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華
中國擔當
1. 截至2023年5月底,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維和行動,作為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這告訴我們()
①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②在有關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中國積極采取行動;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④世界上的很多問題,只有中國出面才能圓滿解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中國主動成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全球發(fā)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向160多個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發(fā)展援助,也是二十國集團中落實對發(fā)展中國家緩債金額最大的成員國。由此可見,我國()
①事不避難,勇于擔當;②抓住機遇主導國際秩序;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④積極做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中巴經濟走廊開創(chuàng)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踐,充分展現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fā)展的陽光大道,更加堅定了各方同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信心。這表明我國()
A. 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已成為世界強國
B. 開始主導國際事務,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
C. 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D. 面臨著大好的發(fā)展機遇,不存在挑戰(zhàn)
4. 中方提出了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愿同各方就此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形成更多國際共識,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這說明()
①我國為化解國際社會危機和難題作出巨大貢獻;②中國積極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③中國旨在謀求自身發(fā)展;④維護糧食安全是當今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發(fā)展課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某校九年級同學準備出一期以“展示大國風范,貢獻中國智慧”為主題的宣傳展板,下面是他們搜集的資料。其中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 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中國倡導各國共同承擔全球氣候治理的重任
B. 在俄烏問題上,中國提出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方案
C. 在中國斡旋下,沙特與伊朗實現歷史性和解
D. 河北省應急物資供應中心調運防汛物資支援受災地區(qū)
6.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面對中東安全問題,中方勸和促談,提出中東安全穩(wěn)定五點倡議,落實巴以“兩國方案”三點思路,倡議搭建海灣地區(qū)多邊對話平臺。面對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困難,中國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緩債總額在G20共同框架中貢獻最大。中國不斷匯聚全球治理最大公約數,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為全球安全和發(fā)展事業(yè)形成更多共識、匯聚更大力量、采取更多行動。
運用中國擔當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總結我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經驗。
與世界深度互動
1. 近年來,越來越多古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文藝作品中重獲新生,舞蹈《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的火爆、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的熱播,西安、洛陽、敦煌等“尋脈中華”研學旅游的流行……讓“國潮”之風愈加盛行。這說明()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世界文明需要交流互鑒;③中華文化具有悠久而獨特的魅力;④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中國積極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維護全球產業(yè)鏈與供應鏈的穩(wěn)定,已成為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主要貿易伙伴,同各國分享中國發(fā)展的紅利。這意味著()
①中國正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③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引擎與穩(wěn)定器;④世界各國只有在中國的照應下才能更好地發(fā)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23年以來,重大國際會議都有中國的身影。中國以實際行動宣示了開放之門正越開越大。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國際事務處理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影響力體現在()
①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②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成為世界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③中國正以新的發(fā)展理念、務實的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關于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探索和實踐,為人類思考和建設未來提供了新的路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2023年7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致賀信。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ōu)越,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堅持文明對話,我國需要()
A. 保持尊重、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認同世界所有文化
B. 消除不同文明間的差異,實現世界文明融合發(fā)展
C. 堅持文化交流互鑒,幫助其他國家實現文明進步
D. 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5. 2023年7月25日,中外青年文化互鑒交流會活動在京舉辦。來自世界各國的30多位青年與中國青年一起話友誼、聊文化、暢未來,共同探討文化交流互鑒。對此理解不當的是()
A. 中西方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
B. 我們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多學習引進國外各類文化
C. 隨著中國的發(fā)展,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
D. 多樣化的文明交流讓中外人民生活選擇更加豐富多彩
6.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火熱進行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代表團齊聚中國天府之城,在竭盡全力為比賽拼搏之余,運動員們也“沉浸式”地體驗了一把中國文化。成都大運村里設置了書法、國畫、蜀繡、傳統(tǒng)樂器等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互動體驗項目。運動員和教練員在休息之時,紛紛前來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了解學習中國文化。悠久的中華文明與獨特的城市魅力,為來賓們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象”。
(1)在大運村展示中華文化,讓世界各地大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有什么意義?
(2)我們應怎樣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
(參考答案見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