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倉,漆燚,殷豪,劉洋
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襄陽 441057
機床滑軌的作用是導向和承載,引導運動部件沿一定軌跡準確地運動,并承受運動部件及其上安裝件的自重和切削力[1]。滑軌聯(lián)接的截面構型指滑軌縱向橫截面上所具有的不同形狀。機床滑軌聯(lián)接面有多種不同的構型,常用的有矩形滑軌、三角形滑軌和燕尾形滑軌等[2]。
本文淺析一種后滑軌組件加工穿孔的質量問題。分析后滑軌組件加工穿孔缺陷產(chǎn)生的原因[3],通過制定針對性的返修技術方案,對技術方案進行實際驗證,后滑軌組件最終達到了產(chǎn)品使用要求,大幅減少企業(yè)損失,為類似產(chǎn)品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新方法和思路。
一種后滑軌組件主要由底座、左滑軌、右滑軌及標準件組成,滑軌聯(lián)接面的構型為矩形滑軌。底座為焊接結構件,左滑軌、右滑軌與底座分別采用螺釘加平墊、彈墊聯(lián)接結構。后滑軌組件截面如圖1所示。
圖1 后滑軌組件截面示意
后滑軌組件中左滑軌、右滑軌為左右對稱件,左滑軌、右滑軌軌道面及矩形滑槽面均需要裝配成為部件后機械加工,以滿足圖1所示尺寸和公差要求。
左滑軌、右滑軌的加工工藝路線為:下料→去應力退火→校正→刨→粗銑→鉗→調質→校正→半精銑→鉗→精銑→鉗。后滑軌組件的加工工藝路線為:裝配→精銑→化學鍍鎳。左滑軌、右滑軌加工工藝路線長、工序多,加工周期長。
后滑軌組件機械加工完成后,在后滑軌組件的右滑軌機械加工面上發(fā)現(xiàn)多處穿孔質量問題,如圖2所示,穿孔位于螺釘聯(lián)接右滑軌的位置。右滑軌軌道表面油槽局部破損,導致油槽無法存油;同時,多處滑軌面發(fā)現(xiàn)飛邊,這樣會極大地增大滑軌接觸摩擦力,嚴重影響后滑軌組件的功能實現(xiàn)。
圖2 后滑軌組件穿孔
游標卡尺可測量加工件螺紋的尺寸以及螺紋底孔深度。對在制品右滑軌螺紋底孔深度進行檢測,如圖3所示,發(fā)現(xiàn)部分右滑軌φ8.5mm螺紋底孔深度不一致,游標卡尺測量螺紋底孔深度為21~28mm不等,超過了圖樣孔深21mm的要求。
圖3 右滑軌截面示意
擰下后滑軌組件右滑軌面穿孔位置的M10×25mm(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后,用游標卡尺對φ8.5mm螺紋底孔深度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穿孔位置右滑軌螺紋底孔深度均≥23mm,螺紋底孔深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尺寸超差,不滿足圖樣要求。
后滑軌組件中右滑軌截面如圖4所示。右滑軌螺紋底孔位置的有效壁厚為30mm(見圖3),底面兩側倒角9mm×45°。半精銑工序鉆φ8.5mm螺紋底孔,選用直徑8.5mm直柄麻花鉆(GB/T 6135.2—2008),圖樣要求螺紋底孔深度21mm,加上鉆頭頭部尖角尺寸約2.5mm,底孔最大深度≤23.5mm。右滑軌裝配前需精銑底面,精銑后底面兩側倒角為8mm×45°,可以計算出精銑加工量為1mm,以保證右滑軌安裝的底面基準。后滑軌組件中后滑軌螺紋底孔位置的壁厚為27mm(見圖4),兩道油槽尺寸為4mm×2mm(2處),油槽深度2mm,后滑軌螺紋底孔位置的壁厚減去油槽深度2mm,再減去精銑加工量1mm,與右滑軌截面進行比較,經(jīng)過尺寸鏈進行計算,計算得出后滑軌螺紋底孔位置的有效壁厚僅為2.5mm。
圖4 后滑軌組件中右滑軌截面示意
從右滑軌單件和后滑軌組件加工尺寸鏈計算可以看出,右滑軌半精銑工序鉆φ8.5mm螺紋底孔深度尺寸超差是造成后滑軌組件機加面穿孔質量問題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
對φ8.5mm螺紋底孔深度超差的后滑軌組件和右滑軌單件進行返修,制定具體返修方案如下。
“咦?”唐小果見糖龍變成這樣,就壯著膽子把它提了起來,把它的龍須拉得細長。見糖龍沒有任何反抗的跡象,唐小果一邊將它捏在手里把玩,一邊質問道:“你是誰?捉弄我的是不是你?你真的是龍嗎?你會騰云駕霧、呼風喚雨嗎?為什么來到我房間?”
