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美玲
摘 要 《海燕》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散文詩代表作,詩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藝術手法,描繪了一只身處暴風驟雨之中的海燕,文中海燕象征了積極斗爭的革命者,并在與海鷗、企鵝等的鮮明對比中,熱情贊揚革命者無私無畏、勇敢向前的精神。基于《海燕》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基調,從象征、對比和擬人等層面,深入解讀其藝術手法,感悟文中的詩意語言和精妙修辭。
關鍵詞 《海燕》? 藝術手法? 解讀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選入了高爾基的名篇《海燕》。高爾基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贊頌勇于抗爭的革命者而創(chuàng)作了這篇激情澎湃、氣勢昂揚的散文詩。文章以正面和負面、贊頌和批判相交融的方式,預示了黑暗統(tǒng)治必將走向覆滅、革命者即將迎來勝利的光明前景。結合文本內容,從不同的層面對其藝術手法進行解讀和分析,體會其藝術特點和語言風格,理解散文詩中迸發(fā)的濃烈情感,由此獲得思想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共鳴。
一、聚焦散文詩的象征手法
作家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抓住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借助某一個或者某一類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抽象的概念或者情感,這種藝術手法便是象征。象征能夠增強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將一些難以體會、難以理解的感情,以具象化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來,折射出作家自身的深厚情感、反映客觀現(xiàn)實?!逗Q唷分凶钔怀龅乃囆g手法是象征。這里我們重點分析高爾基為何要采用象征手法、文中象征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等問題,探討象征手法的文學價值。
高爾基在創(chuàng)作《海燕》時,正值社會敏感時期,人們尚不能自由地表達見解和想法。所以,高爾基以一種隱晦的方式發(fā)表言論、抒發(fā)情感。在明確這一社會背景后就會發(fā)現(xiàn),文中出現(xiàn)的客觀景物和事物,都帶有象征色彩、具有深厚內涵。文章開頭,高爾基以“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起勢,將“大?!薄盀踉啤薄翱耧L”等意象融為一體,運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面上描繪了大海上瞬息萬變的氣候和形態(tài),實則是以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映襯當時俄國國內局勢和統(tǒng)治的變化,突出海燕的勇敢無畏。結合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不難發(fā)現(xiàn),高爾基筆下所描繪的事物,皆具有象征色彩,如“海燕”象征著不畏艱險、英勇向前的革命者,“暴風雨”象征著國內瞬息萬變、異常嚴峻的局勢,“大?!毕笳髦鴵碜o革命的廣大人民群眾,而“海鷗、企鵝”等則象征著眷戀短暫的安逸、逃避革命的享樂者。作者通過象征手法將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國內局勢描繪出來,隱晦地展現(xiàn)出了社會形態(tài)。
在文中,作者具體描寫了海燕在大海上振翅高飛、對抗狂風驟雨的場面,或是“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或者“叫喊著,飛翔著”,即使暴風雨即將或者已經到來,勇敢的海燕一直保持戰(zhàn)斗的姿態(tài),英勇地對抗和搏擊。這是一種極具象征意味的寫作手法,不僅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海燕的自信與勇敢,還能在海燕這一形象中直觀地體會到革命者奮勇抗爭的態(tài)度。與此同時,象征手法的有效運用,也加強了整首散文詩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蘊意。
二、著眼散文詩的對比手法
在通篇運用象征手法的同時,作者將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象融合起來,采用了對比藝術手法,在對比的過程中凸顯出不同事物和意象的特征,不僅再現(xiàn)了海燕搏擊長空、對抗暴風驟雨的宏大場面,還進一步突出了海燕的象征意義及作者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
“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再現(xiàn)了海燕在烏云和大海之間的飛行形態(tài),描繪了海燕英勇無畏的姿態(tài),并以“它叫喊著……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等語句,將海燕在暴風雨來臨前、正要到來等不同階段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重在表現(xiàn)海燕自始至終的堅定態(tài)度,她們無所畏懼地翱翔在大海之上、烏云之中,即使面臨著暴風驟雨也毫不退縮。在描繪海燕的同時,作者也穿插了對海鷗、海鴨和企鵝等動物的描寫,如“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也在呻吟著……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等。這些動物在暴風雨中的表現(xiàn)與海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出海鷗、海鴨等一眾事物在暴風雨來臨前恐懼、膽怯的狀態(tài)。這進一步映襯了海燕的堅定、無畏和勇敢。這兩組形象所產生的對比效果,體現(xiàn)了作者的真實情感以及對革命的樂觀態(tài)度。
在高爾基的眼中,無論暴風雨來臨前和來臨時的場景多么猛烈,海燕都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這與不斷英勇斗爭的革命者有著相同的特征,他們即使是在十分惡劣的環(huán)境和局勢下,也一直堅定革命信念,積極與黑暗的統(tǒng)治作斗爭,而那些如海鷗、海鴨一般的享樂者,他們的所作所為也終將得到相應的后果。
“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文中的“波浪”是“海燕”的同盟者,它與海燕有著相同的理想。面對著越來越暗的烏云,波浪沒有畏懼,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沖向高空,體現(xiàn)了革命者以及革命聯(lián)盟者(廣大先進的人民群眾)奮勇抗爭、無畏壓迫的革命態(tài)度。作者以對比手法描寫了兩組相互對立的意象,不僅突出了海燕形象的典型特征、增強了整篇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表現(xiàn)力,傳達了“革命終將勝利、黑暗統(tǒng)治必將失敗”的革命信念,以這種隱晦又生動的方式,鼓勵了當時參與革命以及意在參與革命的人們,對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辨析散文詩的擬人手法
《海燕》是一首具備獨特藝術風格和文學特征的散文詩,它兼具了散文和詩歌兩種體裁的特點。從總體上看,散文詩雖然沒有嚴格的押韻,但是其語言簡潔、凝練、富有美感,具備了詩歌語言的特征。而且,作者以擬人的方式,賦予了海燕、海鷗等動物以及烏云、波浪等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特征,這種手法不僅加強了整篇散文詩的表意功能,也強化了其抒情色彩,提升了散文詩的藝術表現(xiàn)力、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海燕》一文中,作者多次運用“叫喊”“大笑”等具備擬人特征的詞匯,描繪海燕的外形、叫聲,用以表現(xiàn)海燕矯健的身姿、鏗鏘有力的叫聲以及搏擊長空的姿態(tài)。同時,在渲染外在環(huán)境時,作者采用了“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倒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等形式,連用了“抱”“甩”“摔”等多個動詞,將人的特征附著在狂風之上,不僅再現(xiàn)了狂風肆虐的場景、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進一步映襯出海燕的勇敢和堅定。又如“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眾所周知,“笑”是人類特有的神態(tài),但是在這里,作者卻用“笑”來描寫和形容海燕,以一種擬人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海燕對暴風驟雨的不屑。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仍然展示自己高傲的姿態(tài),作者以此方式將自己對海燕的贊美之情盡情地表達出來。
擬人手法可以表現(xiàn)出姿態(tài)高傲、積極樂觀、勇敢無畏的海燕形象。深入分析文中的擬人手法,可以把握文中的藝術特征和表達效果,感受高爾基堅定的革命信念及對革命者的贊揚、崇敬之情。
高爾基在文中描繪了暴風雨來臨前、即將到來時及已經到來時三個階段的場景,象征著真實的社會現(xiàn)狀。在文本解讀中,關注象征手法、對比手法和擬人手法,在明確其語言、藝術風格的基礎上,能深入探究作者贊頌與批判交融的意蘊,體會全文熱烈昂揚的情感基調。
[作者通聯(lián):甘肅臨夏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