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昕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天晚飯后,我們家都要上演“保留節(jié)目”——誦讀經(jīng)典。或是全家齊誦,或是輪流獨誦,書聲瑯瑯,流淌成歌,入耳入心。誦讀經(jīng)典已經(jīng)像吃飯一樣平常,成為我們家的“第四餐”。古圣先賢的智慧,在日復一日的誦讀中,如甘霖滋養(yǎng)著我們的靈魂。
五歲,我就跟媽媽走進了寧遠文廟舜德國學館的大門,走進了一個神奇美麗的世界。在這里,我學習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國學經(jīng)典。經(jīng)典引導著我不斷求美向上。還記得剛上小學時,一個寒冷的早晨,媽媽幾次催我起床,我都裝作沒聽見??次已b睡,媽媽不再催我,而是在旁輕聲吟誦《朱子家訓》:“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聽著聽著,我在被窩里面不安起來,這些內(nèi)容都是我能夠背誦的,光會背不行,要知行合一啊!于是,我趕緊起床。
從四年級起,楊老師就帶領我們誦讀《論語》,我們班也掀起了誦讀經(jīng)典之風。悄悄地,經(jīng)典的種子在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有一次,我和幾名同學出黑板報,開始大家都興致勃勃地你寫我畫,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全班只有我們幾個人在忙,其他同學都在玩時,我們就有些懈怠了,拖了幾天,黑板報都沒出好。
楊老師知道了,對我們說:“《論語》里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嗎?大家想想,為班級出力,只有辛苦沒有快樂嗎?”我們靜心一想,覺得“撂挑子”真不應該。大家都感慨,古人的智慧在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中還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在經(jīng)典國學教育中,我們以書香為伴,與智慧同行。聆聽圣賢哲思,感悟生命真諦。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我體會到了抗洪勇士的同心互助;在“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中,我看到中國軍人的勇毅無畏;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中,我讀出華夏兒女復興中華的雄心壯志;在“攬慧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中,我敬佩航天英雄奔赴星辰大海的英武豪邁……
時代向前,經(jīng)典永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边@句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我想起了我們在國學館每天上課之前的誓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吾輩讀書人的追求和夢想!我們要堅持學習、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個有智慧、有大愛、有夢想、有中國魂的好少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指導老師/李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