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全在他的指尖上。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加強對女兒的手指訓練。
女兒3歲時,我給她買來串珠子玩具。盒里裝有不同顏色與形狀的水果塊,幾根長長的彩色粗線,還有兩根木質的粗針,孩子可以自由組合把珠子串起來。
一開始,女兒的小手串起來有點費勁,因為針尖總是對不準細細的珠子孔。時間長了,她有些急躁,把小木塊扔得到處都是。面對她受挫的情緒,我說:“你把西瓜媽媽弄丟了,如果它藏在床底下,今晚,西瓜寶寶找不到媽媽會不會很孤單?西瓜媽媽看不到寶寶會不會很傷心?”女兒聽了,馬上彎腰找尋散落在各處的水果塊,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急躁情緒漸漸平復了。
我提醒她,拿水果塊的左手要保持平穩(wěn),如果實在控制不好平衡,就把水果塊斜放在桌上,相對固定些,右手的針更容易穿過。她按此方法嘗試,果真能串起來了。成功幾次后,她越來越有信心,并且還發(fā)明了多種玩法,按顏色、品種、數量組合分類串,對玩具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意更勝大人一籌。
串珠子游戲結束,還有收珠子游戲。在玩的過程中,一些沒有串起來的珠子散落各處,我會引導女兒收集整理。我們互相監(jiān)督對方,如果她的位置落下了沒有收納好的珠子,我就大喊:“寶貝馬大哈?!比绻谖业奈恢冒l(fā)現遺落的珠子,她就大喊:“媽媽馬大哈?!彼鶗貏e認真地檢查我的周圍,如果發(fā)現我的失誤,會樂得前仰后合,仿佛找到“馬大哈”才是這個游戲的高潮。
這個小串珠陪伴女兒好多年。在游戲中,女兒有了一雙小巧手,對色彩的識別,對物品形狀的區(qū)分,以及手眼協調、思考分辨都有了進步,心智也得到了發(fā)展。小小串珠,串起了女兒的開心時光。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