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平時寫作文的時候,老師們總是告訴大家“仔細觀察后再動筆”。要如何培養(yǎng)觀察的能力呢?老師有個好方法分享給大家——寫日記。
寫日記,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在有目的地、細致地觀察和思考后記下來。日記,可以記錄我們的生活,可以記錄我們的感受,是個人成長的見證。通過日記,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個人成長的軌跡。大家可以讀讀《雷鋒日記》《安妮日記》等作品學習一下日記的寫法。
經常寫日記,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然而,作為老師,我必須遺憾地說,一些同學只是為了完成寫日記的任務而寫了很多日記。這樣的日記通常篇幅很短,內容像“流水賬”,沒有多少感情的表達和個人的感悟,更沒什么閱讀價值。這樣的日記,是反面典型,大家要避免寫這樣的日記。
要寫好日記,還應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內容要有選擇。前文說過了,我們要避免寫“流水賬”。一天當中發(fā)生的事情有很多。大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泛泛記錄這一天都發(fā)生了哪些事,我們需要記錄的只是其中使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兩件事。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選擇寫什么——為了積累寫作素材,為了積累生活經驗,為了揭示科學奧秘……這對我們全方位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二,注意詳略得當。有方向、有重點,是好日記的標準。我們不必將一件事的每個細節(jié)都寫得十分詳細,只需要將我們感興趣的地方細致寫一寫就可以了。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是我們覺得新穎獨特的地方,也可以是我們沒有想明白的地方。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翻閱紙質資料、上網查詢等手段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以寫日記的方式詳細記錄下探究的過程、結果以及我們的感悟。
第三,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沒有真情實感的日記,讀起來是很空洞的。日記是我們抒發(fā)個人情感的好地方。因為年齡小,我們的很多想法還不成熟,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認真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情感,也要“有理有據”。要講明情感產生的理由,要盡量做到邏輯嚴謹。
待大家對寫日記“上癮”并從中受益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由衷感謝堅持下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