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
主題闡釋
約翰生曾說:“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堅持多久?!背晒Σ辉谟谇斑M的快慢,而在于是否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毅力。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繩鋸木斷非一日之力,堅持不懈則成,放棄努力則敗。
人物傳奇
姜雨荷:用堅持一路披荊斬棘
姜雨荷來自河南南陽的一個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后,她覺得自己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于是進入河南化工技師學院繼續(xù)求學。在那里,她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賽,還見到了第45屆世賽工業(yè)控制項目銅牌獲得者賀江濤,她立志要成為像賀江濤那樣的人。有了明確目標后,姜雨荷開始努力學習,參加學院集訓,一路從省賽、國賽奔向世界技能大賽的舞臺。
姜雨荷回憶,備賽時,她常常會把一個動作重復成千上萬遍,每天訓練達十四五個小時;為了完成英文實驗報告,她隨身攜帶單詞本,無論吃飯、睡覺、走路,都隨時背誦。據(jù)她自己粗略估計,這幾年的訓練總時長超過了14000小時。
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長期精益求精的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讓她迅速進入狀態(tài)并圓滿完賽,還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長達11頁的英文實驗報告,獲得了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實現(xiàn)我國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如今,姜雨荷已成為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最年輕的教師。她說,她將繼續(xù)學習、不斷提升,發(fā)揚世賽精神、工匠精神,把大賽經(jīng)歷和訓練經(jīng)驗分享給學生,讓更多學生用技能實現(xiàn)人生夢想,用技能更好地回報國家與社會。
解讀
從來沒有逆襲的天才,唯有持之以恒的奮斗才能披荊斬棘、書寫絢麗人生。初中畢業(yè)就南下打工的姜雨荷,由于缺乏知識和技能,只能干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枯燥的打工生活讓她一度懷疑人生。所以她勇敢地再次出發(fā),重新回到校園學習技能。
在那里,她立志要成為自己專業(yè)的佼佼者,努力學習,積極備賽。從一個又一個細小的動作練習,到一遍又一遍的模擬練習,長期精益求精的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幫助她出色地完成了比賽。在姜雨荷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心懷夢想的初心、堅持不懈的行動和奮斗不止的青春姿態(tài)。
黃浩杰:屢敗屢戰(zhàn),渴望成為更多人的光
黃浩杰剛出生就身患先天性聽力障礙,生活在無聲世界中。初三畢業(yè)后,他進入蘇州市盲聾學校學習中西點專業(yè)。雖然起步晚,沒有任何基礎,但他非常勤奮。黃浩杰說:“就是反復練習,失敗了也不放棄,反復研究自己為什么出錯……”通過不斷地勤學苦練,他在學校舉行的中式面點和西式烹調(diào)制作比賽中接連獲得第一名。
當蘇州市殘聯(lián)的工作人員找到黃浩杰,詢問他是否愿意參加江蘇省殘疾人職業(yè)技能比賽集訓時,他欣然應允。在專業(yè)老師一對一的指導下,他夜以繼日地不斷練習,付出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坝袝r候一站就是8個小時,每天吃完早飯就去練習了,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秉S浩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江蘇省第七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比賽中,黃浩杰憑借出色的發(fā)揮,摘得中式面點項目桂冠。在賽場上,黃浩杰沉著冷靜、積極應戰(zhàn),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運用到每一個細節(jié)上,充分發(fā)揮了不怕苦、不怕累的職業(yè)素養(yǎng)。黃浩杰表示,未來他想成為一名甜品師,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yè);他也會更加腳踏實地、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和素質(zhì),努力學習和工作,實現(xiàn)人生價值。
解讀
受先天限制,黃浩杰可選擇的路其實很少,但他做出選擇后,就一直在努力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靠近,無論前路有多坎坷,都不曾想過放棄。
“成為一名甜品師,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yè)”,在這一目標的驅(qū)動下,他堅定前行,用受限的身體創(chuàng)造出了無限精彩的人生,在異常艱難的境地中愈加顯出不屈的意志和執(zhí)著的精神。他用行動告訴我們,不被限制和定義的人生是靠自己持之以恒的奮斗創(chuàng)造出來的!
