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理論闡釋與文獻考證的結合
      ——薛天緯先生的盛唐邊塞詩研究

      2023-09-29 01:15:39新疆吳華峰
      名作欣賞 2023年13期
      關鍵詞:北庭輪臺岑參

      新疆 吳華峰

      薛天緯先生是唐代文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在李白研究、歌行體研究方面的卓著成就,學界都有客觀而全面的評介①。除了這兩個“主業(yè)”,薛天緯先生對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唐代邊塞詩也有著獨到見解,曾發(fā)表過《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岑參詩與唐輪臺》等論文②,出版過《高適岑參詩選評》。本文結合個人閱讀、學習相關論著的體會和收獲,對其盛唐邊塞詩研究的成就略抒淺見。

      唐代詩人高適與岑參都有過邊塞生活的經歷。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高適北游燕趙,天寶十二載(753)入隴右、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盤桓西北兩年半。岑參于天寶八載和十三載分別入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及北庭都護、伊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下為判官,前后在西域凡四年多。邊塞之行促成他們詩歌“慷慨俠烈之氣”(許學夷:《詩源辨體》)的生成,也促成中國詩歌史中“邊塞詩派”和“邊塞詩”的產生。

      隨著后世研究視野的擴大,邊塞詩外延也由以高適、岑參為核心的盛唐詩歌拓展到整個唐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邊塞詩。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盛唐邊塞詩特色卻被不斷淡化,邊塞詩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對詩歌戰(zhàn)爭本事的追索,與文學研究的本質漸行漸遠。薛天緯先生借著編選《高適岑參詩選評》之機,撰寫了“導言”——《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文章聚焦于高適、岑參的詩作,其目的卻是要從文學研究的視角重新審視整個盛唐邊塞詩的精神內涵與意義。

      什么是盛唐邊塞詩的精神內涵?一言以蔽之,即“人性的張揚”。薛天緯先生認為,盛唐邊塞詩是產生于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開元、天寶是唐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段,受時代風潮的感召,詩人們無不具有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入世之情,而西北邊塞無疑是他們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的理想場所。無論岑參、高適,還是此期同被視為“邊塞詩派”成員的王昌齡、李頎、祖詠等人,他們的邊塞詩都體現出張揚人性的共同人文特征,成為“盛唐氣象”的重要表現,也是盛唐邊塞詩區(qū)別于其他時期邊塞之作的主要不同。

      在這一精神內涵的籠罩下,盛唐詩人對邊塞情懷、邊塞風物、邊塞戰(zhàn)事的抒寫與吟詠,也展現出不同的意義。

      薛天緯先生指出,“邊塞情懷”的核心是一種功業(yè)情懷,“立功邊塞,是盛唐文士實現其人性之發(fā)展欲望的重要途徑,也是人性之發(fā)展欲望最理想化、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表達”③。顯而易見,在高適、岑參等人的邊塞詩中,常充斥著對豪俠的推崇、對英雄的歌頌,這種英雄意識實際上是“赴邊文人功業(yè)情懷的極限表達,它把人性之發(fā)展欲望推向了極其浪漫化、詩意化的境界”④,在它背后通常還伴隨著一種崇高而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使詩中的功業(yè)情懷更加充實、飽滿。

      不可否認,在追求功業(yè)與理想的同時,詩人們心頭所承受的去國懷鄉(xiāng)、離家萬里、骨肉分離的孤獨與傷感,時時溢于筆端。薛天緯先生說,與“英雄意識的外化和對象化”相同⑤,這種孤獨感和失落感也是人性的真實表達,與功業(yè)情懷共同構成邊塞情懷對立統(tǒng)一的兩極。更為可貴的是,在這兩種情感不斷沖突、調適之下,盛唐邊塞詩被賦予了一種感發(fā)人心的悲壯力量,故而嚴羽謂“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邊塞風物的景象本異于中原內地,正所謂“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帶著渴求不世功業(yè)的“有色眼鏡”,盛唐邊塞詩人近距離感受、觀察邊塞風物,眼中景色也愈發(fā)壯偉雄奇,訴諸筆墨,詩作從內容到風格都給閱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沖擊,成為邊塞之作難以逾越的典范。

