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治 龍國賡 丁銳 陳媛 孟艋 許妍 張鈺晶 謝蘭芬 胡勁松
【摘 要】目的 分析三維立體教學法在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口科參加實習的50名醫(yī)師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常規(guī)組,各25名。常規(guī)組給予傳統(tǒng)教學模式,試驗組給予三維立體教學模式,比較兩組臨床能力、教學滿意度及教學效果。結果試驗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試驗組教學滿意度為83.33%,高于常規(guī)組的54.17%(P<0.05);試驗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案例分析測評成績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 三維立體教學法在口腔頜面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業(yè)務水平,同時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也較為滿意。
【關鍵詞】三維立體教學法;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9-0126-04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Oral All-ceramic Crowns
PENG Yu-zhi, LONG Guo-geng, DING Rui, CHEN Yuan, MENG Meng, XU Yan, ZHANG Yu-jing, XIE Lan-fen, HU Jin-so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01, Guizho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oral all-ceramic crowns. Methods From July 2020 to May 2022, 50 physician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ship in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25 physician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The clinical ability, teaching satisfac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medical history collec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54.17%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ase analy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lastic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linical business level.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teaching mode.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Oral all-ceramic crown aesthetic restoration; Clinical teaching
口腔全瓷冠(oral all-ceramic crown)的修復是一門技術要求很高的修復技術,既要滿足患者的治療需要,又要達到患者的美容要求[1,2]。而剛進入科室的實習醫(yī)師,短時期內很難適應科室的工作節(jié)奏,導致無法完全掌握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的診療要點。傳統(tǒng)的臨床教學模式是講師通過常規(guī)模式進行教學,而學員則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較為粗放和死板,實際效果有限[3]。因此,探索更為科學和高效的臨床教學模式,對增強住院醫(yī)師的學習動力,提升其臨床業(yè)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4]。三維立體教學法從教學的整體過程出發(fā),通過周密的構思加工成概念清晰、系統(tǒng)全面、有機聯(lián)系、多元結合的立體知識體系,使學員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應學知識,可顯著提升教學效果[5]?;诖?,本研究以于我院口腔科參加臨床實習的50名醫(yī)師為研究對象,對三維立體教學法在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年在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口腔科參加臨床實習的50名醫(yī)師,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常規(guī)組,各25名。試驗組男15名,女10名;年齡22~23歲,平均年齡(22.42±3.25)歲。常規(guī)組男16名,女9名;年齡22~24歲,平均年齡(22.05±3.54)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未能全程參加臨床實習的同學。本研究教學均由同一名在科內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主治醫(yī)師負責。
1.2 方法
1.2.1常規(guī)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員進入科室后,先于醫(yī)院教室統(tǒng)一接受多媒體教學,內容包括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基礎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培訓。多媒體教學結束后由帶教醫(yī)師帶領學員在科室內進行實踐操作學習,包括共同收治患者、采納病史、書寫病歷、開醫(yī)囑、參與手術等。帶教結束后對學員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
1.2.2試驗組 采用三維立體教學模式,該模式共包含多元化基礎理論學習、模擬化案例分析和立體化知識結構三個維度。①多元化理論學習:除了在醫(yī)院教室里統(tǒng)一接受全院統(tǒng)一安排的多媒體教學之外,還通過安排學員自主觀看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預先由授課醫(yī)師準備相關素材及錄制設備,錄制60節(jié)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口腔修復學、口腔醫(yī)學美學、口腔固定修復學、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課程具體內容包括疾病類型、病因、機制、臨床診斷、手術要領等;每節(jié)課25~30 min,要求學員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主完成在線觀看視頻課程,并在課程結束后馬上完成課后小測驗;學員可發(fā)起在線提問,授課醫(yī)師進行在線解答,對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在下一期的視頻課程開始階段進行集中解答;授課醫(yī)師對每一位學員的課后測試得分進行記錄,以全面了解每一位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②模擬化案例分析:授課醫(yī)師從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的代表性手術中各精心挑選1例患者作為案例,并提前對該案例深度剖析,擬定能反映關鍵知識點的若干問題;授課醫(yī)師將案例信息提前1 d交予住院醫(yī)師,由住院醫(yī)師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案例所涉及的問題擬定自己的答案;在案例分析時,授課老師按照擬定的問題,以現(xiàn)場提問的方式要求住院醫(yī)師解答,也可現(xiàn)場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組內的最終答案;授課講師最后逐一對各個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對住院醫(yī)師的答案進行逐一講評,并進行最后的總結歸納;③立體化知識結構:該階段是將專業(yè)理論知識推向實踐操作的過程,在不違反醫(yī)學倫理的前提下,帶課醫(yī)師逐步安排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考核合格的學員進行簡單的手術操作,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過渡;對學員在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規(guī)范操作進行及時糾正,學習結束后由授課醫(yī)師對學員的實踐操作表現(xiàn)進行考核評分。
1.3 觀察指標
1.3.1臨床能力 在教學結束后采用臨床演練評估量表對學員的臨床能力進行評分,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診斷、治療方案4個項目。每個項目9分,1~3分表示成績不合格,4~6分表示成績合格,7~9分表示成績優(yōu)秀。
