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倩潤
導讀:繪本閱讀是幼兒最易接受的學習方式。繪本故事情節(jié)簡單易懂,配上圖片修飾,五彩繽紛的設計效果能快速吸引幼兒注意力,對鍛煉學習能力非常有幫助。針對如何有效利用繪本閱讀幫助幼兒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本文以繪本閱讀為教育出發(fā)點進行分析。
與傳統(tǒng)書籍不同,繪本由大量圖畫與少量文字構成,內容延展性較強。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幼兒可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拓展思考,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實現(xiàn)寓教于樂,培養(yǎng)思維邏輯。幼兒教師應對繪本教學課堂進行改革優(yōu)化,使其更適配幼兒的認知學習習慣,通過合理挑選繪本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綜合提升啟蒙教育效果。
一、精選繪本內容,開展繪本閱讀教學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院士說:“興趣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幼兒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內容與幼兒興趣、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聯(lián)性,多角度、多層面思考繪本素材選擇,并定期進行更換。在選擇繪本內容時要注重新奇性、趣味性,這樣的內容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一探究竟”的內在動力,使其積極主動參與閱讀。精選教學內容能讓幼兒真正愛上閱讀,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有助于精神世界的充實和健全人格的逐漸形成。例如,《打瞌睡的房子》這一繪本圖畫描繪細膩,具有幽默性且人物形象夸張立體,栩栩如生。畫面角度不斷變換,從平視到俯視再到平視,色彩也從灰暗逐漸向明亮過渡。這些有趣的畫面變化既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閱讀興趣,也能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一本好的繪本中圖畫發(fā)揮著強大的作用,文字創(chuàng)作也具有詩意,有的像奇幻的童話詩,有的像敘事散文詩。幼兒閱讀時會感到非常有趣,可以激起閱讀興趣。
二、提供閱讀環(huán)境,調動閱讀興趣
科學研究表明,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使幼兒產生愉悅的心情,主動融入閱讀環(huán)境。教師可組織閱讀大比拼或集體活動,站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營造融洽的閱讀氛圍,促使幼兒積極投入閱讀的天地,盡情翱翔。為了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以閱讀興趣為基準為幼兒劃分小組,讓組員自由挑選喜歡的閱讀類型,向同伴表達閱讀感悟,優(yōu)化幼兒擅長的閱讀領域。例如,適當舉辦閱讀集體活動,對閱讀類別進行分類,包括童話故事類型、古文寓言類型的、科幻科學類型等。每個人投票選擇喜歡的主題,教師找出一個大家普遍喜歡的閱讀主題,根據(jù)需求設計適宜的環(huán)境,播放舒緩的歌曲來烘托閱讀氣氛,幫助幼兒快速融入閱讀,并在周邊擺放美麗的花卉植物,使幼兒達到平和的狀態(tài)。顯而易見,環(huán)境襯托完全可以幫助幼兒達到高質量的閱讀境界。
三、指導幼兒進行“線索式”讀圖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閱讀繪本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征。部分和片面的閱讀使幼兒很難將故事前后聯(lián)系起來?;谟變旱拈喿x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繪本內容及時運用“線索式”閱讀方法,幫助幼兒成功將“片段式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形成清晰完整的“故事線索”,通過前后的畫面連接把握故事脈絡,理解繪本。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彩虹色的花》這一繪本時,先從尋找故事的主節(jié)點入手。繪本主要講述了小動物們遇到各種困難,它們都得到了彩虹色的花一次又一次幫助。主節(jié)點便是小動物的活動,如“小動物螞蟻碰到的困難是什么—它過不了大水洼—彩虹色的花用橙色的花瓣做小船”,第一個主節(jié)點就是“螞蟻—大水洼—小船”。小動物蜥蜴的困難是沒有合適的衣服去參加宴會,彩虹色的花用紅色的花瓣做成美麗的衣服幫助它解決了問題,第二個主節(jié)點就是“蜥蜴—衣服—美麗的衣服”。教師可以通過這種線索式的讀圖,聚焦“誰—什么困難—怎樣解決”這一線索,助推幼兒理解繪本內容。
四、借助主題閱讀活動的開展優(yōu)化繪本閱讀實踐
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繪本閱讀實踐,幼兒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閱讀主題活動,提升幼兒閱讀興趣。現(xiàn)階段,部分幼兒存在閱讀范圍狹窄的問題,只瀏覽感興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每月設置不同的主題,借助豐富多彩的內容引導幼兒全面開展閱讀,還可以開展演講比賽,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幼兒閱讀熱情。例如,每月分別設置關于生活常識、語言文字、科普故事等不同主題,鼓勵幼兒全面開展閱讀。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時間,請幼兒講述和繪本的故事,分享閱讀收獲,營造相互交流的氛圍。
五、利用繪本閱讀,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
在幼兒教育逐漸發(fā)展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成為重要部分,閱讀繪本可以從觀察開始。一方面,幼兒可以認識角色,在情感上獲得認同,提高認知。另一方面,繪本圖畫經過專業(yè)設計和繪制,含有豐富的信息,通過細節(jié)展示傳達情感、表達主題。雖然認識的文字有限,但幼兒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圖畫上和色彩上,感受閱讀樂趣,激發(fā)感官體驗,并深入理解作品內涵。例如,在繪本《小企鵝觀察力培養(yǎng)繪本》中講述企鵝一家五口去游樂場游玩,出發(fā)前各自攜帶不同顏色的圍巾。每個人都有喜歡的項目,很多企鵝也到這里游玩。繪本畫面特別豐富,能讓幼兒沉浸其中,從眾多企鵝中找到一家五口的身影,鍛煉觀察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顏色的啟蒙和對家庭角色定位的認知。
六、注重教學細節(jié)設計,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
