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霞
中學生在校期間帶手機的現象,在今天看來大家似乎都不能接受,但怎樣能讓手機這種通信工具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卻是擺放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盡管是作了十幾年的班主任,但當這件事真正發(fā)生在我身上時,是堵還是疏,卻也令我一時手足無措。
事情是這樣的:星期三上午第一節(jié)是我的英語課,當我剛把精彩的開場白(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完,正準備展示本堂的學習目標時,忽然從教室的一角傳來“荷塘月色”-----手機鈴聲,但轉瞬又消失了,我張開的嘴巴被這突如其來的“小鬧劇”給“震憾”住了,不知道往下該說什么,“是進行課堂,還是處理這一手機”頭腦中這兩條思思維不斷決斗,而且我也不知道展示目標的銜接語該怎樣說,這時我飛快的想著這個問題:“必須進行課堂,但對這一問題,決不能聽而不聞”于是我冷靜后這樣說道:“誰把鳳凰傳奇請到我班來啦?真了不起”
語音剛落,同學們會意的發(fā)生笑聲,這時我看到,第六排的一位男生低下了頭,我又說道:“好,小插曲過后,還是進行我們的課文”,也許我開頭的話就像是小小的心理暗示一樣,這堂課我們倒是進行得很順利。
第四節(jié)是班會,我如約來到教室,心中早已把班會內容做了修改,“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班會課的主題是中學生和手機”。我把原來在網上知道的國外的一些中學生帶手機的情況和我國沿海一些城市中學生帶手機的情況給大家做了一些介紹,我說:“在美國的課堂上,互聯網起了很大作用,學生用手機下載一些課程資料,在網上和老師進行交流,同學們把手機當作了學習工具,但是在我國的一些校園,也允許帶手機,但大多數是大學校園,盡管部分同學能很好的利用手機,但也有的同學把手機當作簡單的通信工具,甚至極少數的的學生把手機當作了游戲工具,這就歪曲了手機真正價值,我想,假如我們只是用它來當作游戲或通信工具,我認為是沒有必要把手機帶入校園,而且我們和家長來聯系完全可以借助學校的公話或我的手機嗎?”接著我又讓同學們從其他方面談了談,經過一節(jié)課的大討論,最后大家對這一問題做了具體總結,班內形成了手機沒必要進入學校這樣的一個共識。
前幾年有不少老師認為,在班級管理中最難處理的就是早戀問題,但是隨著經濟、文化、觀念的發(fā)展,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手機作為便利的信息溝通工具,大量涌進了校園,學生帶手機如今同早戀成了并存現象,同樣成為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的源頭。
作為班主任總不能天天在教室、寢室去檢查學生的口袋、抽屜,這樣既不合情理,也違反教育規(guī)定。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作為班主任一是和家長多溝通,叮囑家長在這方面不要讓孩子做主;二是學??梢匝b上公話,確實有些學生是為了和家長聯系;三是學校在宿舍樓安裝屏蔽儀也未嘗不可,不少學生玩手機是在宿舍睡覺時才玩的。我們必須承認農村中學生的家庭生活,雖然相比以前是有所提高,但多少也存在一些攀比現象,帶手機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對于這種現象如果采取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不僅不會讓這種危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象發(fā)展下去,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