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春山
1月20日,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村莊查蘭迪亞(Qalandia)附近,巴勒斯坦民眾在以色列隔離墻上放置國旗,抗議以色列擴大定居點的計劃。圖/視覺中國
10月7日清晨,在密集發(fā)射的火箭彈掩護下,數百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武裝人員對以色列發(fā)起了一次“海陸空全面進攻”。地面上,哈馬斯武裝人員乘坐摩托車,由挖掘機開道穿過邊境線;空中,他們乘坐滑翔傘進入以色列境內;水中,他們駕駛高速快艇抵達以色列海岸。這場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行動,對以色列軍事設施和十幾個城鎮(zhèn)發(fā)起猛攻,造成了以色列的巨大傷亡,包括很多平民。
以色列隨后空襲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進行強硬回擊??偫韮人醽喓紘疫M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召集了約10萬人的部隊。為了徹底接管加沙,以色列政府已經動員了30萬預備役部隊,其中有10萬將直接參與前線戰(zhàn)斗。作為猶太人的母國,雖然西方猶太人經常批評以色列的極右翼政府,但是在生死存亡之際,有能力回來參戰(zhàn)的猶太人正在積極回國參與戰(zhàn)斗。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希臘等國,已有約數萬猶太人正在返鄉(xiāng)途中。此外,大量美國猶太人群體發(fā)起了捐款行動,支援以色列的本次軍事行動。
雖然以色列在地面作戰(zhàn)中具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是陸戰(zhàn)部隊如果進入加沙,將面臨巨大風險,作戰(zhàn)效能很可能大幅度降低。哈馬斯可能從其他國家獲得大量無人飛機,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也可能會積極策應。一旦沖突對峙進入長期化和常態(tài)化,來自其他國家猶太人的人力和財力支持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目前,戰(zhàn)火雖然尚未平息,但以色列國內已經開始反思:面對哈馬斯如此大規(guī)模的軍事進攻,一貫“嗅覺敏銳、消息靈通”的以色列情報部門卻為何毫無反應,讓以色列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美國彭博社認為,這是以色列50年來遭遇的最大一次“情報敗仗”。
今年1月,第五次出任以色列總理的內塔尼亞胡組建了有史以來最為右傾的政府,在巴以問題上更趨強硬,以色列特別在約旦河西岸強化了對巴勒斯坦人的控制甚至發(fā)起小規(guī)模軍事行動,地區(qū)緊張局勢加劇。
根據法新社統(tǒng)計,從今年年初到這次哈馬斯突襲之前,已經有約250名巴勒斯坦人、30多名以色列人在沖突中死亡。今年7月,以色列國防軍對西岸的杰寧地區(qū)發(fā)起大規(guī)??罩泻偷孛娲驌?,這一輪沖突的起因是5月份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格維爾突訪圣殿山(穆斯林稱為“尊貴禁地”)。這是近20年來以軍在約旦河西岸發(fā)動的最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導致巴方十余人死亡、約140人受傷。
在約旦河西岸頻發(fā)大規(guī)模暴力沖突時,加沙地帶的局勢卻相對平靜。比較激烈的一次沖突發(fā)生在今年5月,以軍空襲加沙地帶,炸死另外一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杰哈德的3名高級別成員,以報復杰哈德對以色列本土的火箭彈襲擊。也就是說,近兩年時間里,實力更弱小的杰哈德反而沖在了和以色列沖突的最前端。
以色列上一次對加沙進行大規(guī)模空襲,是在2021年7月。此后,在埃及、卡塔爾和聯(lián)合國的斡旋談判下,以色列政府同意放寬對加沙的居民限制,在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同時換取以色列南部的相對安寧。以色列大概發(fā)放了15000個工作許可,這些人每天都會進入以色列工作。以色列認為哈馬斯不會輕易放棄雙方緩和的機會,也就把更多關注度放在了約旦河西岸?,F在看來,這只是以色列的一廂情愿。
