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英睿 范朝輝
2023 年7 月底,韓國科學研究團隊稱,一種名為“LK-99”的銅、鉛、磷和氧的化合物可以實現(xiàn)室溫超導。消息傳出后,多國科學家紛紛嘗試復制“LK-99”。日前,《自然》雜志的一篇報道總結了國際上不同實驗室的重復實驗結果,指出“LK-99”不是室溫超導體,并解釋了這種材料出現(xiàn)類似超導行為的原因?!癓K-99”終于塵埃落定,被認定為烏龍事件。
在探索室溫超導的歷程中,“LK-99”不是第一種被宣稱實現(xiàn)室溫超導的材料,也不是第一種在后續(xù)驗證中陷入爭議的材料。事實上,很多所謂的“室溫超導體”最后都無法定論,物理學家們將其稱為“不明超導體”。那為什么“室溫超導”總是命運多舛呢?
1911 年4 月8 日,荷蘭物 理學家??恕た┝帧ぐ簝人雇ㄟ^實驗發(fā)現(xiàn)了超導現(xiàn)象,即導體在特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強、磁場等)電阻為零的現(xiàn)象。
超導其實是物質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它有兩個最主要的衡量指標:臨界溫度和臨界磁場,而它的特性是零電阻性和完全抗磁性。這樣的特性讓超導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例如,超導體電阻為零,可以無損耗運輸電力;它有完全的抗磁性,液氮超導磁懸浮就是很直觀的表現(xiàn);它可以很方便地按照電磁感應定律產生強大的磁場,用于核磁共振……但昂內斯觀察到的超導現(xiàn)象,需要的溫度是4.2k(約為-269℃),如此低的溫度意味著超導體基本沒有任何日常實用的可能性。
在過去十幾年里,不斷有研究團隊聲稱找到了室溫或接近室溫的超導體。2020 年10月,美國迪亞斯團隊聲稱通過綠色激光誘導合成的碳硫氫化合物在267GPa 壓強(高壓)下超導轉變溫度高達288K(14.85℃)。但是還沒等該實驗被重復出來,迪亞斯團隊的實驗數(shù)據(jù)便受到同行懷疑。迪亞斯團隊的論文最終在2022 年9月被撤回。
2023 年3 月初,迪亞 斯宣布又發(fā)現(xiàn)了室溫超導體——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的镥氮氫化合物在1GPa 壓強下即可實現(xiàn)294K(20.85℃)室溫超導。但是,這項研究結果不僅未得到復現(xiàn),還被不少驗證性實驗予以否定。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歷史上聲稱發(fā)現(xiàn)室溫超導的研究不少于7 個,其結果不是未得到證實,就是論文被期刊撤稿。
新的超導材料要想獲得認可,既需要研究人員給出令人信服的數(shù)據(jù),又需要其他同行能夠重復出同樣的效果。對疑似超導體的驗證工作至少分為兩個階段:獲得一塊高質量的樣品和對樣品完成測試。
首先,制備樣品就不容易?!案哔|量樣品”往往是一塊大小合適的干凈單晶。用來測試的晶體,缺陷要盡可能少,雜質要幾乎完全排除。這就需要昂貴的高純原料、復雜的燒結條件,以及經驗和一些運氣。
其次,測試出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同樣不易。常壓超導的樣品測試起來相對簡單,但也有很多步驟。樣品首先要用細砂紙打磨,打磨輕了,表面雜質沒被剝離,會帶來假信號;打磨重了,可能導致樣品四分五裂。幾毫米長的樣品磨好以后,還要并排粘上4根導電電極,用類似伏安法電壓表內接的方式測試電阻。電極要粘得平行且等長,彼此還要留出足夠的距離。所有這些步驟都要在顯微鏡下迅速完成,不然樣品若在空氣中氧化變質,前面的工作就白費了。
我們相信,隨著實驗技術的進步和基礎理論的突破,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室溫超導”材料出現(xiàn)。如果室溫超導真正實現(xiàn),一定會為世界帶來巨大改變??茖W探索必然道阻且長,人類對溫和條件下超導的探索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