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
“舀”是會意字,上為“爪”,下為“臼(jiù)”?!白Α?,踩踏之物;“臼”,承受擊搗之物。金文形體就像一只手伸到一個器皿中去舀取東西的樣子。小篆承接金文。為了便于書寫,后來“爪”又變作“爫”,即一撇的下面變成了兩個右點,一個左點,即“舀”的楷書寫作“舀”。
《說文·舀部》:“舀,抒臼也。從爪、臼。(舀,從臼里舀出來。由爪、臼會意。)”《詩》曰:“或簸或舀。(時而簸去糠皮,時而把米從臼里舀出來。)”
讓我們來讀一讀“大意舀海”的故事吧!
從前,有個地方很窮很苦,山是石頭山,地是沙土地。在地里種下莊稼,很難長出來。這里有個孩子名叫大意。說也奇怪,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說話,并且第一句話就是:“我要為人們尋找幸福!”
17歲那年,大意聽說銀城、金城、水晶城、琉璃城各有一顆明月珠,明月珠的威力很大,能讓石頭上長出樹木,讓沙土地上長出莊稼。這明月珠一定能給人們帶來幸福,于是大意就告別了父母,去尋找明月珠了。
大意首先來到銀城,斗過了毒蛇,感動了國王,得到了明月珠。
大意后來又從金城、水晶城、琉璃城的國王手上各獲得一顆明月珠。
大意帶著四顆寶珠打算回鄉(xiāng)。當(dāng)大意路經(jīng)大海時,海神變成人的模樣來見大意,對大意說:“聽說您得到了奇異的寶物,可以讓我看一看嗎?”大意攤開手,把四顆寶珠給海神看,海神抓住大意的手一抖,寶珠就掉進(jìn)了水中。大意對海神說:“我辛辛苦苦,歷經(jīng)危險,才得到這四顆明月珠,今天你要是不還我,我就舀干這海水!”
說罷,大意便一心一意用勺舀海水。大意的精誠之心感動了天地,于是天地派人來幫助大意舀海,不多一會兒,就把海水舀去一多半。見此,海神慌了,急忙鉆出海面,拿出四顆明月珠,還給了大意。
大意帶著明月珠回到家鄉(xiāng),石頭山立刻長出樹木,沙土地上立刻長出莊稼。人們終于不用再挨餓,也不用再過窮苦的日子了。勇敢的大意為人們找到了幸福。
“舀”的本義就是舀取,如“舀水”?,F(xiàn)在,凡是從“那里”舀到“這里”,都可稱為“舀”。但是“舀”物的方法,古人的意思與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我們理解的舀水是用輕巧的斗勺,將它傾斜,使斗勺的口先入水,然后將斗勺埋入水中,再提起來。古人的舀水,是指把水桶垂直放到水井里,水桶底部撞擊水面后側(cè)翻而沉入水中,然后提起水桶。這個底部撞擊水面的動作就是“臼”字要表示的意思。
“臼”字不僅僅出現(xiàn)在“舀”字里,還出現(xiàn)在“稻”“蹈”“滔”這些常用字里,你知道“”是幾筆寫成的嗎?正確的筆順又是怎樣的呢?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高年級2023年9期