為切實提高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需要綜合考慮細節(jié)問題,優(yōu)化教學計劃。總結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活動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興趣引入、有效閱讀及活動設計三個細節(jié)。首先,繪本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以教材對幼兒產生吸引為基礎,這是關鍵條件。教師應合理調整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播放動聽的音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其次,以教師導讀、師幼同讀和再次閱讀三個環(huán)節(jié)完成整體的教學過程,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jié)形成完整的認識。最后,跳脫課堂閱讀的局限性,將繪本與幼兒生活有機結合,積極運用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的方法,創(chuàng)新各類活動,如繪畫活動、表演活動等,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為幼兒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七、適度對幼兒思維進行內延伸
幼兒想象力與思維躍遷能力較強,由于知識儲備尚未形成基礎框架,日常生活中常向教師提出難以預想的奇特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答,容易導致幼兒喪失學習興趣,主觀拒絕延伸思考。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力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適宜解答。繪本內容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幼兒可能會提出不符合課前教學安排的問題,此時應順應幼兒思維邏輯,對該問題進行延伸,使幼兒的疑問能得到有效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應維持幼兒專注力,強化繪本教學的想象力教學功能,提升課堂效率。例如,在進行《古利和古拉》繪本閱讀教學時,幼兒會提出“蛋為何那么大”的問題,教師可解釋“由于兩位主角是老鼠,對它們來說蛋非常大”。針對如何將蛋運回去,引導幼兒思考“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完成這個目標”。所有人一起討論建議的可行性,在分析過程中適當?shù)F(xiàn)實操作面臨的困難,以培養(yǎng)想象力為主。以幼兒思維模式為主體鼓勵幼兒延伸思考,使幼兒對繪本閱讀更專注,以興趣為驅動開展后續(xù)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創(chuàng)作力,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升。
八、優(yōu)化設計繪本教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
幫助幼兒培養(yǎng)閱讀習慣,應充分利用繪本資源。教師需要結合繪本內容,引導幼兒共同閱讀,對讀物的選擇尤為關鍵,需要貼合幼兒的成長特點及學習需求,遵循幼兒的思考方式及學習規(guī)律優(yōu)化設計教學活動。結合簡練的文字及生動的畫面,積極帶領幼兒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觀察、聆聽、理解等過程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升活動質量。例如,結合繪本《蚯蚓的日記》設計活動,帶領幼兒對內容進行觀察、猜測和討論。通過對封面圖片的觀察討論什么是日記,通過互動交流及閱讀學習來尋找答案,有助于啟發(fā)思維能力。圍繞繪本內容展開學習,結合蚯蚓的日記內容和方式,對文字和圖案進行了解,共同得出日記的含義,有助于拓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日記習慣。
九、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隨著新課改不斷向前推進,改革幼兒園教育模式勢在必行。幼兒教師面臨艱巨的挑戰(zhàn),應結合教學內容的核心內涵,秉承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學方式,完成全面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應符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與發(fā)展需要,從根本上調動幼兒對民俗文化的興趣。例如,繪本蘊含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不僅要讓幼兒了解傳統(tǒng)文化,還要為幼兒科普傳統(tǒng)文化的起源、民俗、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飲食等。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模式,利用新穎的故事進行教學,啟發(fā)幼兒智慧,燃起幼兒對學習的熱情,有效調動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中秋節(jié)的故事》《兔兒爺》等富有趣味性的繪本,結合多媒體技術制作繪本小動畫,使幼兒在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情境中多角度學習與感悟傳統(tǒng)文化,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十、開展生活性的實踐探索活動
生活就是教育,對幼兒來說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生活環(huán)境對成長發(fā)展影響非常大,所以要時刻關注生活帶給幼兒的感受。教師要引導幼兒時刻保持樂于探索的態(tài)度,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以《爺爺一定有辦法》為例,這是一本非常貼近生活的繪本,講述爺爺為“我”改毯子、改衣服的故事,延伸出爺爺對“我”及“我”對爺爺?shù)膼邸W髌凡捎脠D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讓幼兒深刻感受到爺爺為“我”做的一切,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儲備,還讓幼兒從家庭畫面中感受到了家庭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教師可以根據(jù)爺爺改毯子、改衣服、改背心、改手絹等情節(jié),引導幼兒回顧和探討“爺爺一定有辦法”的主題。幼兒將所學的內容與家人分享,增強親子交流和互動。父母對幼兒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的意義是深遠的。父母要逐漸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庭的良好品質,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十一、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是3—6歲幼兒常用的閱讀素材,對幼兒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有重要的啟蒙作用。教師開展繪本教學要接軌生活引導,促進幼兒知識轉化,給予足夠支持深化幼兒理解,引入有效提問強化師幼溝通。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繪本在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方面將發(fā)揮更顯著的作用。相信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教師將更注重繪本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