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哲 李海文
1940年我回到國內(nèi)時,毛主席在黨內(nèi)的領導地位已經(jīng)牢牢地確定了。但他每走一步都要再三試試,對大小事都是如此,都要摸準、吃透,要有十分把握才做。在用人方面尤其謹慎。一定要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你的能力、為人和表現(xiàn)如何,才決定是否起用。主席常講,看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1943年1月,我到邊區(qū)保安處去工作,后又被派到綏德、關中。經(jīng)過幾年基層工作的考驗,到七大之后,主席大概認為可以使用和信賴我,于是讓我擔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他這樣對我說:“現(xiàn)在你擔任了書記處辦公室的工作,我有事就可直接找你,有話也可以找你談了,比你在弼時同志處工作時要方便得多?!逼鋵嵨覐?940年末起一直為他做俄文翻譯。
主席很注意團結(jié)干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反復地講對敵要狠,對內(nèi)要和。
張聞天的理論修養(yǎng)較高,有威信,但對問題的態(tài)度有時沒王稼祥那樣明朗。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投的一票起了關鍵性作用,主席十分重視此事。主席很注意團結(jié)他們,請張聞天和中央的五位書記一起住在棗園;整風時讓王稼祥當中央高級學習組組長、國際政策研究室主任。國際政策研究室成立時,召開成立大會,主席不但出席而且親自主持。
主席讓他們參加重要的座談會,出席中央會議、政治局會議。不僅對他們?nèi)绱?,對他們的部下,如中宣部副部長吳亮平等,也吸收列席政治局會議,對他們在生活上的照顧更不消說了。
遵義會議后,對遵義會議決議不理解,頂?shù)米顓柡Φ氖莿P豐,但主席對他也是采取團結(jié)的態(tài)度。
1937年底,王明從延安到了武漢。當時,武漢有政治局委員四人:王明、周恩來、博古、凱豐。王明企圖搞成第二中央,對這點凱豐是不同意的。毛主席把這些都記在心里。
1942年,主席在延安作《反對黨八股》的報告,讓凱豐主持會議,并講話。
凱豐是個有主見的人,頭腦清楚,不盲從,不人云亦云。七大閉幕后,軍委召開座談會批評彭德懷,找了許多老干部,特別是蘇區(qū)的干部,范圍較廣,連我的夫人周惠年(她在蘇區(qū)待的時間很短),也接到通知參加了會議。凱豐卻不出席會議。一天他到棗園來玩,對我談了一點情況。凱豐認為,彭總在理論上,出謀定計方面都不如主席,但是他性格耿直,擁護真理、堅持到底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即使凱豐有不同的看法,主席仍是團結(jié)他、任用他。
主席很重視地方干部,他講過:“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必須團結(jié),必須反對宗派主義傾向。”他也反對“山頭主義”:“只有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團結(jié)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長了,并提拔起來了,根據(jù)地才能鞏固,我黨在根據(jù)地內(nèi)才能生根,否則是不可能的?!彼麖娬{(diào)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要互相取長補短,他特別講道:“外來干部比較本地干部對于熟悉情況和聯(lián)系群眾這些方面,總要差些。拿我來說,就是這樣。我到陜北已經(jīng)五六年了,可是對于陜北情況的了解,對于和陜北人民的聯(lián)系,和一些陜北同志比較起來就差得多。”
主席看人不僅從大處著眼,而且也注意一些小事,觀察你的衣著、表情、言談和舉止,以了解你的思想、品德和行為。比如,我在國外住得較久,養(yǎng)成打手勢的習慣。西方人認為打手勢可以加重語氣,主席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年輕人在年紀大的人面前、在長輩面前不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后來,李立三對總理講:師哲在蘇聯(lián)做保衛(wèi)工作的,講話用辭一貫粗魯??偫磙D(zhuǎn)告主席。主席一聽心里自然明白,說:我還是用師哲當翻譯。主席用人考慮很周到,不僅看你的表現(xiàn)、才干,還要看你的歷史、社會關系、工作態(tài)度以及所能起到的作用。因李立三在蘇聯(lián)受過冤枉,坐過牢,他如果用李立三當翻譯,蘇聯(lián)會怎么想。我出國時,主席請劉亞樓做翻譯。
