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目的:研究心梗介入術患者在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時的作用。方法:2020年11月—2023年3月,納入我院70例心梗介入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治療結果、心功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梗介入術患者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可提高滿意率,改善各項康復指征,并有利于心功能的提高。
【關鍵詞】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心梗介入術;血流動力學指標
Effectiveness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hemodynamic index analysis after heart infarct intervention
YANG Li
Dingx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udy of the rol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in the adoption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Methods:From November 2020 to March 2023, 70 patients with heart attack intervention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aking conventional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aking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Comparing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care, treatment outcome, and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increases the satisfaction rate, improves all rehabilitation indications, and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Key Words】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e; Infarct intervention; Hemodynamic index
急性心梗在臨床中十分常見,此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所致,最終會導致患者的心肌陷入極為嚴重的缺血狀態(tài),也會使很多患者的心臟出現(xiàn)供血不足,進一步導致心肌壞死[1]。就當前來看,針對急性心?;颊叩闹委?,主要以介入手術為主,然而對于此類患者來說,在選擇治療過程中,如果缺乏合理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那么患者同樣會出現(xiàn)諸多嚴重的并發(fā)癥,尤其在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心血管事件時,后果將更加惡劣[2]。所以為了防止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并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預后,對于此類患者應當進行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干預,方能使其進一步提升康復水平,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20年11月—2023年3月,選取我院70例心梗介入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男15例,女20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5.36±1.64)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4±0.61)年;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8~69歲,平均年齡(55.97±1.52)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87±0.24)年。兩組以上資料可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1)提供優(yōu)良的就診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病區(qū)。整體醫(yī)療環(huán)境應當保持安靜、整潔,氛圍舒適。每日定期打掃,及時開窗透氣,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動;同時為患者設定適宜的溫濕度,保證室內(nèi)光線與晝夜節(jié)律一致。(2)院內(nèi)有明確醫(yī)療制度規(guī)定嚴禁醫(yī)護人員在病區(qū)內(nèi)聊天、討論患者病情、大聲喧嘩等。(3)在白天陽光充足時應當關閉大燈,拉開窗戶,充分利用日照自然光。夜間休息時可將大燈光源適當減弱或關閉,在患者床單元周圍加設輔助燈源,以減少強光刺激。對于使用約束帶的患者,應當每1h放松1次,并對患者受壓肢體進行按摩,協(xié)助康復護理師實施早期康復訓練,并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加快疾病轉歸。
觀察組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內(nèi)容為:(1)針對心梗介入術后患者,在實施運動訓練時,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主要可分為呼吸、關節(jié)、生活三大板塊的訓練,而具體的訓練重點應當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展開,其目的在于恢復患者的心排血量、增強心肌力,同時對于冠狀動脈血流量也有較大提升。運動訓練時選擇深呼吸、吹氣球、吹瓶等方式,患者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和肺不張發(fā)生率顯著降低。還可以針對患者的關節(jié)展開運動,對于大幅度的上半身運動必須在術后6周進行,能夠有效降低傷口疼痛風險,此時胸骨也更加穩(wěn)定。(2)考慮到心梗介入術后,患者在運動訓練時強度應當由低到高、循序漸進,所以康復訓練通常包括三個階段。例如在術后早期進行訓練時,主要以步行訓練為主,因為這一訓練方式極其簡便,而且也容易監(jiān)測。例如選擇6min步行試驗,對心梗介入術康復患者進行訓練時耐受性相對較高,而且也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在術后的一年內(nèi)主要選擇騎腳踏車進行訓練,證明安全可行,對于患者心臟的重新塑造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且也能夠增強患者的耐力。