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義
我猶記五十歲時,有一回等紅綠燈,遇上一位年紀與我差不多的外地女士,張口一聲“大爺”向我問路。這是我“顯老”的第一次打擊。又一次,去一家手機店購物,店主與我拉家常,說我年紀與他差不多,也已退休了吧?硬生生讓我老了10歲。這第二次的打擊,來得實實在在。
此后,“顯老”的打擊紛至沓來,成為常態(tài)。
坐地鐵時,盡管我有意回避著別人的目光,但總有人非得熱情讓座??墒?,身為騎行愛好者,我每天有60公里的騎行量,何須照顧?
與年輕人一起外出辦事,明明我是主角,對方正眼不瞧,當不存在;偶爾手機付款,轉賬操作,卻換來了“這么大年紀還能……”的贊嘆。
屢屢被人稱老,我也學會了自嘲來解脫。人家問我年歲幾何,我五十幾歲時說六十歲;六十歲時說七十歲;現(xiàn)在七十歲,我就說八十歲。主動出擊,一步到位,免去了不少打擊。
五一長假,出游青島,結識老潘。他與我同歲,1952年生人,因滿頭白發(fā),笑告人家說他已90歲了。如此顯老,老潘同樣云淡風輕。更可貴的是,不服老的豪氣仍在。團隊用餐,他說,我一個可吃你們三個的量;海邊觀景,全車的人就數(shù)他穿得最少,僅一T恤。
在老潘面前,我也會受到感染,對自己的“顯老”更豁達些,不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