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焱
金色的秋日,剛從南京到上海工作兩個月的我,百無聊賴地走在上海浦東的街頭,想了解一下大上海的風情。在一條偏僻的街道上,雖行人不多,空氣卻非常清新。向前走著走著,耳聞一首熟悉的經典老歌《遇上你是我的緣》:
高山下的情歌是這彎彎的河,
我的心在那河水里游;
藍天下的相思是這彎彎的路,
我的夢都裝在行囊中。
一切等待不再是等待,
我的一生就選擇了你。
遇上你是我的緣,
守望你是我的歌,
親愛的親愛的親愛的,
我愛你,
就像山里的雪蓮花……
優(yōu)美的歌詞,淳樸的意境,動聽的聲音,一下引起了我的關注,也讓我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中。
曾經,我癡迷地戀上了這首藏情歌曲,歌手央金蘭澤美妙的歌聲總是讓人振奮不已,如新年里的第一場春雨,滋潤著許多干渴的心靈。
我猜想,一定是街上某家商店的老板為了吸引顧客,才用收錄機播放出這樣震撼人心的歌曲吧!
“謝謝!”低沉的道謝聲夾在委婉的音樂聲里。我這才明白,她應該是一個街頭賣唱的女子吧!于是,我瞇起近視的眼睛望去,看到在前面街旁的一個小區(qū)門口,圍觀了一群人。這美妙的歌聲穿過層層人墻,不斷地吸引著好奇的人們。一曲唱罷,又接著唱起了《萍聚》,都是一些經典老歌,被她演繹得悅耳動聽,我站在人群里仔細端詳起這位唱歌的女子。
她的下半身殘疾了,坐在一個自制的小板車上,臉上流露出一種質樸。小板車的后面放著一個很大的黑色音箱、一個DVD、一本光碟,還有一個裝了零錢的鐵盒子。她兩手握住麥克風,面對觀眾充滿真情地唱著歌。聽了她的歌,讓人忍不住想要關心她。
她身后站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不斷地擺弄著她背后的小板車把手。小小的年紀似乎明白母親的艱辛,時而怯生生地望著人群,時而又低下頭,默默地聽著母親唱歌。
小板車旁邊的地上鋪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她的人生經歷。我在南京讀大學的時候,也常常會在街邊看見這樣的情形。那時,不知是生活的節(jié)奏太快,還是那歌聲無法吸引我的腳步,我始終沒有仔細看過那些白紙黑字寫的是什么。
也許是她的歌聲太動聽了,也許是一個人在家悶得太久還不想回去,我就仔細看了起來。從她略顯粗糙且歪歪扭扭的字跡中,我終于讀出了她艱難的人生經歷。
她來自農村,生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寄養(yǎng)在外婆家里讀小學。她的丈夫嫌棄她身有殘疾,還有兩個孩子,說他們是他的累贅,與村民一起外出打工,之后便杳無音訊。為了孩子和生活,她只好帶著還沒有到上學年齡的小兒子出來。
看到這樣一位可憐的母親,不得不讓人心酸。我便從零錢包里掏出幾塊零錢,準備再聽幾首歌后把錢放進她面前的那個鐵皮盒里。我站在人群里,聆聽著她美妙的歌聲,并默默地端詳著這對母子。
她的臉色蠟黃,但是五官精致,好好梳妝打扮一下應該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上帝沒有給她一雙好腿,卻賜予她一副金嗓子。如果她是一個健康的人,如果她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如果她再年輕幾歲,如果給她機會,她也許就是舞臺上的歌手,甚至能成為閃亮的明星……然而,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充滿無奈。
人群里一位打扮時尚的上海女子從錢包里掏出十元錢放進了鐵皮盒。我慚愧了,幸好還沒有把準備好的幾塊零錢放進去。于是,我也掏出一張十元人民幣放了進去,我可以少吃兩個蘋果,少喝兩瓶牛奶,也可以少買兩根頭繩,便可以獻出一份純凈的愛心。她很感激地看著我,以低沉的聲音說聲“謝謝”,然后繼續(xù)唱著動聽的歌曲。
我回報她以微笑,是鼓勵的笑,是敬佩的笑,更是欣賞的笑!人群中不斷有人將十元、二十元的人民幣放進她的鐵皮盒里,有的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有的是時尚的上海都市女性,有的是忙于柴米油鹽的大媽,人們都是走上前輕輕放下。
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這的確是一位值得人們尊重的母親,她用歌聲表達著那炙熱的母愛和對生活的憧憬,也在用母愛的聲音去解決家人的生存與困難。這是母愛的聲音,是最美的聲音,也是世界上最感人的母愛之聲!
上海街頭出現這樣動人的情景,讓我對大上海與上海人產生了新的認識。如今,我在上海親眼看到的上海人,他們有著一顆善良的心、關愛的心、溫暖的心,既有風度又有氣度。我想,這位殘疾的母親對身邊的上海人,心里也一定是充滿了感激的。因為,在上海她收獲了上海人的關愛、尊重、友善,這樣的情景是她永生難忘和心懷感恩的。
愛,可以改變一切;愛,可以呈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