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孫子軍事思想視角下的昆陽之戰(zhàn)探析

      2023-10-30 07:59:08褚云灝呂超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9期
      關鍵詞:孫子兵法

      褚云灝 呂超

      【摘要】昆陽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23年,是劉秀與新朝王莽主力軍隊之間進行的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此役當中,劉秀經(jīng)之以事,索之以情,以“知勝”之理促使昆陽守軍上下同心,以“能為不可勝”之勇請援解困,以“詭道”之計亂敵軍心,以“奇正”之勢敢戰(zhàn)善戰(zhàn),最終以2萬兵力全殲42萬新軍主力,體現(xiàn)出了過人的決策能力和出色的指揮才能;而新軍將領王邑、王尋則狂傲自大,輕敵無謀,致使新軍久攻昆陽而不下,最終優(yōu)勢盡失,敗走昆陽。昆陽之戰(zhàn)是劉秀的成名之戰(zhàn),更是新朝由盛而衰、最終走向滅亡的決定性之戰(zhàn)。

      【關鍵詞】昆陽之戰(zhàn);孫子兵法;以少勝多

      【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9-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22

      昆陽之戰(zhàn)是公元23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qū)進行的一場戰(zhàn)略決戰(zhàn)。此戰(zhàn)當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面對四十余萬新朝大軍,指揮八九千昆陽守軍拼死抵抗,自己率領十三騎連夜突圍出城,從定陵、郾城請回援兵,注重首戰(zhàn),奪氣奪心,奇正結合,直取中軍,從而贏得戰(zhàn)爭勝利;而新軍將領王邑、王尋輕敵自大,缺乏謀略,在進攻昆陽城的過程中優(yōu)柔寡斷,久攻不下,錯過最佳時機,最終優(yōu)勢盡失,敗走昆陽。此役,劉秀帶領漢軍將42萬新軍消滅至幾千人,為漢軍最終推翻王莽的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也使劉秀一戰(zhàn)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zhàn)后,漢軍與新軍的力量對比產(chǎn)生了質(zhì)的變化,新朝賴以抵抗全國各地起義軍的基礎武裝力量已然瓦解,王莽再也無力維護自己的政權,在一定意義上造成了新朝政權的滅亡。

      一、戰(zhàn)前背景

      西漢末年,外戚專權,朝政混亂。成帝母族王政君之侄王莽趁機廢帝自立,建立新朝。然而,王莽即位僅十幾年,就因改制失敗、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于是綠林、赤眉揭竿而起,反抗新莽。

      公元23年,綠林軍各部乘新軍主力東攻赤眉軍,中原空虛之際,揮兵北上。綠林軍連敗新軍,勢力迅速發(fā)展至十萬人,并擁護漢室后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此后,綠林軍便統(tǒng)一稱為漢軍。在王莽看來,昆陽、定陵、郾等地盡入漢軍之手,其攻勢可隨時傾覆洛陽,直沖長安,為了一舉平滅更始政權,去除心腹大患,王莽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派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召集了四十三萬新朝大軍,先向潁川開赴,隨即進擊昆陽,“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1]4182。

      昆陽,地處河南葉縣的昆水北岸,乃南陽東北出口上的橋頭堡,為一軍事要沖。如果漢軍北上進軍得昆陽,就相當于破開了從西北到洛陽、再向東通向黃、淮平原的要塞;如果王莽軍南下進軍得昆陽,就控制住了通向與江漢流域毗鄰的南陽盆地。面對人數(shù)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新朝大軍,不少漢軍將領竟然主張舍棄昆陽城。此時,太常偏將軍劉秀堅稱“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2]6,認為雖然漢軍兵力、財力匱乏,且城外敵軍強大,但若漢軍合力御敵,仍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性;而漢軍如果分散力量,則勢必被各個擊破。在劉秀的努力下,漢軍將領們被說服,決定按照劉秀所言行事。劉秀在為將領們分析了敵我形勢之后,提出由王鳳、王常守衛(wèi)昆陽,自己同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趁夜騎馬從昆陽城南門出城,去定陵、郾城征集士兵的策略,諸將均表示贊同。至此,昆陽大戰(zhàn)揭開序幕。

