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習課上,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做自己的事,整個教室靜悄悄的。
“怎么會有點擠?”抬頭一看,原來是同桌鐘昀凌偷偷越過“邊境”,占據了我的“領土”。我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小聲提醒道:“請把胳膊往左邊移一點兒!”
可她不但紋絲不動,還瞟了我一眼。那不屑的眼神激怒了我。我狠狠瞪了她一眼,可她極不耐煩地從嘴里蹦出三個字:“去去去!”
就像一個小火星兒,徹底點爆了我心中那筒炸藥。我使勁兒把桌子往右一挪……
“你咋這樣啊,鄧棋文?”坐在斜后方的張澤宇小聲埋怨起我來?!熬褪?!”黃羽樂此刻也幫著腔。其他人和我作對也就罷了,可好朋友黃羽樂居然也這樣對我,盛怒之下,我索性把桌子又拖遠了一些。
“挪吧!挪得遠遠的!”事件的始作俑者鐘昀凌,此刻又不失時機地火上澆油,“哼!你看吧,別人都在說你呢!”
“既然你們都說我不對,那我就索性當一回惡人?!睔饧睌闹?,我拿起鋼筆,摘下筆帽,對準她甩了一下……
本以為墨水會甩她一身,誰知她身子迅速往左一歪,墨水全被甩到了椅子上。所有的同學都驚呆了,用一種詫異的眼神瞪著我。
面對似刀如劍的目光,我再也沒辦法當“硬漢”了。我的臉“唰”的一下就紅了,火辣辣的。
下課了,同學們像出籠的鳥兒一般,歡天喜地地跑出了教室,以往來找我玩的伙伴,都離我而去,只留下我在教室里。
教室里安靜得可怕,黑板、椅子,還有桌子,它們好像都在質問我:“你后悔嗎?”
反思了好一會兒,盡管萬般不愿,但我最后還是無精打采地把桌子慢慢地、慢慢地拖回原處——就好像打了敗仗的士兵一樣。
(指導教師鐘華奇/插圖鑫魚)
今年四月份,我在打羽毛球的時候,偶然看到兩個人不小心撞了一下,由此產生了糾紛。當時,我看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后,聯想到了自己與同學發(fā)生的事情,所以寫出了這篇作文——《沖動的懲罰》。在創(chuàng)作時,同桌與我爭吵的畫面浮現在我眼前。因為這件事導致好朋友們都不愿和我玩了。我為自己沖動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事后,我很后悔,下決心改掉沖動的毛病。知錯能改讓我再次收獲了友誼。
(鄧棋文)
這是一篇記事習作,小作者采取層層遞進的手法,講述了自己在沖動之下,不經意間,把一件小事弄成了“大事”,最后激起了眾怒的故事。
通過前后的對比、和他人的對比,文章不僅刻畫出了一個因沖動而受到無形懲罰,最后無比懊惱與后悔的少年形象,還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知錯即改、勇于擔當的人。
(鐘華奇)
夏星晨
鄧棋文從剛開始的忍耐,到后來同桌激怒他時的暴躁,最后因為同學遠離的反思,這些心理描寫很有感染力。
李鈺萱
本文的動作描寫十分到位:“輕輕拍”“狠狠瞪了她一眼”“使勁兒把桌子往右一挪……”真是生動形象。
于建爍
在學校,大家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事,到底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盡管小作者沒說,但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他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孟召津
小作者遭到眾人“嫌棄”時所寫的“就好像打了敗仗的士兵一樣”非常有代入感,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失意時候的自己。
個人簡介
我叫鄧棋文,今年9歲了,在這里向大家問好。我的愛好很多,但最喜歡的還是寫作。因為只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家里、校園、街頭……到處都有寫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傷心時,文字可以用來傾訴;快樂時,文字可以用來分享。寫作,是我最貼心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