上個月,數百名加沙人持續(xù)在加沙安全圍欄旁進行抗議活動,表達對以色列政府極限施壓的不滿。以色列普遍認為,哈馬斯的示威是想要迫使以色列做出更多讓步,并獲得來自卡塔爾的資金支持。但是現在看來,這些小規(guī)模的集會很可能是為了轉移以色列軍方的注意力,實際目的是在發(fā)動突襲前進行安全圍欄和以色列封鎖區(qū)域的提前踩點。
還有一則信息是在本次突襲之前,神秘的哈馬斯武裝指揮官穆罕默德·戴夫呼吁巴勒斯坦人和其他國家的阿拉伯人加入哈馬斯的陣列,來掃除“占領軍”。但是,這些指向性明顯的信息都被以色列情報部門錯過,最終導致哈馬斯奇襲的成功。
從戰(zhàn)略層面而言,以色列政界和軍方既低估了哈馬斯的真實野心,也輕視了他們的執(zhí)行力。過去5年,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與以色列達成某種形式的長期休戰(zhàn)協(xié)定,以期緩解200萬加沙老百姓的生存困境,并在他的執(zhí)政下讓加沙成為一個穩(wěn)定的微型國家。這樣的信號傳遞,讓以色列誤以為哈尼亞想要尋求通過重組哈馬斯來獲得自己的長期執(zhí)政。
10月9日,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一名巴勒斯坦抗議者在沖突中向以色列軍隊發(fā)射照明彈。圖/視覺中國
10月7日,在加沙地帶城市漢尤尼斯以東的邊境地區(qū),巴勒斯坦人在一輛被摧毀的以色列坦克旁慶祝。圖/視覺中國
在內塔尼亞胡的極右翼政府尋求公開吞并約旦河西岸,部級高官登頂圣殿山并在這一穆斯林的圣地上宣示主權成為常態(tài)后,哈馬斯急切需要越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來對以色列軍隊和猶太“非法”定居點的暴力行為做出反應,不然他們就沒有可能徹底取代阿巴斯領導的法塔赫,成為巴勒斯坦的政權代表。
過去半年,在美國的斡旋下,以色列加緊和沙特嘗試雙邊關系的正?;?,這對于巴勒斯坦無疑是晴空霹靂,一旦協(xié)議達成,就更沒有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間了。哈馬斯必須押上所有身家性命放手一搏,從而讓各方都正視自己;而且現年87歲的阿巴斯已經是中東乃至全球最為年長的領導人之一,哈尼亞必須通過特殊行動來確立自己的繼任者地位。如此明顯且強烈的訴求必然推動哈馬斯采取更為極端的措施,而以色列竟然沒有提高防范。
正如彭博分析師亞倫·米勒所言,以色列沒有想到哈馬斯會膽敢冒險進行大規(guī)模越境攻擊,而以色列在加沙周邊地區(qū)的防衛(wèi)也存在也明顯不足。
面對這次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國家情報局摩薩德前局長哈勒維坦言,他們對這次的襲擊行動毫不知情,以色列沒有收到任何形式的警告,7日上午爆發(fā)的戰(zhàn)事令人感到驚訝,以色列不知道哈馬斯擁有如此數量的彈藥。
這次突襲,是2005年以色列撤離加沙以后首次有哈馬斯的武裝分子深入以色列腹地進行無差別襲擊。對于如此大規(guī)?;鸺龔椀膩碓?,哈勒維認為制造火箭的材料應該是通過海上走私進入了加沙并在當地完成組裝,而且是在以色列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進行了演練。
10月7日,以色列北部城鎮(zhèn),以色列預備役士兵在排隊登記。圖/視覺中國
以色列預計,哈馬斯的這次全方位突襲是數月周密部署的結果,而且采用了滑翔機載人、推土機沖卡、無人機襲擊坦克車等新型作戰(zhàn)方式,這種明顯的策略轉變必然受到了其他中東國家的支持。在完成突襲后的第二天,哈馬斯發(fā)言人就公開承認并感謝了伊朗的支持。
以色列情報專家分析,本次哈馬斯的突襲行動有數百人參與其中,這表明哈馬斯早已徹底清除了打入內部的以色列線人。同時為了避免信息攔截,哈馬斯的情報傳遞可能用冷兵器時代的人肉傳送來完成。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貝爾認為,以色列缺乏哈馬斯軍事指揮部內部的消息來源,這是一個巨大的失敗。加沙被徹底封鎖以后,以色列人反而完全進不去了。而且在對以色列斗爭這么多年以后,哈馬斯也養(yǎng)成了尋找非無線電通訊傳輸的習慣,能被以色列偵測到的通訊手段就盡量舍棄,直到最后一刻都對行動絕對保密,這才做到了讓以色列完全反應不及。
以色列錯過的其他重要信息,還包括哈馬斯在過去兩年已經悄悄完成了內部的火箭彈系統(tǒng)升級。從這次的突襲看,哈馬斯徹底研究了以色列反火箭彈系統(tǒng)“鐵穹”。想要避開“鐵穹”的追蹤和半空攔截,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往同一個方向密集發(fā)射數百枚火箭彈,主打一個措手不及?!拌F穹”的攔截精準度雖然很高,但是一套系統(tǒng)的塔米爾(Tamir)攔截器數量相對有限,重新裝載需要一定的時間。