      對于“邊塞戰(zhàn)事”意義的闡釋,是薛天緯先生富有新意的創(chuàng)獲。盛唐邊塞詩人常將邊地戰(zhàn)事剪裁入詩,然而這些詩作一般不會刻繪戰(zhàn)爭的真實場景與發(fā)生背景,對它們的解讀,自然“更不可著眼于具體戰(zhàn)事的‘正義或非正義’性質來判定詩歌的價值”⑥。《高適岑參詩選評》中的評析也緊扣此觀點,例如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詩西征》一詩的點評即云:“詩人并不著意為戰(zhàn)爭留下歷史的真實記錄,所以,他只是用唐詩中常見的‘以漢代唐’的寫法歌頌主將出征,以致我們無法確知詩中所寫到底是哪一次戰(zhàn)事?!雹?/p>

      從人性內涵的角度出發(fā),薛天緯先生點明盛唐邊塞詩的戰(zhàn)事書寫實際體現了詩人們自身的戰(zhàn)爭觀,其要素可以概括為“勝概”和“非戰(zhàn)”。所謂“勝概”,是“站在我方立場展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這自然又與個人的家國之心、功業(yè)情懷息息相通。所謂“非戰(zhàn)”,則是“超越了敵我意識而在一般及原始意義上切入了戰(zhàn)爭的本質”⑧。雖然盛唐邊塞詩很少直接表露對戰(zhàn)爭性質的看法,但詩中對戰(zhàn)事殘酷的渲染、對征夫思婦的同情,無一不折射出批判戰(zhàn)爭、渴望消除戰(zhàn)爭的期待。把握好這一要素,庶幾能夠避免在邊塞詩研究中將“文學的、詩的研究,變成了歷史事件的研究”⑨。

      貞觀十四年(640),唐朝在西域設庭州及屬縣輪臺。唐輪臺沿用了漢輪臺的名號。漢代輪臺國位于今新疆輪臺縣境,武帝時攻滅輪臺并在此置屯田,唐輪臺縣則位于烏魯木齊附近。漢輪臺顯赫的聲名造就了一個富有軍事意味的歷史典故,后人常以之指代西北邊地。岑參在詩中也喜歡使用“輪臺”語匯,十余首涉及輪臺的詩作構成了一系列“輪臺詩”,特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這三首作于“輪臺”的三部曲,堪稱盛唐邊塞詩的絕唱。

      然而岑詩中“輪臺”的具體意指,歷來都是閱讀其詩歌的一大難點。聞一多先生解讀《北庭貽宗學士道別》“忽來輪臺下,相見披心胸”時,即頗為疑惑于詩題與內容的抵牾,不禁問道:“詩曰見宗于輪臺,而題曰北庭,何哉?”對此,他解釋說:“蓋春晤宗于輪臺,旋同至北庭,四月宗又自北庭歸龜茲,公因作此詩以道別耳?!惫串嬦瘏⑽饔蛐雄E時,他也認為詩人?!白员蓖ブ凛喤_”“爾后居輪臺時多”“在輪臺,間至北庭”⑩。長安二年(702),庭州改置北庭都護府,也即岑參詩中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庭故城遺址”)。馬茂元先生《唐詩選》中徑認為北庭都護軍府“駐輪臺(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輪臺縣)”?,是又誤將漢、唐輪臺相混淆。

      此后,陳鐵民、侯忠義先生在《岑參集校注》中針對聞一多的疑問指出:“北庭節(jié)度使治庭州,輪臺為庭州屬縣。岑集中既有北庭詩,又有輪臺詩,疑其時岑屢往返于北庭、輪臺之間。又岑詩中常將輪臺與北庭同用?!拾丫颖蓖ヅc居輪臺截然分開,似無必要。”?廖立先生更明確指出“岑參西征詩中的輪臺不是輪臺縣,而是北庭城”“岑詩中北庭和輪臺往往是相同的概念”?。兩種意見都極具啟發(fā)性,尤其是后者,實際已經道出了岑參詩中“輪臺”的意指,惜未加以探討。

      薛天緯先生在《岑參詩與唐輪臺》文中,對岑參詩以輪臺代指北庭的來龍去脈詳加考辨,明確岑詩“在說北庭的時候,總是用輪臺來指稱它,有時詩題中分明標出‘北庭’字樣,詩句卻說成輪臺”?。“岑參‘輪臺詩’中乃是以輪臺指稱北庭;或者說,北庭既可稱北庭,亦可稱輪臺”?。此后他又分別撰寫了《尋找詩意輪臺》(《文史知識》2010 年第2 期)、《八月“梨花”何處開》(《新疆日報》2013 年10 月15 日)兩篇文章,作為《岑參詩與唐輪臺》的姊妹篇,對相關概念和問題進一步加以申說。