      二、昆陽之戰(zhàn)的基本情況

      (一)作戰(zhàn)經(jīng)過

      公元23年,漢軍的主力正在圍攻宛城,駐守昆陽的漢軍不過八九千人,以成國上公王鳳和延尉大將軍王常為首。反觀新軍,“車馬如云,刀槍如雨,遮天蔽日,無窮無盡”,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力量對比極其懸殊,以至于昆陽城內(nèi),皆“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3]1280,將士們驚慌不安,擔憂妻兒,想從昆陽城分散到其他城邑去。在這種危急的情形下,劉秀極力反對“棄城”的策略,堅持“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3]1280,認為漢軍還沒有打下宛城,包圍宛城的漢軍不能前來相救;假如昆陽被新軍占領,只要一天時間,漢軍各部都會覆滅。然而,漢軍諸將并不尊重劉秀的意見,反而責怪道:“劉將軍何敢如是!”此時,負責偵察敵情的漢軍士兵回城稟告:“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shù)百里,不見其后?!盵3]1280稱新軍主力即將來到城北,軍陣延伸數(shù)百里,看不到尾。漢軍諸將聽聞此言,面面相覷,深感當下形勢的嚴峻,只好說道:“更請劉將軍計之?!庇谑莿⑿恪皬蜑閳D畫成敗”,提出了突圍求援的應對方案。

      當日夜里,根據(jù)劉秀安排,王鳳、王常率領大部漢軍留守昆陽,劉秀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尋機突圍出城。然而,由于新軍當夜到達昆陽城下人數(shù)接近十萬,劉秀等人幾乎不能走出城門一步。然而,新軍盡管人數(shù)眾多,卻不熟悉昆陽地理特點,且大軍剛剛組成,相互間聯(lián)系不暢,協(xié)調(diào)較差。由于劉秀帶領的突圍隊伍僅十三騎,隊伍的機動性較強,這使得劉秀一行人有機可乘,最終成功突圍。

      劉秀一行人沖出重圍后,連夜趕到定陵和郾城,請求兩地的軍隊火速馳援昆陽。而兩地駐軍卻貪戀財物,不愿派出全部兵力,而是想“分兵守之”。劉秀對兩地駐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3]1281他勸說兩地諸將:“現(xiàn)在如果擊潰敵人,有千萬倍的珍寶,還能成就大功;如果被敵人打敗,性命都留不住,哪里還有什么財物可言!”諸將聽聞劉秀之言,覺得所言有理,于是把郾城、定陵的全部兵力都派往了昆陽。

      公元23年六月初一,劉秀率領一眾援軍終于趕到昆陽,守城的漢軍此時已經(jīng)心力交瘁、戰(zhàn)意盡失。劉秀親率一千余人當作前鋒,在距離新軍四五里處擺下陣勢。王邑對于劉秀布下的陣勢嗤之以鼻,僅派出三千余人前去迎戰(zhàn),誰知劉秀所部個個英勇過人,一連殺死新軍幾十人。援軍諸將見劉秀英勇過人,紛紛感嘆道:“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3]1281于是,漢軍前來支援的部隊士氣大振,紛紛拍馬上前,幾路人馬一齊殺出去,“斬首數(shù)百、千級”[3]1282,瞬間就把王尋、王邑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被迫后撤,士氣大大受挫。

      劉秀為繼續(xù)給新軍制造心理壓力,便故意放出假情報?!澳藗问钩謺鴪蟪侵?,云‘宛下兵到’,而陽墮其書”[2]8,派出一人給昆陽城內(nèi)遞送宛城援軍抵達的信,假裝不慎將信件遺失,并讓新軍拾得。此計使得新軍銳氣大大受挫,在戰(zhàn)場上斗志低迷。而馳援昆陽的漢軍此時“諸將既經(jīng)屢捷,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2]8,漢軍接連獲勝,連續(xù)進兵,將領們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膽氣益壯。相反,新軍的士兵均是受脅迫而來的,本無斗志,諸將領又借口王邑有令在先,相互之間不進行救援。于是,漢軍愈戰(zhàn)愈勇,王邑、王尋帶領的新軍部隊卻逐漸抵抗不住漢軍的猛烈沖擊,陣型被打亂。