根據一些情報專家的分析,哈馬斯在這次突襲中已經開始使用一種叫做“Rajun”的新型發(fā)射系統(tǒng),發(fā)射效率和精準度已經大為提高,這也導致“鐵穹”的應對效果不如以往,有不少火箭彈沒有被攔截,隨后成功命中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地區(qū)的重要目標。
此外,在針對哈馬斯的通訊攔截方面,以色列也表現不佳。以色列雖然擁有監(jiān)控加沙地區(qū)通訊的主導能力,也能輕易破解該地區(qū)的加密通訊技術,但是本次哈馬斯突襲以前卻沒有得到任何信息,的確讓人頗感意外。美國也同樣在事前沒有收到任何警告情報,美國內部已經表明會檢討并找出是在哪方面出了問題。
對于突襲事件是否構成情報失靈,以色列國防軍一再回避這個問題。以色列軍方發(fā)言人赫克特在回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問時說,以色列關注當前戰(zhàn)事并全力保護平民安全,情報問題以后再談。
以色列國內已經有數個政治實體,將這次以色列“海陸空全面失守”的矛頭直指內塔尼亞胡強推司法改革帶來的政治亂局。他們認為,遭到大規(guī)模抵制的司法改革已經影響了以色列軍隊及情報機構的正常運作,沒想到敵人的攻擊來得這么快。
以色列自今年1月份開啟的司法改革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有超過300萬以色列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改革企圖。但是,改革法案最終在7月24日獲得通過。這造成了以色列社會的巨大撕裂,當時聲稱拒服兵役的預備役軍人就超過了1萬名。
以色列陸軍參謀長阿維夫·科查維曾經斷言,司法改革案獲得通過后,軍隊效率將受到切實的損害。而包括以色列國防軍、摩薩德和國家安全局辛貝特在內的前高官也都支持陸軍參謀長的聲明。
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支持者原本期待本屆政府能對巴勒斯坦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甚至直接宣布將約旦河西岸并入以色列。但是隨著輿論抨擊內塔尼亞胡應為這次情報失敗負責,再加上以方傷亡人數的增加,內塔尼亞胡政府也在承受更大壓力,本屆政府應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極端強硬路線是否會有所改變,也仍需觀察。
10月9日,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點亮以色列國旗燈光。圖/視覺中國
10月9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些民眾攜帶以色列國旗參加集會,聲援以色列。圖/澎湃影像
10月8日,美國紐約,一些巴勒斯坦的支持者在時報廣場舉標語、喊口號,聲援巴勒斯坦。此舉招致一些以色列支持者的抗議,后者也組織人群到現場高唱以色列國歌。圖/澎湃影像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改革造成的社會撕裂正在高科技從業(yè)人群中蔓延。以色列工商業(yè)協(xié)會發(fā)表正式聲明,宣稱150家以色列本土中大型科技企業(yè)從7月24日,也就是司法改革案通過的第二天開始停止營業(yè),并呼吁其他公司加入罷工,目的是要求政府停止單方面立法并與民眾進行建設性對話。不過,內塔尼亞胡政府對此并無回應。
高科技產業(yè)是以色列經濟發(fā)展的命脈,一旦有眾多高質量的科技公司選擇撤離,無疑將在中長期對以色列的科技水平和經濟發(fā)展質量帶來毀滅性打擊。多位著名投資人在一份聯(lián)合聲明中指出,以色列高科技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一方面得益于本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支持體系,另一方面在于吸引外資的能力。如果以色列變得不再民主,則外國投資人會大規(guī)模撤離,這無疑將嚴重影響以色列高科技產業(yè)的增長前景和經濟的持續(xù)繁榮。
這也是司法改革可能導致的嚴重負面外溢效應,即便當下的以色列能依靠遙遙領先的軍事實力完成對哈馬斯的復仇并重新接管加沙,但是一旦國家的科技生產率和綜合國力進入長期的下降通道,以色列在應對巴以沖突上的安全優(yōu)勢也將遭遇嚴重挑戰(zhàn)。
以色列媒體《耶路撒冷郵報》評論稱,以色列全國上下都還彌漫在一種恐慌情緒中,因為所有以色列人都已經習慣了在巴以沖突中的優(yōu)勢地位,認為自己很安全。但是現在網絡上到處都是哈馬斯抓走以色列人質的短視頻,無數的本國國民在網上發(fā)布尋找失蹤親屬的求助信息,這種優(yōu)勢心理突然轉變所帶來的影響,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