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
2022 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一曲《只此青綠》驚艷了全國觀眾,這部改編于宋代名畫《千里江山圖》的舞臺詩劇,將符合宋代美學造型的舞者優(yōu)雅的舞姿與美麗的青綠山水背景融為一體,繪就了一幅行走的山水畫卷。這不僅是一場青綠色的視覺盛宴,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展現(xiàn),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以新穎的面貌演繹在現(xiàn)代舞臺上,將傳統(tǒng)與時尚完美結合,碰撞出一抹亮眼的青綠。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語言,融合和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精華。在當下,中國畫元素更是為當代設計領域注入了新的血液,在發(fā)展中國審美、文化的同時,更完美地詮釋了中國人對設計理念的獨特認識。
今天,我們在“學科融合”“新文創(chuàng)”“文化自信”的大環(huán)境下,更需要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交叉與融合、協(xié)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促進多領域深度融合,使中國繪畫藝術中散發(fā)出的悠久、傳統(tǒng)、民族的魅力越來越多地影響、滲透到其他領域。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為北宋王希孟的代表作品。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連綿起伏的峰巒和浩渺的江河湖水,整幅畫卷以精致的筆墨技法和絢麗的色彩表現(xiàn)了祖國山河的秀麗壯美,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肚Ю锝綀D》包含眾多精彩的元素,如色彩、造型、筆墨韻味、意境等,這些元素都可以與文創(chuàng)設計相結合。
《千里江山圖》的色彩運用了中國畫傳統(tǒng)的“大青綠”設色法,以天然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為主體色彩,襯以赭石色打底,整幅畫卷敷色濃厚、色彩絢麗、富麗堂皇,極具裝飾性,青綠層次分明。中國畫的傳統(tǒng)色彩觀講究“隨類賦彩”,是指根據物象類別概括、提煉色彩,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點。例如,在青綠山水畫中,山體上半部分往往是被樹木植被覆蓋,所以用青綠的色彩概括和表現(xiàn);而山體下半部分多是裸露的石頭、泥土等,所以用赭色表現(xiàn)。如此,石青、石綠、赭石等色彩便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中的主體色。中國畫家對自然物象的色彩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他們以單純有限的色彩概括自然界中復雜、豐富的色彩,并賦予其一定的情感意象。而《千里江山圖》正是將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青綠色彩美學發(fā)揮到極致,以至于一提到《千里江山圖》便讓人想起那一抹濃郁的“青綠”。而這獨特的“青綠”也早已被提煉為一個經典的設計元素,運用到許多當代的創(chuàng)意設計中。例如,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舉旗手服裝:經典的青綠色借助簡化了的山水輪廓出現(xiàn)在白色羽絨服上,令人賞心悅目。此次冬奧會上中國花滑選手王詩玥、柳鑫宇的比賽服裝的設計靈感也正是源自《千里江山圖》中的那一抹“青綠”,取“綠水青山”的寓意,男伴為“青山”,女伴為“綠水”,冰面上舞動的中國風畫面著實驚艷了不少觀眾。賽后兩位選手也表示了對這套服裝顏色設計的喜愛,希望借助這套服裝在奧運賽場上向世界展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千里江山圖》中的這一青綠元素應用非常廣泛。山水畫領域的色彩,非青綠莫屬,在花鳥畫、人物畫領域也都有獨特的設色規(guī)律,宮廷繪畫的鮮艷濃麗、文人繪畫的清新雅致,礦物色的厚重、濃郁,植物色的含蓄、清澈,即便是不加著色的水墨畫,也有著墨分五色的豐富變化。而在中國畫作品中,設色絢爛明麗的如《搗練圖》《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歲朝圖》《瑞鶴圖》等,清新淡雅如錢選《八花圖》、惲壽平沒骨花卉畫等,水墨淋漓如徐渭《雜花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無論哪一種格調的配色都有著其獨特的韻味,而這也恰好是中國畫獨有的魅力。
造型指塑造物體特有形象,也指創(chuàng)造出的物體形象。任何一幅精彩的繪畫作品都離不開成功的形象塑造,中西方繪畫皆是如此。中國畫的造型觀講究“觀物取像”“應物象形”,畫家們將自然造化之“物”轉化為畫面中藝術的“形”,這種轉化不是對客觀物象的直接照搬,而是要從自然事物之中提煉出營造畫面所需要的形象。正如《千里江山圖》中所表現(xiàn)的重巒疊嶂、江天浩渺,主體山峰起伏錯落、俯仰環(huán)抱,輔峰低坡迂回逶迤。幽巖峰谷之間有飛泉流溪、山野村市、茅屋樓舍、漁船游艇,以及各種人物活動,豐富生動的各類物象造型呈現(xiàn)在畫面之中,這些豐富的形象也可以成為當下文創(chuàng)設計的靈感源泉。
2022 年春節(jié)前夕亮相故宮西北角樓的景觀雕塑“祥瑞丹青”將《千里江山圖》中綿延起伏的山巒造型立體化了,搬到實景中,與故宮角樓一起相映成趣、和諧自然。祥瑞的寓意,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文化,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前來打卡留念?!肚Ю锝綀D》中綿延的山川造型也已經成為一個經典的元素,出現(xiàn)在各類文創(chuàng)之中,如《千里江山圖》造型的筆架、鎮(zhèn)紙、香爐香插等,也有將其山川造型簡化概括為幾何形狀進行穿插互動的書架、文玩、立體便簽等,這類文創(chuàng)根據自身的尺寸、性能,取山川造型的綿延起伏、層次錯落,又能巧妙地融青山綠水之境,特別出彩。
事實上,在《千里江山圖》中,不僅僅只有山川的造型,山水之間還有亭臺屋舍、水磨長橋,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意態(tài)生動,氣象萬千。細細推究,這些形象源自畫家外師造化的審美創(chuàng)造,同時也承載著時代的痕跡,或許今天的景觀、建筑、器物、數字場景等周邊的文創(chuàng)也可以從中吸取靈感,碰撞出火花。
