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英 _ 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一小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勞動技術課堂教學應當努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學科的整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變革,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現(xiàn)實的、具有探索性的設計與制作中。
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從刺激—反應的心理測量角度看,動畫的刺激最強,圖形次之,文字最弱。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要選擇合適的色調,合理組織畫面,不僅可以傳播大量教學信息,而且給學生清晰、明快的感受,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布貼繡——生肖”一課,筆者先用計算機播放了一段生動、形象的動畫:森林里的動物在進行跑步比賽,小老鼠站在老牛的鼻子上第一個沖過了終點,最終成為十二生肖的第一位。動畫情境讓學生了解了“生肖”這一概念,同時也讓學生對不同生肖的基本形態(tài)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創(chuàng)設影像情境。勞動課教學,將音像教材等現(xiàn)代教學媒體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入情入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例如,“紙立體橋梁”一課,先播放一段橋梁的影像,展示世界各地有名的大橋,它們造型獨特,有的氣勢雄偉,有的簡單實用。學生們一邊觀看精美的圖片,一邊聽教師的介紹講解。在動靜結合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極大提升了學習效果。
現(xiàn)代教學媒體能再現(xiàn)聲形、圖文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觀察和思考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勞動技術課的教學難點可以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突破,變抽象為具體。例如,“制作小掛件”一課,制作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難點。筆者把制作的過程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先把各部分分解,再展示如何切割、粘合、調整。學生看后一目了然,很快就掌握了制作要領。再如,“包裝盒”一課,筆者為學生提供形象、清晰的圖片動畫,由拆開的包裝盒六個面的平面圖變成一個立體的包裝盒,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這樣就更容易突破難點,促進知識遷移,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勞動技術課教學中,示范操作往往可視范圍小,很難讓每個學生都觀察清楚。利用多媒體展示平臺,可以將示范操作的整個過程清晰地投放到大屏幕上,讓每個學生都能觀察清楚。例如,在學習“中國結——吉祥結”編結課時,雖然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吉祥結的制作步驟,但是在實際編結時還是不能夠掌握要領。這時筆者利用視頻直接演示編結方法,反復細致地展示給學生,并通過一些特寫鏡頭對關鍵、細微部分進行放大、突出,使學生觀察得更準確、更全面。在學習過程中,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加強了學生對吉祥結技法的掌握,也獲得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