對于φ8.5mm螺紋底孔深度尺寸超過21mm的右滑軌進行返修,如圖5所示,詳細返修流程如下。
圖5 右滑軌返修示意
1)右滑軌翻面,先從φ8.5mm螺紋底孔處用直徑5mm直柄麻花鉆(GB/T 6135.2—2008)鉆頭鉆φ5mm通孔;然后翻面,從背面鉆錐孔與φ8.5mm底孔接平,孔口形成焊接坡口。
2)準備M10×20mm(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若干,在螺釘中心位置鉆φ2mm通孔,備用。
3)用前端加石棉墊的上述M10×20mm(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從底面擰到右滑軌M10螺紋孔中,石棉墊至滑軌面,預留6mm左右用于補焊。
4)補焊:采用鎢極氬弧焊,焊絲規(guī)格:ER50-6、φ2.0m m,電流I=90~120A,氣體流量8~12L/min,焊接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缺陷。
5)焊后拆除螺釘,矯正右滑軌上下左右四面,保證底面平面度≤0.5m m,左右側面平面度≤0.5mm。
6)轉機加:對矯正后的右滑軌進行機械加工,底面去除量1~1.5mm,上平面見光即可。
右滑軌返修后經(jīng)過檢驗,合格后轉入后滑軌組件裝配工序。
對后滑軌組件中產(chǎn)生穿孔質量問題的工件進行返修,如圖6所示,制定具體返修方案如下。
圖6 后滑軌組件返修示意
1)檢驗后滑軌組件左右滑軌面,標記待修孔的位置。
2)準備M10×25mm(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若干,在螺釘中心位置鉆φ2mm通孔,備用。
3)后滑軌組件翻面,底面朝上,逐個拆M10×25(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φ8.5mm螺紋底孔處用直徑5mm直柄麻花鉆(GB/T 6135.2—2008)鉆頭鉆通孔φ5mm。
4)后滑軌組件再次翻面,鉆錐孔與φ8.5mm底孔接平,并倒角形成焊接坡口。
5)裝入中心鉆孔的M10×25mm聯(lián)接螺釘,螺釘端頭加石棉墊作為焊接襯墊,石棉墊至滑軌面預留5~6mm用于補焊。
6)重復步驟3)~步驟5)。
7)清理待焊位置油污等。
8)補焊:采用鎢極氬弧焊,焊絲規(guī)格:ER50-6、φ2.0mm,電流90~120A,氣體流量8~12L/min,焊接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缺陷;蓋面焊時可用φ17mm×φ11mm(外徑×內徑)、厚度2mm的保護環(huán)對滑軌軌道表面油槽棱邊進行保護,防止焊接燒蝕油槽棱邊。
9)逐個拆掉中心鉆孔的M10×25mm聯(lián)接螺釘,換裝M10×25mm(GB/T 70.1—2008)聯(lián)接螺釘。
10)對補焊的后滑軌組件進行機械加工。
11)后滑軌組件轉入化學鍍鎳工序。
后滑軌組件和右滑軌按上述返修方案進行返修,經(jīng)檢驗,未發(fā)現(xiàn)其他缺陷,最終滿足了設備的使用要求。
從后滑軌組件穿孔質量問題件返修的全過程來看,由于單件滑軌孔加工尺寸超差,導致后滑軌組件發(fā)生批量穿孔質量問題,教訓十分深刻。通過制定針對性的返修技術方案,驗證后滿足使用要求。由此應吸取教訓:在產(chǎn)品加工過程中,嚴格按圖樣要求尺寸和公差進行加工。質量部門及加工操作人員須重視,加強生產(chǎn)過程質量控制,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