      通過對唐代文獻中有關“輪臺”線索的梳理,薛天緯先生發(fā)現,盛唐時期人們總喜歡以“輪臺”來指代西域的戰(zhàn)略重鎮(zhèn)。如在駱賓王《秋日餞麹錄事使西州序》和李嶠《授高昌首領子麹元福》兩篇文章中,他們均將西州(今吐魯番)作為輪臺,“安西都護府是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軍事指揮中心,既然這個中心自貞觀十四年至顯慶三年的19 年間曾駐于西州,所以在當時及其后一段時期,人們就用了富于軍事象征意義的‘輪臺’來指代它”?。而到了長安二年改庭州為北庭都護府后,此地上升為天山東段三州的軍事指揮中心,“于是,朝廷內外就轉而將北庭稱‘輪臺’。及至開元二十一年又改北庭都護府為北庭節(jié)度使,更強化了它的軍事地位,‘輪臺’毫無疑義地成了北庭的專屬稱謂”?。所以當岑參天寶十三載二赴北庭中途寫下“西向輪臺萬里余”(《赴北庭度隴思家》)、“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的詩句時,“實際上是根據長安人們(包括朝廷中)的語言習慣,把北庭都護府所在地稱作輪臺”?。

      自清代以來,人們就開始探索唐輪臺縣之所在,如嘉慶年間徐松《西域水道記》認為“唐輪臺縣治當在今迪化州治稍東”?。陶保廉《辛卯侍行記》認為其地“當在今迪化之北古牧地左右”?,即今米泉。蕭雄《聽園西疆雜述詩》以阜康為唐“輪臺縣境”?。今人代表性研究,有孟凡人先生的“烏拉泊古城”說?,柴劍虹先生的米泉“破城子”說?,薛宗正先生昌吉“破城子”說?,以及李樹輝先生的阜康以北的“阜北故城”說?。然而唐輪臺縣的具體位置至今仍未定讞。但通過薛天緯先生的系列文章,岑參詩中“輪臺”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也為從史學角度考察唐輪臺位置提供了有益的文學史參考。

      薛天緯先生對唐代邊塞詩內涵與意義的新解、對岑參詩“輪臺”意指的考索,毫無疑問都建立在他對相關詩作長期研讀、思考的基礎之上。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研究方法層面,它們也給后學者提供了金針度人的啟示。

      第一,《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從高處立意、宏觀著眼,但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卻采用了“大題小做”的論證形式,以高適、岑參邊塞詩為切入點,對盛唐邊塞詩的人文精神進行了細致而精準的剖析,繼而從張揚人性的角度分析盛唐邊塞詩多元化的價值,可謂綱舉目張、條分縷析。

      《岑參詩與唐輪臺》由一個詞語入手,專注于對具體問題的深入探討,論證嚴密,邏輯清晰。在確定岑參詩中的輪臺等同于北庭之后,他進一步闡發(fā)了岑參“輪臺詩”的意義:通過對“輪臺”這座軍事重鎮(zhèn)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的描寫,“使后世讀者由此獲得對于輪臺(即北庭)真切的感性認識”?。另外,由“奉使按胡俗,平明發(fā)輪臺。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封大夫》)、“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巍。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的描寫,還可以反映出唐代由北庭至西州、長安的道路。這屬于文史研究中典型的“小題大做”法。

      第二,《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偏重理論闡釋,《岑參詩與唐輪臺》偏重文獻考證,但在行文過程中,二者都能夠將批評與考據緊密結合?!陡?、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中對“高、岑”“邊塞詩派”“邊塞詩”概念的文獻史梳理尤見功力:薛天緯先生將文學史上“高岑”并稱的首創(chuàng)溯源至杜甫“高岑殊緩步”,此后逐漸演化出蘇雪林《唐詩概論》和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的“高岑詩派”,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游國恩等先生《中國文學史》的強化,“邊塞詩派”成為各種文學史著作的主流說法,此后“邊塞詩”概念遂告確立并廣為接受。薛天緯先生要言不煩地勾勒出幾組概念的演進過程,為后文的理論闡述做好了鋪墊,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文獻與理論的闡發(fā),薛天緯先生的唐代邊塞詩研究還注重與實地考察相結合。他曾不止一次至北庭故城調研,感受岑參筆下“走馬川,雪海邊”的景致。站在北庭城腳下,遙想當年岑參由這里首途,騎著快馬向南翻越天山中的“他地道”(又稱車師古道、金嶺道),暮投交河城的過程,確定岑參的行程“按九月天氣的晝長計算,恰是一天路程”?,從而為岑詩以輪臺代指北庭又增添了一個難以辯駁的鐵證。