王計兵:“趕時間”的詩人
54歲的“外賣詩人”王計兵,小時候因為體弱多病,初中沒讀完就被父親送到了武術學校。后來,他去建筑工地打工,一有空就去舊書攤蹭書看。之后他陸陸續(xù)續(xù)換過很多工作,撈過沙子、撿過破爛、擺過地攤、送過外賣……但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他都始終沒有放棄寫作,始終不曾改變對寫詩的執(zhí)著與熱愛。在工作間隙,他堅持用文字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寫下了4000多首詩。正如他在自己詩集的序言里所寫的:“最困難的時候,寫作是唯一能給他內(nèi)心深處帶來快樂的事?!?/p>
在王計兵的詩歌里,飛奔的外賣員是一群永遠在“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父親是“五彩畫布上一滴墨”;愛情是“母親偏癱如北坡,唯有父親日夜照料”;而生活則“像一面斜坡,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如果人是一株的植物,詩歌就是豎起的棚架,為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正如王計兵的一句詩:“生活給了我多少積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p>
解讀
因為堅持不放棄,所以被更多人認識;因為堅持不放棄,所以實現(xiàn)了自己熱愛的夢想。堅持確實是突破自我的法寶,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王計兵很可能早早地就丟掉了自己在創(chuàng)作上的天賦,很可能在生活的打壓下變得平淡、無趣、頹廢,但是他沒有。因為對熱愛的堅守,他以清醒、悲憫、睿智的文字,從容地表達著小人物的生命價值。
我們或許也曾有過青春的壯志、有過對某一事物的熱愛,但是很少有人能夠?qū)⒛晟贂r的夢想和熱愛始終落實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最終往往會變得庸庸碌碌、失去光芒。所以,如果你還有熱愛,還有夢想,一定不要放棄,堅持下去,就會擁有別樣的人生!
烏海:蝶變的“綠色傳奇”
位于烏海城市中心的甘德爾山,對于烏海人來說不僅是一座巍峨連綿的高山,更是半個世紀以來烏海人民不向惡劣的環(huán)境低頭,大力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不屈不撓持續(xù)播“綠”的真實寫照。
2005年以前,甘德爾山西麓還叫白獨貴灣,是烏蘭布和沙漠跨越黃河進入烏海形成的面積近20平方公里的風積流動沙地。這里沙濤洶涌、寸草不生,每遇大風更是沙塵彌漫。這座橫在城市中心的沙地不僅阻礙著烏海的城市發(fā)展,還對西北、華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了威脅。
2005年,烏海市開啟了對甘德爾山的生態(tài)治理之路。最開始這里沒路、沒水、沒電,風大沙多的地方,前一天剛種下樹,第二天就會被風吹倒。但大家沒有氣餒,將每棵樹當作孩子來呵護,并引進節(jié)水灌溉技術進行種植灌溉,使得樹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一代代烏海人以其堅韌的品質(zhì),數(shù)十年如一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向沙海宣戰(zhàn),與風沙抗爭。
在100多位生態(tài)建設者日復一日的艱辛付出下,甘德爾山上有了路,通了水、電,綠色也由點到面,一點點變大。如今的甘德爾山已變成了綠意盎然的甘德爾山生態(tài)文明景區(qū),推門見綠,移步是景,不僅遏制住了全市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的情況,更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安全。
解讀
綠進沙退,不僅書寫了烏海人波瀾壯闊的治沙傳奇,也書寫了烏海人守衛(wèi)家園的壯麗詩篇。能夠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惡劣環(huán)境中與風沙抗爭、為后代播種,靠的不僅僅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持之以恒的耐力。由此可見,環(huán)境保護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凝心聚力,并在日常生活中點滴落實。只有我們真正把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刻在心里,并養(yǎng)成習慣,堅持下去,這些微小之力才有機會形成合力,影響到周圍的環(huán)境,甚至是地球的生態(tài)。
烏海治沙人用勇氣和毅力守護了自己的家園,書寫了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的奇跡。在這里,人進沙退、綠進沙退的故事仍在不斷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