐店的門前排起了長隊,卻不見往前挪動。向旁邊人打聽,豆腐賣完了,店主回豆腐坊拉豆腐去了,得等上半個小時。大家就這樣搭著傘披著雨衣在雨里等著,似乎沒人著急,也沒有怨言。那是大家心里認準了豆腐店,味道是老街的味道,等也值得,愿意等。
每個地方都有一條這樣的老街吧,親切,溫暖,樸素,謙卑,甚至還有點臟,有點亂。但老街的布局和樣貌像一幅熱鬧歡樂的風俗畫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個喜歡老街的人的心里,甚至老街上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栩栩如生。煩悶了,去老街上走走;開心了,也去老街上轉轉;孤獨了,到老街上看看。老街成了寒涼人世里的知己,煙火、熱鬧,充滿了活力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