當然,在人物畫、風俗畫中,這類造型會更加豐富多樣,可選取的范圍也更廣泛,如在敦煌壁畫中,描繪有大量的佛像、人像、經變故事、動植物、抽象的裝飾圖案等,其中有許多造型獨特的形象,如飛天、九色鹿等,早已作為經典的元素被提煉出來并融入相關文創(chuàng)設計。又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爆款文創(chuàng)產品“墜馬髻頸枕”,設計靈感源于《唐人宮樂圖》里仕女的發(fā)飾造型,把唐人的時尚搬到現(xiàn)代,以畫中仕女的“墜馬髻”造型元素設計的頸枕,既可以在旅游、休息時使用,又可以作為趣味飾品戴在頭頂。
在《千里江山圖》中,青綠色彩是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但是細細品讀這幅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隋唐青綠山水的區(qū)別。青綠山水萌芽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隋唐時期逐漸成熟,但隋唐時期的山水畫是以線條和色彩為主要造型手段,山石的塑造主要是勾線填色,并且空勾無皴。而在《千里江山圖》中,山石的塑造,除了線條和色彩,還有筆墨皴法,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鋒側鋒筆觸交融、靈動地游走于山石之上,塑造出山石的紋理、質感。雖然,在《千里江山圖》中,筆墨沒有青綠色彩那么出彩,但是在宋元之后的文人畫領域,筆墨逐漸超越了色彩,由技法層面提升為具有獨特美學特征的繪畫語言,成為中國畫的靈魂甚至是代名詞。
筆墨元素有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當下設計領域的喜愛,以筆墨為元素的設計也在各類文創(chuàng)設計產品中出現(xiàn)。2022 年中秋,中國美術館文創(chuàng)中心與盒馬烘焙聯(lián)名的“齊白石墨韻月餅”,從齊白石的水墨畫中汲取靈感,做成月餅,結合特殊制作工藝,不僅酥脆美味,更是在月餅表面呈現(xiàn)出如齊白石畫作中的水墨紋路,給消費者帶來視覺和味覺的雙重驚喜,再加上簡單卻不簡約的水墨風格包裝,上市后很快成為爆款,被網友評價為“有文化的月餅”。水墨月餅的創(chuàng)意將中國畫中的水墨元素與傳統(tǒng)時令點心相結合,不僅增添了月餅設計的新意和趣味,還將中國的傳統(tǒng)水墨藝術以時尚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眾,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重要范疇,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標準。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筆記》中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蚵室鈸]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弊诎兹A先生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一文中對此做了進一步理解:“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物,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xiàn)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p>
在《千里江山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畫家心中的山水靈境:連綿起伏的青山,建筑村落間或其中,伴隨著各類人物活動,有行旅、勞作、耕織等,讓無聲的青山綠水散發(fā)出濃厚的生活氣息,猶如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向往。如此山水之境在故宮博物院和網易聯(lián)合推出的一款手機游戲《繪真·妙筆千山》中得以再現(xiàn),該游戲是以《千里江山圖》為創(chuàng)作藍本的輕度解謎類游戲,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與游戲制作團隊精心設計了這款游戲,通過技術手段使靜態(tài)圖畫轉為動態(tài)呈現(xiàn),盡量還原原畫的真實面貌,營造出“如入畫境”般的體驗,并在設計上降低了游戲的操作復雜性及難度,讓玩家可以更純粹地享受游戲體驗。此外,2021 年8 月,“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落地重慶,融入當地文化元素以及更豐富、交互性更強的數字科技,讓觀眾感受動起來的千古名畫,全景體驗沉浸式劇場更是給觀眾在千里江山中穿梭云游的感覺。
數字技術的進步,豐富了文創(chuàng)開發(fā)的類型,文創(chuàng)領域也在不斷跨界突破,尋求與游戲、數字展示、音樂、動漫等的融合,而中國畫獨特的意境則可以成為豐富的素材源泉,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時尚的碰撞,同時讓當下的年輕人以時尚的方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郭熙《林泉高致》中分析了士大夫們喜愛山水畫的原因:“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古人寄情山水,而山水畫則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同時也蘊含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傳統(tǒng)哲學思想。《千里江山圖》所描繪的壯美的山川景色、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理想般的田園生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正是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下,許多設計師嘗試融合《千里江山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和當代設計手法,在景觀、家居環(huán)境領域設計了許多有文化藝術內涵的作品。
事實上,中國畫在伴隨著傳統(tǒng)哲學文化思想共同發(fā)展演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國藝術精神和豐富的美學思想范疇,蘊含著儒道釋的終極宇宙觀,這些美學思想以意境、形神、雅俗、虛實、黑白、氣韻等多種形式融入傳統(tǒng)繪畫作品,而在文創(chuàng)設計領域,這些也正是提升文化品位和內涵的重要來源,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文創(chuàng)屬性進行提煉和挖掘。
《千里江山圖》已經被打造成為一個成功的IP品牌,周邊的文創(chuàng)設計產品仍然在不斷地更新迭代,豐富的成功案例給我們帶來了思考與啟發(fā)。中國畫中可以與文創(chuàng)領域碰撞、交叉的維度是多元化的,如色彩、造型、筆墨韻味、意境、美學思想等,還有更多領域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