我在主席身邊工作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共約十八年之久,從未看到他發(fā)脾氣以至于到了拍桌子打板凳的程度。他是很有涵養(yǎng)的。有一次,我對他說:“主席,我很佩服你的沉著冷靜,有涵養(yǎng)、不發(fā)大脾氣?!?/p>
他說:“我不是不生氣,有時幾乎氣炸了肺。但我知道應該盡量克制容忍,勿現(xiàn)于辭色?!边@就更不容易了。
主席的目光炯炯有神,非常敏銳。他狠盯你一眼,就能使你知道自己錯了。他講話很注意邏輯,也很注意分寸。我在他面前講話,有時講錯了一句話或一個詞,他就用眼睛盯著我,說:“你再講一遍?!本瓦@么一句話,便能提醒我,使我馬上發(fā)覺自己講錯了,趕快糾正。
我們住在棗園時,時常到楊家?guī)X禮堂看戲。主席坐宋慶齡送的一輛救護車。許多青年人向車上爬,凡是擠上來的都可以去禮堂,主席從不干涉。大家坐定了,在路上,有時主席問問他們,是哪個單位的,叫什么名字。講話時,他的眼睛注視著對方。事后,這些年輕人對我講:“我看見主席就害怕。他望著我,幾乎要把我看穿了?!?/p>
主席的厲害也就在這個地方,他把什么事都要看穿,弄個明白。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專注,入木三分。
主席對干部是愛護的,特別是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你做了錯事,他要是處罰你,就表明這件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他不再記在心上。初進中南海時,我去豐澤園,偶爾看到有的工作人員站在院子里曬太陽,滿頭大汗,卻一動不動。別人告訴我:“你不要管,這是主席罰他們呢。”主席不是朝三暮四的人,干什么事一定要干到底,要干出個結(jié)果來。如果被罰站的人中途走開,那,主席就不能原諒了。主席處罰人就是這樣,處罰了,很快也就原諒了。
主席生活簡樸,從不挑剔。只是愛抽煙、喝茶。偶爾搞到鮑魚、魷魚,可以吃,沒有,不吃也沒關系。他進了城,生活改善了一點,也就是每周吃一兩次紅燒肉。
主席自己有個小灶,有炊事員專門給他做飯。他的作息時間與眾不同,大多是白天睡覺,夜里工作。有一段時間有人要求中央領導人過集體生活。辦公廳決定首長們都到飯廳吃飯。主席來了吃了幾口米飯,說:“這是什么東西?稀飯不是稀飯,米飯不是米飯?!?/p>
我說:多數(shù)人都要求把飯做得軟些。
他說:“那要牙齒干什么?!”就吃了這么一次,他再也沒有來過。主席吃飯十分簡單,生活一貫簡樸,他的炊事員、理發(fā)員、司機一直跟著他,都從陜北到了北京。
主席一心為公,身體力行,不僅將全部的精力獻給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和中華民族的繁榮、強盛、獨立、自由、自主的事業(yè),而且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弟、妹妹、妻子及其他親屬參加革命,為革命獻出了六個人的寶貴生命。這種情況不僅在黨的高級干部中,就是在全黨黨員中來說也是少有的。毛主席就憑這幾點:一、絕不愛錢,不為私;二、不讓親屬子弟沾公家的光;三、全心全意奉公;四、犧牲自己及親屬。我們還能再說什么,還有什么苛求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主席也有弱點、錯誤,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弱點是出國次數(shù)少,對國外、國際的事了解得少些。他總是以中國人的意識、思維方式進行邏輯推理,這是不夠的。只有我們兩人在一起時,我才用聊天、講故事的方式談出我的想法,用以提醒他體察國外的風俗人情。但我從不堅持己見,他能聽多少就算多少,就事論事地談談。須知主席是個性十分倔強的人,好勝的人,從不服輸?shù)娜?。列寧講得好:“鷹有時可能比雞飛得低,但是雞卻永遠飛不到鷹那么高。”
(摘自《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