      在戰(zhàn)斗中,劉秀深知欲破一軍、先殺其將的道理,在混戰(zhàn)中率領一眾英勇過人的士兵一邊左右殺敵,一邊指揮士兵們仔細尋找著王邑、王尋的位置。當發(fā)現(xiàn)王尋后,漢軍士兵們一擁而上,迅速將王尋擊殺。新軍見主將被殺,無不驚恐不已、連連后退。王鳳、王常見外圍的漢軍占據(jù)優(yōu)勢,便也打開城門沖了出來,夾擊剩余的新軍。至此,劉秀擊潰新軍已成定局,無心戀戰(zhàn)的新軍爭相向滍水(今河南魯山)逃竄,漢軍乘勝追擊,斬殺敵軍無數(shù)。

      (二)作戰(zhàn)的后續(xù)發(fā)展與結果

      昆陽一戰(zhàn),劉秀消滅了王莽的主力軍隊,王莽派出的四十二萬大軍僅余幾千人,為漢軍推翻王莽的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此役過后,新軍大敗的消息沒過多久便傳遍了關中上下,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震驚。四海之內(nèi)的英雄豪杰一致響應,都殺掉當?shù)氐闹菘らL官,自稱將軍,用更始年號等待更始皇帝的詔命。短短一月之內(nèi),形勢大變,王莽再也無計挽救自己的命運。公元23年七月,漢軍一路全力北上,直逼洛陽;一路西入關中,直搗長安。公元23年九月初一,漢軍攻破了長安城。九月初三,王莽在混戰(zhàn)中被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政權僅歷時十五年便土崩瓦解,新生的更始政權建立起了極高的威望并基本控制住了局面。

      三、漢軍勝因分析

      (一)知己知彼,積極應戰(zhàn)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提道:“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意為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有透徹的了解,作戰(zhàn)就不會失敗。在昆陽之戰(zhàn)中,劉秀作為漢軍的主帥,將此話很好地演繹了出來,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劉秀對于己方與敵方的了解和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作戰(zhàn)全局和戰(zhàn)斗過程兩個方面。

      在作戰(zhàn)全局方面,昆陽之戰(zhàn)還未打響時,守城的漢軍將士們便毫無戰(zhàn)意,想要散歸到其他城邑去,而劉秀在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實力過后,卻做出了更為長遠的決策——守城請援。《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提道:“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劉秀之所以認為昆陽之戰(zhàn)必須要打,是因為其在作戰(zhàn)全局方面有更深的理解。他認為棄守昆陽就相當于將整個南陽盆地拱手相讓,失去漢軍壓迫洛陽的支點,主動放棄戰(zhàn)爭的主動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認為如果昆陽被攻破,漢軍各部就都會覆滅,因此昆陽必須守住,不能棄城而去。這體現(xiàn)出劉秀善于從大局角度對戰(zhàn)場全局的敵我態(tài)勢進行深刻剖析,可謂戰(zhàn)略層次上的“知己知彼”。

      在戰(zhàn)斗過程方面,劉秀雖然極力反對“棄城”的思想,但其目的卻并不是在于“硬拼”。高明的戰(zhàn)爭指導者總是在準確了解彼己雙方力量對比、判斷己方的實力是否能與之一戰(zhàn)的基礎上設法將戰(zhàn)損減小到最低程度。在昆陽之戰(zhàn)中,新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劉秀清楚地意識到此時如果強行與新軍正面交鋒,只能陷入消耗戰(zhàn),落得個兵城俱失的下場。《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提道:“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奔悍奖υ跀?shù)量上占據(jù)絕對的劣勢時,可以暫時避免同敵方展開戰(zhàn)斗,待到對己方有利的條件具備時,再同敵方人進行戰(zhàn)斗。在兵力占絕對優(yōu)勢的新軍發(fā)動猛烈攻勢時,劉秀沒有單純地拼消耗以守昆陽,而是令成國上公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依托工事守衛(wèi)昆陽,自己帶十幾個人沖出敵群請援軍,再率援軍和昆陽守軍內(nèi)外夾擊新軍,最后發(fā)起進攻。由此看來,漢軍之所以能在昆陽之戰(zhàn)中取勝,與劉秀對敵我實力的精準分析和對戰(zhàn)斗時機的靈活把握是分不開的,可謂戰(zhàn)術層次上的“知己知彼”。

