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琴
●江蘇省海安市立發(fā)中學
高效的地理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然而,在現(xiàn)今的高中地理課堂中,有些教師對課堂導課缺乏重視,致使學生在課堂中難以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更無法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由此可見,為了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尋找能夠提升課堂實效性的導課措施極為重要。
直觀和形象的地理現(xiàn)象以及地理知識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理事物以后,再以課前引入的問題作為出發(fā)點,為學生滲透課程內容。這種課堂導課方法十分自然、形象,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物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大大提升。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環(huán)境污染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以使學生形成人地協(xié)調觀為教學目標,在課堂導入時為學生展示了一些關于環(huán)境污染的照片,使得學生對于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有了直觀的感受。在課程的最后,教師組織學生探討治理污染的方法時,課堂的活躍程度達到了極點。
又如,一位教師在對關于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在導課部分以微課的形式展示了河谷、沖積平原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夠對本課的內容產生直觀的認識和初步的理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迎合了當下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趨勢,使學生在課程的導課部分便能夠大致了解河流地貌的發(fā)育過程,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習質量和水平。
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可以以之前所學的內容引入新課,使學生以問題的提出或認知的沖突作為探究的出發(fā)點開展學習活動。
例如,在教學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城市區(qū)位與城市體系》時,由于學生曾以“城市發(fā)展與城市化”為課題進行了研究,因此,教師便在課程中為學生展示了世界六大城市帶的分布圖,讓學生分析某些地區(qū)城市發(fā)展速度不同的原因。教師在學生學習城市化概念以后引導學生對新知展開分析,加快了學生理解新知的速度。
教師以復習的形式為學生導課時切勿生搬硬套,應當重視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概念時,可以以搶答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以所學知識導入新課時,則可以以分析案例的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受到案例中的矛盾沖突,進而自然而然地為學生導入新課。
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夠體現(xiàn)地理學科知識的魅力,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可以以地理和歷史融合的事件作為課堂的導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分析某歷史事件,使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事件中有關的地理知識。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敏感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一位教師介紹水循環(huán)和洋流的相關知識時,以珍珠港事件作為課堂的導入。首先,為學生介紹了珍珠港事件的概況,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了關于該歷史事件的紀錄片,使學生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過程。最后,教師提問: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軍方事先制定的南航線最適宜航行,但是后來日本軍方為什么變卦,又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北航線呢?教師再次為學生展示了當時事件發(fā)生地區(qū)的地圖,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見,以歷史事件作為素材能夠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更加嚴謹?shù)乜创乩硖剿骰顒樱欣趯W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
以上,筆者就高中地理課前導課的具體方法進行了闡述。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導課的實際效用,為學生探究更多的課堂導課方式,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體會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所在。只有這樣,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切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