(3)在康復護理過程中飲食的安排和營養(yǎng)的搭配也是恢復健康的一項重要保障,尤其在營養(yǎng)指導過程中,加強相關的健康教育也至關重要,因為很多患者對于營養(yǎng)的搭配缺乏相應認知,所以專業(yè)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營養(yǎng)對于心臟康復的重要性,并能夠正確地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合適的飲食??祻推陂g所選擇的飲食主要以低脂肪、低膽固醇、低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除此之外,術后患者也需要長期應用抗凝藥,所以需要考慮食物與藥物間是否發(fā)生拮抗作用,例如菠菜、土豆、番茄等對于抗凝藥容易產(chǎn)生拮抗作用,所以如果長期使用相關的食品,則需要對抗凝藥物的用量加以干預,以此來保障凝血酶原時間的穩(wěn)定性,所以在營養(yǎng)指導過程中,除了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觀念外,也需要考慮藥物和食物間的相關作用,積極對飲食進行調(diào)整,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恢復健康。(4)考慮到心梗介入術患者在術前和術后容易存在較多的心理問題,例如很多患者在手術前后會擔心手術的效果,同時因為睡眠、經(jīng)濟、精神、創(chuàng)傷等問題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焦慮、抑郁心理,而這些心理如果長期無法得到干預,容易使他們對治療和康復產(chǎn)生消極心態(tài)。出院后應當加強回訪心理疏導,尤其在隨訪過程中,不局限于電話或上門,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患者的心理耐受能力,加強他們對疾病的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滿意率指標滿意、良好、一般、不滿意。康復指征為:導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耗時,數(shù)據(jù)由護理人員統(tǒng)計,以實際為準。心功能以GE Vivid 7彩色超聲診斷儀測量: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滿意率對比
滿意度的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2.2 康復指征對比
比較兩組康復指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 護理前后的心功能水平對比
兩組護理前心功能沒有較為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心肌梗死在臨床中發(fā)病率相對較高,此病有著致死率、致殘率高,且治愈率低的特點,發(fā)病后常表現(xiàn)為冠狀動脈阻塞、血流中斷,致使心肌缺氧缺血,即便搶救成功的患者仍然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風險[4-5]。目前在此病的治療中,長期藥物干預是主要措施,不過患者的耐受性相對較差,且對生活質量容易造成影響,因此心肌梗死介入術在該病的治療中應用面積日益廣泛[6]。不過治療結束后,科學的護理措施和有效的心臟康復能夠顯著提高整體的治療效果。
從本文研究中可以進一步看出,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治療結果、心功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臟康復護理的應用能使患者的肢體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提高[7]。在此次心臟康復實施的過程中,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結合康復訓練和臨床路徑,確定更好的康復計劃,對康復的促進非常有利。而經(jīng)護理后,患者的運動耐力、心臟應激能力等均得到明顯的改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8]。尤其在心臟介入術治療后,通過向家屬以及患者介紹詳細的治療方案,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訓練方式,避免后續(xù)居家護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機性,使其康復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也進一步優(yōu)化了患者對該病危險因素的認知,積極改善了預后。不過考慮到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相對較多,再加上患者年齡普遍較大,合并諸多基礎類疾病,通過心臟康復干預,加強基礎疾病的治療,對于異常者及時停止心臟康復訓練或降低訓練量,確??祻妥o理工作平穩(wěn)開展[9]。
綜上,心梗介入術患者采取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可提高滿意率,改善各項康復指征,并有利于心功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護理學會老年護理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xié)會臟器康復專業(yè)委員會,等.心臟康復護理專家共識[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16):1937-1941.
[2] 趙曉紅,暨銘堅.心臟康復護理在肺動脈高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2022,44(3):478-480.
[3] 宋萌,吳楠,余旻虹.早期新型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22,28(7):32-35.
[4] 陳瑩瑩,黎萬匯,江瑩,等.基于ICF框架的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護理評估類目的Rasch模型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4):613-619.
[5] 鄒林,王建飛,汪貴忠,等.思維導圖式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在冠心病經(jīng)皮冠脈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2,28(33):4672-4677.
[6] 王柳柳,衛(wèi)煒,湯衛(wèi)紅.心臟康復護理在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2):100-102.
[7] 陳爽,劉靜,李永各.基于行為轉變理論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臟術后患者心功能、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1):3940-3944.
[8] 劉艷瓊,郭亞芬.重癥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2,29(8):35-39.
[9] 翟佳麗.基于醫(yī)護人員支持的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在瓣膜修復合并搭橋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2,29(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