      (二)多措并舉,奪氣奪心

      《孫子兵法·軍爭篇》中提道:“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意思是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使其士氣衰竭;對于敵人的將領,可以使其決心動搖。在戰(zhàn)爭中,首戰(zhàn)取勝是對敵方進行“奪心奪氣”是一個重要手段。歷史上優(yōu)秀的將領都十分注重首戰(zhàn)的勝利,依靠首戰(zhàn)提振己方士氣,打擊敵方士氣。如著名的守城戰(zhàn)役——睢陽保衛(wèi)戰(zhàn)中,守城將領張巡面對數(shù)十倍于己的敵軍部隊,派兵出城應戰(zhàn),力求在前幾次交戰(zhàn)中取得優(yōu)勢,首戰(zhàn)取勝,威懾敵人的同時鼓舞己方的士氣。在昆陽之戰(zhàn)中,劉秀同樣體現(xiàn)了這樣的智慧。在劉秀率領郾城、定陵的援軍回到昆陽城時,迎來了與新軍的首戰(zhàn)。劉秀雖然只率領一千余人出擊,卻以自身的膽氣將迎戰(zhàn)漢軍的三千新軍擊潰,讓新軍軍心渙散,起到了“奪敵之氣”的作用。劉秀首戰(zhàn)取勝后,漢軍便“既經(jīng)屢捷”,漢軍諸將無不以一當百,最終沖殺王尋,實現(xiàn)了“長己之氣”的效果。此外,為進一步挫傷新軍士氣,劉秀還派人向新軍投遞假情報,佯裝宛城援兵已經(jīng)抵達,更令新軍士氣衰退。昆陽一戰(zhàn)中,劉秀對于“奪氣奪心”的把握,是取得作戰(zhàn)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劉秀統(tǒng)兵,智勇皆備

      《孫子兵法·計篇》中提道:“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眲⑿阕鳛槔リ栔畱?zhàn)中的核心人物,也很好地詮釋了這五點,其中尤為凸顯的是為將的“智”和“勇”?!爸恰蹦俗阒嵌嘀\,劉秀應對四十多萬新軍卻能夠取勝,與他的“智”有著很大關聯(lián)。在作戰(zhàn)策略方面,劉秀制止了想要舍棄昆陽的將領們,強調(diào)了“昆陽不能棄”的原因,但劉秀并沒選擇和新軍硬拼,而是提出突圍請援、內(nèi)外夾擊的戰(zhàn)術。劉秀在這當中所體現(xiàn)的大局觀遠超一般將領,這是“大智”。在戰(zhàn)術用兵方面,為頓挫新軍銳氣,劉秀在與新軍的首戰(zhàn)中雖只出動一千余人,但卻拿出了勢不可當?shù)臍鈩?,成功取得首勝?yōu)勢,動搖了新軍的信心,助長了己方士氣。此外,他還派出信使向新軍遞送假情報,進一步消減新軍士氣,更加體現(xiàn)出劉秀的用謀之“智”??梢姡瑒⑿阌帽辉谟诒娕c寡,而在于以“智”取勝。

      “勇”乃勇敢堅毅,劉秀身為漢軍首將,其勇氣也為昆陽之戰(zhàn)的獲勝創(chuàng)造了條件。劉秀面對新軍大軍,在幾乎不能出城的境況下,毅然親率十二騎奮勇突圍出城,連夜策馬抵達定陵、郾城求得援兵,為戰(zhàn)爭取勝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其率領一眾援軍回到昆陽時,盡管己方兵力仍然大劣于敵軍,卻果斷親自上陣,無懼數(shù)十倍于己方兵力的新軍陣營,帶領一千兵力出征首戰(zhàn)并取勝,此為為將之大勇。昆陽之戰(zhàn)中,劉秀作為帶兵之將,處處一馬當先,驍勇善戰(zhàn),把為將之“勇”體現(xiàn)在作戰(zhà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為將之勇提振士卒之勇,帶領在兵力方面絕對劣勢的漢軍以弱擊強,取得最終勝利?!氨畬?,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將帥的作用系于天下安危。昆陽之戰(zhàn)中,劉秀以大智大勇,扭轉(zhuǎn)了整個戰(zhàn)局,直接影響了當時新朝與更始政權對峙局勢的戰(zhàn)略走向。

