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 寅
炎炎夏日,一杯清茶相伴,躲在書房里,翻看我的散文集《杏花春雪》,感慨自己竟會與文字結(jié)下不解之緣。
回憶起自己愛上寫作,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記得那是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作文課上老師開始布置作業(yè)。雖說作文題目很簡單,大多是游園記、觀后感之類,可對于剛滿8歲的我來說,這實在是太難了!我感到無從下筆,急得抓耳撓腮,只有去求二姐幫忙。
二姐長我兩歲,高我兩個年級,這些題目她都寫過。于是乎,我拿來現(xiàn)成的作文一抄了之!次日,拿著作文,我忐忑不安地交給老師。沒想到,老師竟然對我抄襲的作品大加夸贊,并作為范文讓我在班級上朗讀,看著同學們羨慕的眼神,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可好景不長,和二姐吵架的時候,她毫不猶豫揭穿了我的行為,并把自己的作文本收了起來。我羞愧極了,天上不會掉餡餅,靠人不如靠自己!我讓媽媽給我訂了《兒童文學》《作文通訊》等雜志,認真閱讀上面的作品,仔細體會老師們的點評,把文章里面精彩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并背下來,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一些積累。
有一次,學校組織去公園看菊花,老師要求寫一篇名為《觀菊展》的文章,我邊走邊看邊用小本子記錄菊花的各種形態(tài)?;氐郊液?,菊展的一幕幕還浮現(xiàn)在我腦海中,于是我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地把文章寫了出來。第二天,再次受到了老師的點名表揚,又一次作為范文讓我在班上朗讀,這一次我讀得聲情并茂、氣定神閑,心里感到特別踏實。從此,我漸漸愛上了文學,文學給我點亮了一束光,朝著這束光指引的方向,我一直朝向光明和美好奔走……
1987年,由王扶林導(dǎo)演的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上映了,真實還原的場景與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了很多觀眾,當然還有我。那時的我剛剛讀初中一年級。于是,我趁著暑假假期,回味著電視劇中的情境與情節(jié),翻開《紅樓夢》一書,在夏日的清晨和黃昏,在小小的書桌旁,在家門口鋪的涼席上,不分白天和黑夜,如饑似渴沉浸式地閱讀,一口氣讀完了《紅樓夢》全書。雖然對書中錯綜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還有些懵懂,但卻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所深深吸引,被貫穿其中的寶黛凄美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被蘊含其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深深折服。讀完《紅樓夢》,我意猶未盡,憑著對小說中人物的理解,我用畫筆把金陵十二釵逐一畫了下來,這可是到了一種癡迷的情形了!
入職后,參加公司新員工培訓(xùn),培訓(xùn)第一課要求每個人寫一篇自我簡介,面對一大批比我年齡大、學歷高的學員,我毫不怯場,從名字的由來、軍人家庭、學習成長經(jīng)歷、個人特長等方面以散文的形式寫了一篇2000字的自我介紹,通過生動的文字、真情的告白,一個鮮活的我躍然紙上。
后來,我擔任了后勤團支部書記、團委宣傳委員,撰寫了多篇新聞稿件,在廣播室播報。再后來,我成為公司的通訊員,也學著寫一些通訊稿件。
記憶猶新的是1996年7月26日,《河南電力報》第二版刊發(fā)了我撰寫的通訊稿《閃光的細胞》,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見諸報端,心情十分激動。這是一篇聚焦基層班組的通訊稿,通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塑造了線路工區(qū)輸電一班的整體形象。從此以后,我加入《河南電力報》通訊員隊伍,我的多篇通訊、消息、圖片發(fā)表在《河南電力報》《新鄉(xiāng)日報》等媒體上。
我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是在2003年,那時候我的寫作熱情特別高漲,在工作之余,寫下了許多美麗的文字。這一年,我撰寫的《我的2002》《過年》《給媽媽的祝?!贰段以诜堑鋾r期的生活》等10多篇散文在《河南電力報》發(fā)表?!段业?002》記錄了我的兩地分居生活,每個周末的綠皮火車,單調(diào)的鐵軌鏗鏘聲在我耳畔,變成了悠揚的薩克斯獨奏《回家》;而兩個好朋友一個辭職考研,一個參加公開招聘走上領(lǐng)導(dǎo)崗位的追夢故事,深深打動了許多人。一位同事對我說,看了我的文章,她流淚了,樸實的文字打動了她。讀者們的鼓勵,給我增添了無窮的前進動力。
前段時間,在《讀者》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讓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跡,證明這個世界我來過。”我很慶幸,自己能走進文學的世界,去探索文學的溫度和力量,積累平凡日子的點點滴滴,記錄下瞬間的感動和溫暖,并從中感受到真善美。熱愛文學吧,它能讓我們解脫許多煩憂和苦難,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