      薛天緯先生嘗言:“我做研究、寫文章,堅持一個原則,就是言之有物,不說無謂的話,不說無個人看法的話。因此,我做的題目無論大小,寫的文章無論長短,自己覺得絕無虛文。”?筆者也曾記得先生的教誨:“文章都是寫出來的,在寫作過程中,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縱觀他對于唐代邊塞詩的這些成果,可謂對“絕無虛文”的最好闡釋,且文風警煉,毫不拖泥帶水,而這,也應該可以視為薛天緯先生唐代邊塞詩研究給我們的又一重啟示。

      ①具體評論可參:王佺《兼容并包,厚積薄發(fā)——薛天緯師〈唐代歌行論〉評介》(《中國詩學》2007 年號、2007 年《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宋曉云《唐代歌行研究的新收獲——讀〈唐代歌行論〉》(《中國出版》2007年第12 期),沈文凡、沈媛媛《當代歌行研究綜論——兼評〈唐代歌行論〉》(《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 年第3 期),海濱《李白研究學術史上的標志性成果——評薛天緯〈李白詩解〉》(《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 年第7 期),海濱《有譜·有料·有信——薛天緯先生的李白研究和唐詩研究》(《光明日報》2022 年6 月20 日)。

      ②薛天緯:《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高適岑參詩選評導言》,三秦出版社2010 年版。節(jié)略版發(fā)表于《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8 年第4 期、《文學遺產》2005 年第5 期。兩文均收入作者著《李白 唐詩 西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③④⑤⑥⑧⑨薛天緯:《高、岑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高適岑參詩選評》,三秦出版社2010 年版,第9 頁,第13 頁,第13 頁,第19 頁,第21 頁,第4 頁。

      ⑦薛天緯:《高適岑參詩選評》,三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 頁。

      ⑩ 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114、113 頁。

      ? 馬茂元:《唐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246 頁。

      ? 陳鐵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附錄《岑參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第560 頁。

      ? 廖立:《岑詩西征對象及出兵地點再探》,《中州學刊》1992 年第2 期,第107 頁;收入作者著《岑參事跡著作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

      ???? 薛天緯:《岑參詩與唐輪臺》,《文學遺產》2005 年第5 期,第42 頁,第44 頁,第45 頁,第46 頁。

      ?? 薛天緯、吳華峰:《八月“梨花”何處開》,《新疆日報》2013 年10 月15 日第10 版。

      ? 薛天緯:《尋找詩意輪臺》,《文史知識》2010 年第2 期,第22 頁。

      ? 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記(外二種)》,中華書局2005 年版,第190 頁。

      ? 陶保廉:《辛卯侍行記》卷六,光緒丁酉年(1897)養(yǎng)樹山房刊本。

      ? 蕭雄:《聽園西疆雜述詩》,光緒二十三年(1897)《靈鶼閣叢書》敘刻本。

      ? 孟凡人:《唐輪臺方位考》,《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 柴劍虹:《輪臺·鐵門關·疏勒辨》,《敦煌吐魯番學論稿》,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 薛宗正:《唐輪臺名實核正》,《新疆社會科學》1983 年第4 期;《唐輪臺縣故址即今昌吉古城再考》,《昌吉學院學報》2011 年第4 期。

      ? 李樹輝:《絲綢之路“新北道”中段路線及唐輪臺城考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 年第3 期。

      ? 趙立新、海濱主編:《力耕集:薛天緯教授七十壽辰學術紀念文集》,學苑出版社2012 年版。

      猜你喜歡
      北庭輪臺岑參
      初雪
      當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05:53:55
      調環(huán)酸鈣對輪臺白杏營養(yǎng)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
      從異鄉(xiāng)人眼里認識我們的家鄉(xiāng)
      回族文學(2021年1期)2021-05-27 17:50:22
      5-8世紀的北庭佛教*
      漢武帝寫《輪臺詔》
      西江月·鄉(xiāng)愁
      山房春事(其二)
      紅批有聲作文
      邊塞詩歌與北庭歷史文化
      回族文學(2018年5期)2018-01-15 00:57:16
      又愛又恨是岑參
      晋州市| 石渠县| 剑川县| 大荔县| 乌拉特前旗| 连山| 灵山县| 漾濞| 玉龙| 江孜县| 巴南区| 靖宇县| 兰考县| 北碚区| 普格县| 大厂| 潼南县| 肥城市| 开化县| 东乌| 屯昌县| 温泉县| 博爱县| 十堰市| 土默特右旗| 汤阴县| 海原县| 潜江市| 喀喇沁旗| 抚州市| 伊吾县| 宁晋县| 贺州市| 商洛市| 茶陵县| 朝阳市| 扶绥县| 奇台县| 潼关县| 通海县|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