1.3.2教學滿意度 在教學結束后,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其進行教學效果滿意度測評,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感受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間選擇1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3.3教學效果 由科室主任牽頭,科內主治醫(yī)生參與自主命題,對兩組教學效果進行測評,測評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案例分析3部分,總分100分。理論知識總分40分,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學員對口腔頜面整形外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總分30分,根據(jù)學員學習過程中接診患者的手術的操作表現(xiàn)來評分;案例分析總分30分,學生對同一病例分別對診斷、治療計劃給出自己的答案,同時對相關病例臨床上口腔攝影記錄的治療前后照片,美學上的變化作出解釋,評審醫(yī)生按照診斷部分15分、治療計劃部分10分、輔助檢查5分的賦分標準給予最終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能力比較 試驗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案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 試驗組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案例分析測評成績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作為口腔修復學中最為常見的診療技術,而口腔修復學作為口腔臨床醫(y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臨床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必須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學生對人類面部美學、牙科美學的知識掌握度要求極大,即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6,7]。臨床教學是提升住院醫(yī)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途徑,而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的諸多特點無疑對口腔科低年資醫(yī)師的臨床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臨床教學主要是以帶課教師言傳身教為主要方式,而學生則多為被動接受知識灌輸,雖然可以使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所需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但由于授課方式較為單一,且受授課老師授課水平和風格的影響較大,學員難以對知識點形成深刻的理解,導致臨床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而且傳統(tǒng)的臨床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這無疑增加了住院醫(yī)師向一名高水平醫(yī)生成長的時間成本[8,9]。因此,臨床教學過程中如何避免傳統(tǒng)帶教的弊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yǎng)學員綜合能力與臨床思維能力是目前臨床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10]。
三維立體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長,自主學習為寬,項目開發(fā)為高,從長、寬、高三個維度對課程的知識目標、體系結構、理論發(fā)展進行比較整理和歸納概括,進而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自身的一種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它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自主學習為拓展、專題項目開發(fā)為目標的橫向結合與優(yōu)勢互補的新型教學模式[11,12]。本研究首先對學員開展多元化的授課模式,將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和新型的網(wǎng)絡視頻課相結合,既實現(xiàn)了相關知識點的系統(tǒng)學習和全面講解,同時網(wǎng)絡視頻課程可以讓學員可以相對自由的安排學習時間,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員將自己的疑問及時在線向老師提問,也增加了課程教學階段的互動性;同時在課程結尾進行相應的測試來考察學習效果,可以促進授課醫(yī)師對每一位學員的知識水平掌握程度的了解,方便了下一階段有針對性的調整課程安排。案例分析階段將自主作答和小組討論進行結合,既鍛煉了學員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學員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提升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試驗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及案例分析測評成績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三維立體教學法在口腔頜面整形外科臨床教學中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究其原因,三維立體教學法通過多維度立體化的知識傳授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各項業(yè)務能力相關的測評均能有較高水平的發(fā)揮。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學生對三維立體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更為滿意。分析其原因,三維立體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提升了學習效果,使得學生們獲得了較高的成就感,同時學員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也營造了較好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友誼,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認同感,由此提升了學員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三維立體教學法在口腔全瓷冠美學修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臨床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業(yè)務水平,同時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也較為滿意,值得臨床應用。
[1] 徐莉亞,李春林,羅祎.前牙氧化鋯全瓷冠美學修復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2):69-70.
[2] 李鵬程,鄭根建,何龍,等.PBL與CBL聯(lián)合教學在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8,27(6):122-124.
[3] 吳林艷,唐瞻貴,李奉華,等.口腔頜面外科學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7(20):2558-2559.
[4] 蘆麗萍.“三維立體”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1(6):188-189.
[5] 廖圣愷,洪虓,楊東昆,等.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頜面外科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21,42(6):163-166.
[6] 李雋,劉曉峰.全瓷冠粘固前排齦對基牙牙周指數(shù)的影響[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20,29(1):38-41.
[7] Lempel E,Németh K D,Lovasz B,et al.Adhesive management of anterior tooth wea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hl concept.27-monthsobservational case-series[J].Oper Dent,2021,46(6):594-608.
[8] 劉方宇,朱加林,丁存善,等.CAD/CAM氧化鋯髓超嵌體修復磨牙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評價[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3(1):52-56.
[9] 夏亮,蔡鳴,鄒多宏,等.可視化三維重建數(shù)字化模型外科技術在正頜外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口腔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雜志,2022,25(3):184-187.
[10] 賈哲,赫嶸,蔣力,等.三維可視化模式在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3,37(5):97-100.
[11] 張燕,李星,彭亞琴.三維可視化虛擬教學法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0,12(22):25-27.
[12] 肖敏,梅笑寒,余擎,等.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牙體牙髓病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重慶醫(yī)學,2023,52(3):469-472.
[13] 董巖,田敏,趙雯.實時教學反饋在口腔修復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3,15(5):118-122.
編輯 張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