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鵬山
如果我來寫孔子簡歷,我會這么寫:
公元前551年,陽歷9月28日,孔子生于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
公元前535年,孔子17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孔子穿喪服赴魯國大夫季孫氏宴,被其家臣陽貨拒之門外也要寫——因為它表明孔子喪失了士的身份,被魯國上層社會拒絕。
公元前531年,孔子20歲?;佤?,生子孔鯉,因魯昭公賀以鯉魚,故名,字伯魚。這意味著孔子恢復了士的身份并獲得最高象征意義上的國家褒獎,幾乎從草根一躍而為魯國聞人,并且出任季孫氏家委吏之職,管理倉庫!
公元前532年,孔子21歲,獲得升遷,任季孫氏家乘田之職,管理畜牧。
公元前521年,孔子30歲,辭去了公務員職位,做了一件開創(chuàng)歷史的大事:創(chuàng)辦私學。
公元前517年,孔子35歲,去洛陽留學歸來,魯國發(fā)生“八佾舞于庭”事件,昭公流亡齊國??鬃右喔褒R。
公元前515年,孔子37歲。返魯。自此直至51歲出仕前,都安心辦學教書。
公元前501年,孔子51歲,再次出仕,任魯國中都宰,政績顯著。接下來的幾年里,孔子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小司空。再升任大司寇,行攝相事。外交上,相魯定公赴齊魯夾谷之會;內(nèi)政上,墮三都以強公室,政治生涯達到巔峰。
公元前497年,孔子55歲。去魯適衛(wèi),開始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
公元前484年,孔子68歲。魯季康子召孔子,孔子結(jié)束周游列國,返魯。
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卒。弟子為孔子服喪三年,子貢為其守墓六年。
我這樣寫,以不足千字概述孔子的一生,已經(jīng)足夠簡略。
但是,孔子自己寫的簡歷是什么樣子的呢?子是這樣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有三十八個字。
兩份簡歷的區(qū)別不在于字數(shù)的多少,區(qū)別在于:我記住的是世俗眼中的人生階段和上升階梯,他注重的是自我智慧的發(fā)育和境界的提升。
圣人之所以為圣人,一般人之所以為一般人,不亦宜乎!就憑這兩份不同的簡歷,我永遠不會自作聰明地說:孔子也是一個普通人。
(劉峰薦自《雜文選刊》)
適用話題:人生意義、物質(zhì)與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