      (四)善用謀略,奇正結合

      《孫子兵法·勢篇》說:“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即一般作戰(zhàn),通常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通過昆陽之戰(zhàn)全貌,可以看出劉秀是個善用奇正之道的將領。從昆陽之戰(zhàn)整體態(tài)勢上看,由于昆陽守軍無力與兵強馬壯的新軍硬拼,劉秀于是讓王鳳、王常駐守昆陽城,自己率領少量騎兵沖出重圍,前往定陵、郾城求援。在這兩部分兵力中,王鳳、王常率領的大部漢軍為“正兵”,堅守昆陽城;劉秀所請回的援軍為“奇兵”,為漢軍創(chuàng)造奪取最終勝利的機會。在戰(zhàn)斗過程中,劉秀也善于打破常規(guī),頻出奇招。他親自率領的一千余人成為戰(zhàn)場上的一支“奇兵”,這支“奇兵”不斷沖擊新軍陣營,在幾次交戰(zhàn)中占據(jù)了上風,打亂了新軍陣型。同時,在交戰(zhàn)過程中劉秀還率領漢軍擊殺新軍主將王尋,取敵要害,更是出奇制勝之舉,使得新軍陷入了更大的混亂,為漢軍的最終勝利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綜觀昆陽之戰(zhàn)經(jīng)過,劉秀在用兵方面的“奇正”之道,是漢軍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結語

      通過昆陽之戰(zhàn)全貌,可以看出漢軍雖然在諸多方面均處于劣勢,表面上難以與強大的新軍抗衡,但漢軍將領劉秀實為“知兵之將”,在戰(zhàn)場上率先對敵軍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并果斷做出了應對方案,表現(xiàn)出了杰出的軍事才能。在首次交戰(zhàn)中,劉秀身先士卒,首戰(zhàn)告捷,頓挫新軍鋒芒,使新軍逐漸懈??;在戰(zhàn)斗過程中,劉秀又向新軍傳遞“援軍將至”的假情報,進一步瓦解新軍士氣;在決戰(zhàn)時刻,劉秀親率人馬直沖敵軍中樞,通過殺死敵方主將來擊潰新軍心理防線,最終配合守城的漢軍一舉擊敗新軍。昆陽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戰(zhàn)役的典例,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點評道:“昆陽之戰(zhàn),光武威震天下,王業(yè)之興肇此矣。”

      參考文獻:

      [1]班固編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二冊,卷九十九)[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2]范曄編撰,李賢注.后漢書(第一冊,卷一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司馬光主編,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三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2013.

      猜你喜歡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組歌
      黃河之聲(2021年11期)2021-09-18 03:08:24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孫子兵法》“兵勢第五”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20
      《孫子兵法》珍貴版本(清代部分之二)
      軍事歷史(2002年3期)2002-08-21 02:07:48
      《孫子兵法》珍貴版本(清代部分之一)
      軍事歷史(2002年2期)2002-08-21 02:06:22
      談對《孫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軍事歷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0
      《孫子兵法》俄譯本簡介
      軍事歷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26
      涌入日本的《孫子兵法》
      軍事歷史(1992年1期)1992-08-16 02:14:40
      《孫子兵法》已有25種語言文本
      軍事歷史(1992年5期)1992-01-18 03:01:53
      格里菲思與《孫子兵法》
      軍事歷史(1991年4期)1991-08-16 03:13:24
      大石桥市| 石首市| 新郑市| 兰溪市| 淮滨县| 顺义区| 苏尼特左旗| 城固县| 金华市| 河东区| 黔西| 重庆市| 府谷县| 芒康县| 独山县| 毕节市| 九龙坡区| 松滋市| 盐山县| 周至县| 弥勒县| 英德市| 富锦市| 焉耆| 宣化县| 青铜峡市| 罗江县| 龙游县| 兴海县| 天门市| 博野县| 建始县| 台山市| 黑山县| 临桂县| 临西县| 孝昌县| 陕西省| 阿瓦提县| 长葛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